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洋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壳
  • 1篇滇东南
  • 1篇东南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链
  • 1篇强震
  • 1篇强震预测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 1篇下地壳
  • 1篇下地壳流动
  • 1篇煌斑岩
  • 1篇斑岩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贵州省地震局

作者

  • 2篇李德威
  • 2篇周洋
  • 2篇刘娇
  • 1篇陈桂凡
  • 1篇郝海健
  • 1篇纪星星
  • 1篇梁桑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三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德威郝海健刘娇周洋陈桂凡梁桑
关键词:下地壳流动强震预测
云南建水煌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华南大陆内部燕山期的岩浆事件可分为2期:燕山早期180~150Ma,燕山晚期140~80Ma。而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滇黔贵等地,仅见有第二期晚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相关成矿作用,缺乏第一期岩浆活动的时间记录。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麦地村煌斑岩,对其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煌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8.4±2.4)Ma(MSWD=4.2),为晚侏罗世的产物,补充了该区较为空白的第一期岩浆热事件。麦地村煌斑岩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原始地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e等富集程度不明显,高场强元素中U、Ta、Pb等表现出一定程度富集,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不具有Nb?Ta?Ti负异常的俯冲型配分曲线特征,具有明显的OIB型洋岛玄武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为板内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滇东地区发育中生代时期的NNE构造,早期NNE向褶皱叠加有后期同方向正断层。早期褶皱表现为SEE?NWW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特征,后期断层表现出同方向张应力作用下的特征。煌斑岩正是由于该区发生挤压之后伴随着一期应力松弛调整,伸展减压作用诱发地幔物质部分融熔,来自于深处的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富集型地幔,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局部受热、部分熔融,发生上升侵位。煌斑岩的侵位时间即是滇东地区中生代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起始时间。
刘娇周洋谢德根纪星星李德威
关键词:晚中生代煌斑岩滇东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