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亚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早产
  • 7篇早产儿
  • 7篇产儿
  • 3篇低出生体重
  • 3篇月龄
  • 3篇体格
  • 3篇极低出生体重
  • 3篇肠道
  • 3篇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神经发育
  • 2篇随访
  • 2篇体格生长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发育水平
  • 2篇出院
  • 2篇出院后
  • 2篇出院后随访
  • 1篇蛋白
  • 1篇低出生体重早...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马丽亚
  • 3篇周平
  • 2篇肖万祥
  • 1篇张春丽
  • 1篇马端
  • 1篇黄艳
  • 1篇刘学敏
  • 1篇黎红平
  • 1篇柳国胜
  • 1篇肖斌
  • 1篇刘畅
  • 1篇刘畅
  • 1篇肖克林
  • 1篇朱传瑞

传媒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和180天(出院后)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门水平:5个时间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中位相对丰度第1天为0.598 5(0.122 3-0.942 6),1周后上升至0.893 2(0.478 1-0.987 0),14和28 d内维持在0.943 2-0.966 0,生后第180天回落至出生水平(P值均〈0.05)。放线菌门则出现相反的趋势,生后第180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第1、7、14和28天(P值均〈0.05)。(2)属水平:克雷伯菌属出生第1天相对丰度较低为0.003 1(0.000 8-0.026 0),7-28 d间(0.326 5-0.368 2)显著高于出生时水平(P值均〈0.05),第180天回落至较低水平[0.008 1(0.000 5-0.067 1)];埃希菌属丰度在生后1-14 d之间无显著差异,自28 d开始较前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180 d时显著高于住院期间其他各时间点(P值均〈0.05)。双歧杆菌出生时有一定丰度[0.000 5(0.000 1-0.004 2)],但1-28 d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至180 d达0.045 1(0.010 2-0.124 8),较前均有显著上升(P值均〈0.05)。(3)生后第14、28 d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生后第1天和第180天(1.81±0.71和1.89±0.56与2.33±1.29和2.26±0.55,P值均〈0.05)。结论与出生时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菌群多样性下降,变形菌门、克雷伯菌属成为优势菌;出院后菌群多样性恢复,双歧杆菌属、埃希菌属等常驻菌增加。NICU住院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多样�
刘学敏周平马丽亚柳国胜
血清tau蛋白、NGF、BNP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的表达及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研究血清tau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脑钠肽(BNP)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中的表达及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46例HIE新生儿(HIE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第7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au蛋白、NGF、BNP水平,出生第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于出生第3、6个月时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测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采用Pearason分析HIE患儿血清tau蛋白、NGF、BNP与NBNA评分、MDI、PDI的相关性。结果HIE组血清tau蛋白、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tau蛋白、BN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升高,NGF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P<0.05)。HIE组出生第7、14、30天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IE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NBNA评分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出生第7、14、30天NBN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E组出生第3个月、6个月MDI、P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MDI和PDI指数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出生第3个月、6个月MDI、P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au蛋白、BNP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NGF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tau蛋白、NGF、BNP与MDI、PD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au蛋白、BNP水平变化随着HIE疾病严重程度升高,NGF水平变化随着HIE疾病严重程度降低,且与HIE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田先雨周平王小琴招悦马丽亚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研究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方法利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系统,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2021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定期随访的484例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的体格生长数据和神经发育评估数据。219例足月儿作为对照。采用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评估神经发育水平。根据胎龄分组(超早产儿组、极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各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结果除中期早产儿组年龄别身长Z值高于足月儿组(P=0.038),其余各早产儿组的体格生长指标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早产儿组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除社会行为能区外,超、极早产儿组其他各能区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胎龄<32周早产儿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足月儿组(6.4%)(P=0.012),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有随着胎龄减小而升高的趋势(P=0.026)。结论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体格生长可完成追赶,但神经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儿,应特别重视胎龄<32周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
张紫祎肖万祥马丽亚曹静如赵晓丽丁碧蓝
关键词:体格生长神经发育出院后随访早产儿
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补充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VLBW)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为VLBW早产儿服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 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早产儿,随机分成益生菌组(服用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制剂)和安慰剂组,均在生后第1天开奶,开奶当天至校正胎龄36周每天给予益生菌或安慰剂,收集生后第1天和第14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例VLBW早产儿,其中益生菌组9例,安慰剂组12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天,两组肠道属水平各菌群丰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生后第14天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益生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鞘氨醇单胞菌属显著下降(P<0.05),且多样性指数呈增加态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 VLBW早产儿补充益生菌可增加肠道益生菌含量,还可能增加菌群多样性.
黎红平马丽亚肖斌马端张春丽朱传瑞黄艳肖克林
关键词:婴儿极低出生体重肠道菌群RRNA益生菌
关于“晚期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3补充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的专家点评被引量:2
2022年
“晚期早产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_(3)补充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篇文章发表在本刊本期第1189~1194页。该文被评为本期优秀论文。本刊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马丽亚教授为该文做了点评,供读者阅读参考。
马丽亚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专家点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脐血
早产儿校正6月龄内铁缺乏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3~6月龄早产儿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互联网 + 早产儿智慧随访数据库,收集2018年8月~2023年11月有铁蛋白数据的1521例3~6月龄早产儿临床资料,血清铁蛋白浓度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iron deficiency (ID) in preterm infants aged 3~6 months. Methods: Using the Internet + Preterm Infant Smart Follow-up Databas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521 preterm infants aged 3~6 months with serum ferritin data from August 2018 to November 2023. 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 12 µg/L was diagnosed as ID. The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in preterm infants of varying gestational ages is examined. Risk factors of 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univariat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D in preterm infants aged 3~6 months was 14.40% (219/1521), The incidence of ID in early, middle and late preterm infants was 12.37% (35/283), 19.64% (54/275) and 13.50% (130/963)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s of males, moderately preterm infants, and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ere higher in the I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The proportions of first birth, iron supplementation,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0.05). Hemoglobin levels before discharge in the neonatal period in the ID group were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oderately preterm infants, non-1st birth, males, lower hemoglobin value before discharge, no iron supplementation, and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t the time of testing were risk factors for ID (OR= 1.825, 1.540, 2.098, 0.974, 1.567, and 6.605, all P < 0.05). Conclusions: Targeted iron supplement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male, non first birth preterm infants wit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fter discharge and moderately preterm infants.
刘畅刘畅马丽亚吕倩丁碧蓝肖万祥
关键词:早产儿铁缺乏
早产儿校正24月龄内生长轨迹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校正24月龄内生长轨迹,以了解早产儿的生长趋势和规律。方法基于互联网+随访系统建立早产儿随访数据库,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3188例早产儿,收集其出生及校正1、3、6、12、18、24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数据。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绘制生长曲线,并与21世纪国际胎儿和新生儿生长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Consortium for the 21st Century,INTERGROWTH-21st)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的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曲线均在校正6月龄内快速上升,校正6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按实际月龄比较,各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身长曲线在实际9月龄后逐渐与WHO曲线重合(P=0.082),<32周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则一直落后于WHO曲线(P<0.001)。校正月龄后,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的体格生长曲线基本重合(P>0.05)。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曲线均低于INTERGROWTH-21st标准和WHO标准(P<0.05)。结论早产儿在校正6月龄内体格增长速度较快,校正6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胎龄越小,体重和头围追赶的时间越长。应重点关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体格生长。
宋绮莹赵晓丽郭玉琴丁碧蓝彭琼玲马丽亚
关键词:体格生长早产儿
早产儿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随访门诊早产儿在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已开发的互联网+早产儿随访系统,组建早产儿共同照护团队,从2019年开始按照《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和辖区转诊的早产儿开展随访。分析早产儿在矫正5~7月龄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至矫正5~7月龄时,有53名(27.0%)早产儿存在宫外生长迟缓。分别有9例(45.0%)小于胎龄儿和22例(12.7%)适于胎龄儿至矫正年龄5~7月龄,体重未能达到满意的追赶生长;而累积有32例(16.3%)早产儿出现体重追赶生长过速。总计有25名(12.8%)早产儿在矫正年龄5~7月龄时存在1个及以上能区的发育障碍或临界偏低水平(发展商≤79)。存在发育障碍或临界偏低水平组的早产儿,其在矫正5~7月龄接受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评估时的平均体重、身长均低于发育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矫正5~7月龄的生长发育与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存在相关性。对早产儿出院后营养进行科学管理是保障其神经心理发育正常发展的基础。
彭琼玲赵晓丽丁建英马晓樱曹静如马丽亚
关键词: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克雷伯菌属定植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肠道克雷伯菌属定植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2月收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I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180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同时记录临床信息,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克雷伯菌属相对丰度。结果共纳入53例VLBWI,其中感染组13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8例、肺炎5例),对照组40例,感染发生时间为生后(19.8±1.6)d,95%CI 16.5~23.0。两组VLBWI生后第7、14、28天肠道克雷伯菌属丰度均高于第1、180天(P<0.05)。生后第14天时感染组肠道克雷伯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0.66±0.38比0.37±0.40,P=0.040),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高于对照组(84.6%比37.5%,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发生前VLBWI肠道克雷伯菌属丰度已明显增加,减少克雷伯菌属在肠道的定植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
马丽亚王小琴刘卓娅赵晓丽周平刘方
关键词:克雷伯菌属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研究热点被引量:3
2023年
早产儿,特别是极、超早产儿是生长迟缓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出院后的定期随访、早期干预和及时的追赶性生长是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改善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该文概览了近2年国内外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包括早产儿出院后随访模式、营养代谢和体成分随访、生长模式随访、神经发育随访、早期干预等内容,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临床指导和研究思路。
马丽亚
关键词:出院后随访神经发育营养代谢早产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