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露
-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魔芋软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GFP标记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解贵州魔芋软腐病的致病病原,对取自贵州台江县的魔芋软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16个菌株中发现1株病原菌能引起魔芋软腐病,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通过化学转化法,成功获得了病原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工程菌株。
- 黄露刘永翔任秀秀丁海兵何天久刘作易
- 关键词:魔芋软腐病GFP标记
-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 2024年
- 【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模拟PCR获取菌株串联重复(TR)数;以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SI)作为筛选引物组合的标准,基于R软件平台,筛选最优引物组合。【结果】34对引物对中国Psa扩增效果均良好,其中TR14与TR11II、TR19与Psa-01引物序列相同;TR8与Psa-08、TR39II与Psa-10、GM-1834与TR10I、GM-1553与TR64II、TR19Psa-01与TR19II扩增同一TR;Psa-09扩增产物串联重复单元长度不唯一,TR2II扩增产物侧翼变异较大,不能通过电泳确定串联重复数;最终确定SI值与全部引物组合相同的最低引物数量为9对,使用该9对引物的组合可将Psa已知的5种生物型准确分开。【结论】TR23/Psa-04、Psa-03、Psa-05、Psa-06、TR10IGM-1834、TR30I、TR1II、Psa-10TR39II、TR64IIGM-1553等9对引物可代表当前文献报道的34对引物,进行Psa分型研究,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姚令王海黄露安星宇陈文王莉爽薛原吴石平
- 关键词:群体遗传结构引物
- 贵州火龙果病毒检测及侵染类型分析
- 2024年
- 为明确贵州省火龙果病毒种类和复合侵染类型,以及主产区病毒发生动态。采集贵州省罗甸县、望谟县、贞丰县、镇宁县火龙果果园的火龙果茎共703份,利用CVX、CVX-NTU、PiVX、ZyVX和SchVX特异性引物对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2021、2022年罗甸县火龙果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5.92%、94.90%,望谟县分别为93.48%、93.90%,贞丰县分别为90.99%、99.02%,镇宁县分别为94.52%、94.17%;其中,望谟县在2021年未检出SchVX,2022年则有了较高的检出率(均为复合侵染),表明该病毒在望谟县扩散传播。2021、2022年罗甸县火龙果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83.10%、90.82%,望谟县分别为93.48%、87.80%,贞丰县分别为90.09%、99.02%,镇宁县分别为93.15%、93.34%。从复合侵染的类型看,2种病毒复合侵染有9种类型,3种病毒复合侵染有10种类型,4种病毒复合侵染有5种类型,另有5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类型。贵州省火龙果的病毒侵染以几种PVX属病毒复合侵染为主,且已在贵州省火龙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
- 李淳安星宇黄露吴石平王莉爽
- 关键词:火龙果病毒复合侵染
- 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被引量:16
- 2017年
-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溃疡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86 5、0.092 8、1.104 4、2.296 5、3.671 4和5.228mg/L;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99.8%硝酸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11.416、13.981、16.952 3和20.102 5mg/L。选用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1.06%;其次为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0.2%纳米银溶液、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39%、63.31%和53.78%;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为44.80%;此研究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黄露何芬秦智慧李添琼唐靖文王国立任秀秀吴石平
- 关键词:杀菌剂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 织金县南瓜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明确织金县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株类型及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当地南瓜种植区采集的南瓜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8种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30%肟菌酯SC,1%申嗪霉素SC,450 g/L咪鲜胺EW,70%丙森锌WP,22.5%啶氧菌酯SC,50%嘧菌酯WG)进行筛选。【结果】分离得到2株引起南瓜病害的病原菌N-1和N-2,回接试验表现与田间发病症状基本一致;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联合ITS、ACT、GADPH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菌株N-1、N-2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确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出60%唑醚·代森联WG 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4000倍液及450 g/L咪鲜胺EW 4000倍液对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88.6%、91.5%和89.0%,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结论】引起织金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及450 g/L咪鲜胺EW可用作南瓜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 安星宇朱守殿黄露吴石平陈小均李淳
- 关键词:南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药剂筛选
- 贵州剑河钩藤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明确钩藤在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害种类,并对主要病害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在剑河钩藤主栽区及育苗场进行实地踏查、普查,并采集标样、分离病原、拍照记录,详细描述病虫害表现症状,通过田间试验确定防控技术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8种,生理性病害有3种,害虫种类有7种。其中以钩藤苗期病害为主,包括猝倒病、根腐病、灰霉病、立枯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潜叶蛾、淡灰瘤象、豆蓝丽金龟子、刺蛾、毒蛾、蝗虫等。并对主要病害提出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其研究结果可为钩藤产业化发展中病虫害识别及防控提供依据。
- 陈小均陈文黄露杨仟龙明成任绣娟莫章刑何海永吴石平
- 关键词:钩藤病虫害猝倒病综合防控技术
- 侵染贵州番茄的辣椒褪绿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 2024年
- 辣椒褪绿病毒(Capiscum chlorosis virus, CaCV)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的重要成员,能够侵染辣椒、番茄等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进化起源,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和测定了CaCV的N、NSs和NSm基因的全长片段,分别获得长度约828bp、1 320bp和927bp的目标条带。经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的N、NSs和NSm基因与CaCV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在85.5%~99.4%、82.7%~98.9%和83.1%~98.7%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N基因和NSs基因与中国云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NSm基因与中国海南和广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近,推测贵州CaCV可能是由于番茄、辣椒的品种引进,及蓟马带毒传播进入。这是贵州省CaCV侵染番茄的首次报道,对监测CaC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 田雨李淳吴石平黄露安星宇王莉爽
- 关键词:番茄病毒鉴定
- 两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解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内源性组胺在患病仔猪发热、呼吸困难、耳尖发绀等典型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机理。选择20头30日龄的公仔猪,通过人工感染使仔猪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随机分为扑尔敏组、西咪替丁组、阳性组、阴性组。每日测量仔猪直肠体温,称量仔猪日采食量,观察仔猪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于攻毒后第5 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仔猪血液中的猪蓝耳病病毒(PRRSV)。结果:攻毒后第5 d,实验组仔猪血液中均检测到PRRSV,攻毒成功;扑尔敏组仔猪体温变化值显著低于阳性组和西咪替丁组(P〈0.05),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阳性组和西咪替丁组(P〈0.05),且临床症状较阳性组和西咪替丁组轻;攻毒后5~9 d西咪替丁组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结果表明:组胺受体拮抗剂能缓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且H1受体拮抗剂较H2受体拮抗剂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 刘芳高登慧欧德渊万文华向智龙禾采红黄露
- 关键词:组胺受体拮抗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 贵州红阳猕猴桃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明确贵州省红阳猕猴桃叶片上一种病害的病原菌,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6株病菌,通过ITS、EF-1α、β-tubulin基因进行多基因分子鉴定,6株病菌均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M.A.Curtis)C.T.We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其中45%咪鲜胺微乳剂、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2、0.88、2.56、2.94、4.80、4.90 mg/L。同时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倍液、50%唑醚·喹啉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5%咪鲜胺微乳剂15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80.86%、79.54%、76.86%、76.17%,可用于田间防治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猕猴桃棒孢叶斑病。
- 黄露安星宇熊鑫姚令何海永吴石平
- 关键词:猕猴桃药剂筛选
- 织金县玛瑙红樱桃褐腐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织金县依托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将“玛瑙红”樱桃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在快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各种病害的爆发也逐渐阻碍了当地樱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对织金县樱桃病害的防控需求也显得日益紧迫。褐腐病是引起樱桃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为明确织金县“玛瑙红”樱桃褐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从当地采集具有褐腐病典型特征的叶片样品,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是引发织金县“玛瑙红”樱桃褐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 安星宇李海黄露李淳吴石平
- 关键词:樱桃褐腐病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