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多囊肾
  • 5篇细胞
  • 4篇多囊肾囊肿衬...
  • 4篇肾囊
  • 4篇肾囊肿
  • 4篇囊肿
  • 4篇囊肿衬里上皮...
  • 3篇增殖
  • 3篇肾病
  • 2篇多囊肾病
  • 2篇血清
  • 2篇肾小管
  • 2篇尿毒
  • 2篇尿毒症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周期
  • 2篇小管
  • 2篇常染色体
  • 1篇蛋白
  • 1篇碘造影

机构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11篇刘春艳
  • 5篇梅长林
  • 4篇付莉莉
  • 3篇刘沫言
  • 2篇胡惠民
  • 2篇张懿
  • 2篇袁莉
  • 2篇王雪琦
  • 1篇曲晨
  • 1篇王清佾
  • 1篇程丽静
  • 1篇赵久阳
  • 1篇仵敏娟
  • 1篇贾长绪
  • 1篇高翔
  • 1篇刘厚奇
  • 1篇熊俊
  • 1篇蔡厚安
  • 1篇张舒
  • 1篇孙红玉

传媒

  • 4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电阻抗法评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体液分布及其在调整干体重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多频节段生物电阻抗法监测血液透析(HD)患者体液分布的变化,评估其在HD患者干体重调整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透析中心维持性HD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HD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为对照组。收集HD组及对照组的人口学资料;测量HD组透析前后及对照组患者的体重、身高、血压、多频节段生物电阻值,包括100kHz、20kHz频率下右上肢电阻抗(RRA)、躯干电阻抗(RTR)、右下肢电阻抗(RRL),并分别计算右上肢高频与低频电流下电阻抗的比值(RA—BIR)、躯干高频与低频电流下电阻抗的比值(TR—BIR)、右下肢高频与低频电流下电阻抗的比值(RL—BIR)。选取HD组透析后TR—BIR和(或)RA—BIR高于对照组95%可信区间的患者8例,调整干体重,2个月后复测透析后的体重、血压、RA.BIR、TR—BIR、RL—BIR值。结果(1)HD组患者透析前、后RA—BIR、TR.BIR、RL—BIR值均高于对照组,除透析后RL—BIR外,余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患者身体各部位的BIR均下降,其中RA—BIR、RL—B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调整干体重,8例HD患者下调干体重后RA—BIR、TR—BIR、RL—BI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下调前相比,干体重下调后身体各部位BIR均下降,其中RA—BIR、RL—BIR下降前后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与下调前相比,HD患者下调干体重后收缩压明显下降[(150.00+29.28)比(140.63+20.78)mmHg,P〈0.051。结论生物电阻抗法可用于指导调整HD患者干体重,其中上肢生物电阻抗值对干体重调整的指导意义更大;可参照健康人群的生物电阻抗范围来调整HD患者的干体重。
曲晨程丽静刘春艳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血液透析干体重
人早期胚胎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生小鼠肾脏内的存活和分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从早期人胚分离和培养人早期胚胎间充质干细胞(hM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观察hMSC在新生小鼠肾脏内存活和分布情况。方法取4~7周胚龄的人胚,分离组织进行培养,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MS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成骨、成脂肪的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hMSC在新生鼠肾脏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分离培养得到的hMSC呈纤维状,贴壁生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不表达CD34、CD45,但明显表达CD29、CD44、CD90。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表达SH-2、OCT-4。在成脂肪和成骨诱导培养的条件下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观察1个月,PKH-26标记的hMSC在新生鼠肾脏中仍存活,10.0%±2.1%分布在。肾小管组织。结论从早期人胚得到的hMSC有较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免疫力低,在小鼠肾脏内能长期存活,并可能参与小管上皮细胞的发育。
袁莉仵敏娟张懿孙红玉熊俊刘春艳刘厚奇梅长林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胚胎肾小管上皮细胞
锌-α2-糖蛋白对造影剂肾病早期预测及其在碘造影剂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尿中ZAG 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含碘造影剂(iodine contrast media,CM)诱...
张舒刘春艳
雷帕霉素抑制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WT9-1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VEGF表达。结果雷帕霉素可抑制WT9-1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雷帕霉素可下调WT9-12细胞cyclinD、上调P21表达,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原代培养的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及WT9-12细胞的VEGF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P<0.05)。雷帕霉素可抑制WT9-12细胞VEGF的表达(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降低VEGF表达而减少血管形成,从而抑制多囊肾病进展。
刘春艳梅长林袁莉张懿付莉莉蔡厚安王雪琦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雷帕霉素细胞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罗格列酮对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分布差异,并观察罗格列酮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中β-catenin蛋白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多囊肾组织及多囊肾动物模型PKDV/V小鼠肾组织与其相应正常肾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分布差异;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WT9~12增殖抑制情况;RT-PCR技术检测罗格列酮干预后β-caten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β-catenin主要在胞膜分布,胞核及胞浆少见;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存在核转位;PKDV/V小鼠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胞核β-catenin呈强阳性分布。罗格列酮对WT9~12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72h后,对β-catenin mRNA水平无影响,但可明显下调β-catenin蛋白水平,且加入PPAR-γ阻断剂后不能阻断罗格列酮的下调作用。结论:多囊肾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通路异常,罗格列酮可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β-catenin表达从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并且这种下调作用通过非PPAR-γ依赖性途径实现。
刘沫言刘春艳付莉莉王清佾梅长林
关键词:罗格列酮WNT/Β-CATENINPPAR-Γ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
尿毒症病人血清及肌酐、尿素、甲状旁腺激素对心脏损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刘春艳
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DH9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中Wnt-β连环素(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作用WT9—12细胞72h,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技术检测DH9干预后β—cateninmRNA水平。予GSK3β抑制剂(SB216763)或PPARγ抑制剂GW9662预处理WT9-12细胞后,再予以60μmol/LDH9或单给DH9干预,Western印迹分别分析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GSK3β、磷酸化GSK3β蛋白水平。结果DH9对WT9—1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60μmol/LDH9干预72h对细胞的增殖抑制达50%,并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抑制率增高。60μmol/LDH9可下调p—catenin的蛋白表达(P〈0.01),上调磷酸化β-catenin的蛋白表达(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而DH9对Bcatenin的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DH9可上调磷酸化GSK3β的蛋白表达(P〈0.01),但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在SB216763预处理WT9—12细胞与DH9共处理72h后,发现可逆转DH9对β—catenin的下调作用(P〈0.01),但GW9662对DH9下调β—catenin的作用无明显改变。结论DH9抑制WT9—12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可通过GSK313依赖的方式下调β—catenin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与PPARγ途径无关。
付莉莉刘沫言刘春艳胡惠民梅长林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细胞增殖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
一种新型嘧啶基取代芳基苯酸衍生物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新型PPARγ激动剂DH9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增殖的影响。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WT9-12细胞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A、P21CIP/WAF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DH9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比较加入PPAR-γ抑制剂GW9662前后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9可增加P21CIP/WAF1蛋白合成,减少CyclinA蛋白合成,使细胞阻滞在S期。DH9作用72 h后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较对照组(2.19±0.08)显著减少(P<0.05),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DH9抑制WT9-1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与DH9作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调节点,促进WT9-12细胞凋亡有关。
刘沫言付莉莉刘春艳王雪琦高翔胡惠民梅长林
关键词: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细胞周期
1例PKD1基因新的插入突变型的发现
2023年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单基因遗传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同时也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第四大常见病因[1],先前已知的PKD1基因的致病种系突变超过1200个[2]。
沈婷刘春艳
关键词:多囊肾病基因突变插入突变移码突变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血脂分析
目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同时又参与慢性肾脏病的不断进展,本文对肾性蛋白尿时血脂异常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其发生机制。研究方法选我院住院病人51例,均为慢性肾小球疾病且肾功能正常病人,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刘春艳赵久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