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霞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地质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过程
  • 1篇地层
  • 1篇地貌
  • 1篇地区地质
  • 1篇地质地貌
  • 1篇地质事件
  • 1篇定年
  • 1篇定年方法
  • 1篇新生代
  • 1篇异常低压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宇宙成因核素
  • 1篇沙漠化
  • 1篇石千峰组
  • 1篇抬升
  • 1篇年龄
  • 1篇盆地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6篇梁霞
  • 2篇杨勇
  • 2篇陈虹
  • 2篇胡健民
  • 2篇公王斌
  • 1篇胡国辉
  • 1篇张拴宏
  • 1篇贾丽
  • 1篇叶培盛
  • 1篇闫小雄
  • 1篇康锐
  • 1篇王森
  • 1篇李明涛

传媒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技术方法及应用成果被引量:9
2017年
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与创新填图思路与组织实施方式、创新填图技术方法,形成适合于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揭示这些地区资源环境状况及被掩盖着的重大科学问题。近日,2014年启动的第一批填图子项目通过成果评审验收。专家们认为这些试点项目在填图技术方法与成果表达取得重要进展:
胡健民陈虹梁霞李明涛
关键词:地质地貌环境状况
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方法及不同束斑直径对年龄结果的影响作用探讨被引量:12
2022年
利用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新引进的GeoLas HD型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900型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成功建立了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以标准锆石91500为外标,在32μm束斑直径、5.0 J/cm^(2)能量密度和5 Hz剥蚀频率等实验条件下,对Plešovice、Temora1和Qinghu锆石标样开展了U-Pb定年实验,所测年龄结果与各标样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允许的条件下一致,并且Plešovice年龄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内保持稳定。同时对未知年龄样品11-5开展了不同实验室测年结果对比研究,所测结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测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致。以NIST SRM 610为外标,^(29)Si为内标,分析测试了锆石91500和NIST SRM 612标准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实验测试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不同剥蚀斑束直径对U-Pb年龄结果的影响,认为在同样的能量密度和剥蚀频率条件下,16~44μm的剥蚀直径可以获取可靠的锆石U-Pb年龄,但32~44μm相比16~24μm小斑束直径所测得的年龄更加精准。
王森王森张拴宏梁霞孔令昊梁霞王开王宏宇胡国辉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神木地区千5段低压成因定量分析
2025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5段(千5段)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地层压力特征,但目前对地层低压成因缺少系统的定量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在中—新生代发生过多次构造抬升作用,造成该地区千5段发生明显的孔隙反弹和温度降低。在早白垩世以来地层剥蚀量恢复的基础上,从孔隙反弹、温度降低两方面定量分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结果显示孔隙反弹造成的地层压力降低值为12.44~24.02 MPa,降低比例为28.40%~53.25%,温度降低造成的地层压力降低值为9.72~17.17 MPa,降低比例为24.40%~43.08%,说明孔隙反弹和温度降低是榆林—神木地区千5段发育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其中孔隙反弹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上述因素与天然气沿微断裂和微裂缝的散失作用、轻烃扩散作用、地层水化学作用等共同造成了千5段现今异常低压分布格局。
康锐杨勇闫小雄闫小雄陈虹梁霞
关键词:异常低压构造抬升石千峰组鄂尔多斯盆地
黄淮海平原晚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被引量:8
2021年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地貌格局、古气候系统及晚新生代沉积体系发生巨变。青藏高原以东至边缘海的广大区域形成统一水系,将巨量沉积物搬运至中国东部连续堆积形成黄淮海平原。太行山的隆升、边缘海陆架的沉降,黄河的贯通及晚第四纪大规模海侵等,深刻改造了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影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对于理解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缓解该地区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对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形成发育的构造地貌过程、黄河贯通和晚第四纪海侵等重大事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①青藏高原隆升是黄淮海平原当今地貌及海陆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②黄河贯通对黄淮海平原地表过程、水系演化及源-汇体系带来深远影响;③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3次重要的海侵事件及相关的海陆相互作用,不但造成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还形成了下切河谷特殊地貌景观;④晚新生代黄淮海地区重大地质事件的时间节点是中新世和晚第四纪。系统总结了黄淮海平原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地貌动态演化和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亟需对黄淮海平原开展多学科系统性的工作。
闫纪元胡健民王东明公王斌公王斌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重大地质事件晚新生代地表过程
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漠北缘沙漠化特征讨论被引量:4
2015年
磴口—乌拉特前旗一带,库布齐沙漠北缘前锋带被黄河严格地限制在河道南岸,即向北弧形突出的河道基本上是库布齐沙漠西段的北部边界。库布齐沙漠自19 ka前开始发育,7 ka以来在出现了横贯东西的沙漠覆盖之后,其北缘一直在向北扩展。作者通过历史文献记录、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沉积特征与地貌演变等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库布齐沙漠北缘由南向北不断前行,迫使磴口—乌拉特前旗段最初近东西向延伸的黄河河道向北弧形突出,并导致库布齐沙漠北缘前锋带被严格地限制在黄河南岸展布。库布齐沙漠北缘的持续向北推进,将对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套盆地内大片湿地及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梁霞杨勇公王斌叶培盛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黄河沙漠化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和埋藏年龄计算方法的统一
2021年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计算暴露和埋藏年龄以往分属于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系,采用的计算等式不同。实际上,无论是暴露过程还是埋藏过程,都涉及了核素的新生和已生成核素的减少,其浓度计算方法原理上有相通之处。考察被研究样品历史上某时点的状态,侵蚀使样品距地表深度不断减小,埋藏使样品距地表深度不断增加,刚好是一种相反的过程,而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的生成速率与距地表深度呈指数函数形式相关。本文按照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浓度与暴露时间、侵蚀速率间关系的计算原理,推导出在匀速埋藏过程中,计算被测试样品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时,以样品目前生成速率为标准,可将埋藏速率(β)视为负侵蚀速率(-ε),从而将暴露年龄和埋藏年龄的计算等式统一起来。非匀速埋藏情况,通过求导计算,仍可视埋藏为负侵蚀。在埋藏速率和侵蚀速率用同一参数指代,埋藏速率可视为负侵蚀速率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埋藏(侵蚀)模式下样品的核素浓度计算等式。理论上根据不同埋藏(侵蚀)模式,可计算复杂地表演化过程样品的埋藏(暴露)年龄。
黄费新程杨李岩李广伟董国成梁霞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计算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