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虹

作品数:48 被引量:39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地质
  • 7篇裂变径迹
  • 6篇定年
  • 6篇中生代
  • 6篇锆石
  • 6篇径迹
  • 5篇地貌
  • 5篇新生代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5篇填图
  • 5篇盆地
  • 5篇秦岭造山带
  • 4篇地质地貌
  • 4篇地质填图
  • 3篇断裂带
  • 3篇扬子地块
  • 3篇元古代
  • 3篇中段
  • 3篇石英

机构

  • 4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自然资源实物...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黑龙江省地质...
  • 1篇内华达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8篇陈虹
  • 27篇胡健民
  • 13篇施炜
  • 11篇武国利
  • 8篇张拴宏
  • 7篇杨静
  • 7篇赵越
  • 6篇刘晓春
  • 6篇马立成
  • 6篇娄玉行
  • 6篇公王斌
  • 5篇渠洪杰
  • 4篇田蜜
  • 4篇邱士东
  • 3篇董树文
  • 3篇韦利杰
  • 3篇高卫
  • 2篇李利波
  • 2篇李振宏
  • 2篇孟庆任

传媒

  • 9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全...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西地区秭归盆地侏罗系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秭归盆地位于大巴山构造带的东段,是侏罗系地层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沉积盆地。以往对于该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古生物和地层对比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序列,厘定了地层时代,并可与邻区进行对比,为盆地分析提供了良...
渠洪杰胡健民崔建军武国利陈虹
关键词:秭归盆地沉积充填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东亚大陆西缘侏罗纪变形--以班公湖-怒江带中段韧性变形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班公湖-怒江带作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中生代聚合而形成巨型构造带,其形成时代与如何汇聚是构造研究关键所在。本次研究选择班公湖—怒江带中段的安多—聂荣地块发育为研究区,对地块内部基底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开展了韧性剪切变形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剪切带面理和线理测量分析指示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其同构造矿物40Ar/39Ar的测试分析获得年龄约为167 Ma,表明班公湖-怒江带中段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北东—南西向汇聚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东亚大陆西缘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在中侏罗世中期以北东—南西向碰撞聚合的构造方式完成大陆拼接,为东亚大陆西缘中侏罗世变形提供了直接构造证据。
施炜董树文黄兴富陈虹崔建军
关键词:韧性剪切变形侏罗纪
银川盆地东缘黄河断裂第四纪活动与分段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银川盆地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是一个典型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西向东发育贺兰山东麓山前断裂、芦花台断裂、银川隐伏断裂和黄河断裂等四条主要活动断裂。该盆地中记载的历史最大地震是1739年平罗8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研究认为可能是黄河断裂,但是缺乏直接的古地震证据。本文通过对黄河断裂的地貌特征、几何分布、构造变形序列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黄河断裂可以划分为红崖子段、陶乐段、滨河段和灵武段。断裂总体经历了早期由东向西逆冲变形向晚期西倾正断层的转换,构造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转变为EW向伸展,转换时间为晚更新世末。通过断裂不同位置活动性分析发现,黄河断裂在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地震活动间隔约为3000a。其中滨河段的最新活动是在4000a以前,而陶乐段的最新活动可能在(330±30)aBP之后,对研究1739年平罗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具有重要的意义。
包国栋陈虹胡健民胡健民
关键词:银川盆地第四纪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0
2011年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胡健民孟庆任陈虹武国利渠洪杰高卫陈文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新生代构造
鄂尔多斯地块作为华北板块的主要部分,处于古亚洲洋、太平洋与特提斯洋3大构造域汇聚部位(图1a)。研究表明,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地块除西南缘挤压缩短外,其周缘发生强烈伸展断陷活动,形成以新生代断陷盆地系统(东缘山西盆地,南缘...
施炜胡健民陈虹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断陷盆地新生代
文献传递
西秦岭勉略带陆内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华北与华南最后拼接带。这个主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以由北向南的一系列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形成由前泥盆系、泥盆-石炭系和蛇绿混杂岩等不同构造岩片叠置的复杂构造带,碰撞时代从245Ma一直延续到230Ma左右。最近,作者对勉略缝合带内发育的韧性和脆性左行走滑剪切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顺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的变形时代为223±2Ma,与碰撞后花岗岩所确定的碰撞后构造环境的起始时间(225Ma)一致,显示这些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是勉略带陆内变形初期变形产物。亦即华北、扬子大陆碰撞之后很快就转入陆内变形阶段,并且是以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要变形方式。勉略带内顺造山带的脆性左行走滑断层的发育,表明这种顺造山带的侧向位移过程从深部到地壳浅层是一致的。因此,大陆碰撞在直接碰撞之后很快转变为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这种位移可能表现为两个大陆碰撞后的相对走滑,或是碰撞带中强烈变形部分顺造山带的侧向挤出,从而消减了正向碰撞所造成的地壳缩短和增厚。
陈虹胡健民武国利高卫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陆内变形左行走滑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断裂系最外缘断裂带,自南向北由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牛首山断裂及三关口断裂组成。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探槽揭露等方法对牛首山断裂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断层截切地层关系及年代学测试,限定了该断裂第四纪演化过程及全新世的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柳木高断裂上新世至晚更新世自南西向北东逆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左行走滑逆冲,表现为正花状构造,而全新世则发生了正倾滑运动。全新世期间,1690±30 yr BP(公元320—415)之后发生了一次古地震事件,推测柳木高断裂可能是公元876年青铜峡南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柳木高断裂第四纪早期活动特征与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及牛首山断裂一致,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持续扩展引起的,而全新世的正倾滑运动可能与银川地堑的伸展作用有关。
公王斌施炜陈虹邱士东尹艳广赵燚
关键词:第四纪青藏高原东北缘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被引量:51
2010年
位于中上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造山带,平面上表现为一大尺度向南西显著突出的弧形带,无论在变形样式和形成时间上都明显与秦岭造山带不同。在大巴山构造格架划分和野外构造变形观测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重建了大巴山晚中生代独特的构造应力场,指出大巴山属陆内造山,形成于J2末,并持续到K1末期。其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城口-房县断裂为界,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与其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征显著不同。大巴山逆冲推覆带主要表现为NE-SW向构造挤压,而在大巴山弧形前陆带从西向东,由近E-W向挤压,转变为NE-SW向挤压,最后转变为近S-N向挤压,构成一向其外缘扩散的放射状构造应力场。总体上,大巴山造山带由推覆体向前陆,构造挤压作用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扩散。这期构造挤压作用控制了大巴山造山带陆内变形,导致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显著缩短,同时受到其东西两侧基底隆起——神农架-黄陵地块与汉南地块的强烈阻挡,造就了现今的大巴山前陆弧型构造。其动力学背景可归因于晚中生代东亚板块多向汇聚。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对探讨秦岭造山带动力学特征具有科学意义,为研究川东北油气运聚规律提供了构造地质学依据。
董树文施炜张岳桥胡健民张忠义李建华武红岭田蜜陈虹武国利李海龙
关键词:晚中生代构造应力场陆内造山
一种基于锆石裂变径迹法定年的标样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球化学、同位素定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锆石裂变径迹法定年的标样分析方法。包括具体方法如下:样品源的确定:选定标准物质样品源候选地,最终确定候选标准物质;样品的制备:选出足够多的大颗粒宝石级锆石单矿物。对锆...
杨静施炜王森张拴宏娄玉行陈虹马立成
华北克拉通及相邻造山带古生代—侏罗纪早期大地构造演化被引量:54
2017年
华北克拉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始于大约520 Ma,此时冈瓦纳古陆的聚合正处于峰期。中寒武世华北克拉通古生代最早的沉积记录始于其边缘的更老地层或者变质基底之上。随后,海相环境扩展,广泛的海侵导致中寒武世晚期馒头组及其上的地层广泛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华北克拉通北部以北的白乃庙岛弧带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岛弧始于520 Ma,并延续到420 Ma,其可以向东延伸到我国东北的四平以东。沿着华北克拉通南部边缘,商丹洋在514~420 Ma期间发生向北的俯冲。华北克拉通的大部分地区在中奥陶世马家沟期发生海退。近10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识别出一个又一个泥盆纪深成岩体和火山岩。石炭纪晚期开始的新的沉积层序以"G层"铝土矿为底,其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在中奥陶世马家沟组灰岩之上。铝土矿很可能是从内蒙古古隆起,一个深位剥蚀的岩浆弧,曾经发育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的广布的火山灰转变而来。这进一步说明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曾经是一个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这一沉积序列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夹海相灰岩和火山灰层,表明其形成于海陆过渡的火山弧环境。二叠纪早期之后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环境转变为陆相。华南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的勉略洋在晚古生代持续向北俯冲增生,三叠纪晚期发生碰撞,导致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此同时,在华北克拉通北部显著的构造变形和岩浆作用发生在三叠纪晚期。燕山地区盘山等地三叠纪晚期的强烈褶皱、冲断发生在约210 Ma,与华北克拉通周缘的强烈构造变形同期。这也暗示华北克拉通此时已经开始失去克拉通的稳定构造性质。
赵越翟明国陈虹张拴宏
关键词:大地构造演化中亚造山带秦岭造山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