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金矿
  • 3篇矿床
  • 3篇矿床成因
  • 3篇成矿
  • 2篇扬子地块
  • 2篇盆地
  • 2篇勘查
  • 2篇北缘
  • 1篇地块北缘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勘查
  • 1篇地质矿产
  • 1篇地质矿产勘查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新近系

机构

  • 8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作者

  • 8篇朱琨
  • 2篇刘青
  • 1篇吴礼彬
  • 1篇张立明
  • 1篇韩成林
  • 1篇李修钰
  • 1篇孙亚力
  • 1篇涂荫玖
  • 1篇徐传水
  • 1篇李凤强
  • 1篇程光文

传媒

  • 3篇世界有色金属
  • 2篇安徽地质
  • 1篇云南地质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资源信息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安徽定远县八里张石膏矿区含盐岩系沉积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八里张石膏矿位于合肥盆地北缘,赋存于古近系定远组含盐岩系。古近系定远组是安徽重要的陆相含盐建造。文中结合矿区地质背景,着重从沉积相特征的角度,通过对定远组含盐岩系的岩相特征、沉积规律、形成条件以及河湖相沉积特征规律的分析,对矿区的矿床成因也做了初步分析。认为矿区含盐岩系由河湖相沉积组成,属陆相盐湖沉积,同时在盐湖的形成过程中,盐盆受断裂控制。
刘青朱琨
关键词:合肥盆地含盐岩系
浅析安徽省蚌埠地区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被引量:1
2017年
蚌埠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然而,矿山和矿床的规模大部分都比较小,主要是由于在该地区的勘探程度较低,缺乏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利于进一步的勘探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安徽省蚌埠地区金、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以后该地区的勘查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朱琨
关键词:金矿多金属矿矿床成因
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对策被引量:3
2017年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一旦开采以及消耗过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地质矿产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下面文中将会对勘查中出现的困难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其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保障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稳定的进行。
朱琨
关键词:地质工程矿产勘查
合肥断陷盆地北缘古近、新近系定远组含膏、含盐岩沉积特征,分布规律被引量:1
2007年
合肥断陷盆地北缘古近、新近系含膏,含岩盐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为成膏,成盐准备阶段;中期为成膏,成盐强烈阶段;晚期为成膏,成盐消亡阶段。其韵律组成:定远东兴盐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律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盐岩—石膏,未达到钾盐沉积阶段。外围以硫酸盐为主的韵素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石膏韵素组成的韵律,未达到岩盐沉积阶段。水平分带呈“类似牛眼式构造”。近东西构造控制着含盐盆地的演化、发展。
孙亚力程光文李凤强朱琨
关键词:成矿规律
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地质勘查和深层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是地质勘查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矿业勘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有效提高勘探的精度和效率,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地质勘探和深部地质钻探技术。希望对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徐传水朱琨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
安徽黄栗树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金矿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黄栗树地区有两种金矿化类型: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和微细浸染型(卡林型)。在有利的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主干断裂控制金矿(化)体宏观带状分布,规模不大的复合型断裂或层间破碎带则控制矿(化)体定位。
张立明刘青朱琨韩成林
关键词:扬子地块北缘
解析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比被引量:4
2017年
在安徽省蚌埠地区五河—胶东一带,地质构造呈现出断裂现象。有学者认为,蚌埠隆起一带金矿是断裂延伸的结果。本文对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安徽蚌埠—五河地区和胶东地区在基底地层、岩浆岩、壳-幔作用及控矿断裂构造等方面差异明显,这可能是导致两侧金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原因。
朱琨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
安徽东部南黄变质核杂岩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南黄变质核杂岩位于扬子地块北东缘滁州-巢湖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西侧,地表呈不规则穹形构造,核部出露上元古界张八岭群北将军组,四周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环绕,两者间发育有缓倾斜韧性断层。南黄变质核杂岩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变质杂岩核为上太古界南黄片麻岩套,中间韧性流变层由中元古界大理岩段及上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震旦系沉积盖层零星出露于南东,指向构造反映由北北西往南南东的剪切滑动。同构造期闪长玢岩K-Ar法年龄147±4.4Ma,表明南黄变质核杂岩是燕山运动造山期后伸展作用的产物,属陆内造山型变质核杂岩。
李修钰朱琨涂荫玖吴礼彬
关键词:扬子地块变质核杂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