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杰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岷江上游
  • 1篇灾害
  • 1篇山区生态
  • 1篇社会易损性
  • 1篇生计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湿沉降
  • 1篇酸沉降
  • 1篇通量
  • 1篇投影寻踪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自然灾害
  • 1篇熵权
  • 1篇熵权法
  • 1篇硫沉降
  • 1篇旅游
  • 1篇旅游发展
  • 1篇旅游发展模式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杜杰
  • 2篇刘延国
  • 2篇王青
  • 2篇廖彦淞
  • 1篇熊峰
  • 1篇唐亚
  • 1篇乔雪

传媒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持续生计视域下的岷江上游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被引量:3
2018年
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区域农户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实现,区域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以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岷江上游可持续生计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对5县域2012、2014及2016年3个时段27个指标构成的生计资本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其差异性及主控指标,提出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化策略及协同发展建议。结果表明:生计资本评估指数跨度大,自然资本优势明显,金融资本处于明显劣势,加之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指数也不高,限制了其将旅游资源转化为资本及收益的能力;生计资本指数逐年提高,生态旅游对生计影响的正效应逐步提升;自然保护(景)区与典型的藏羌民族村寨为核心,实现景区—村寨发展一体化,构建差异化的线路及网路旅游模式,进行生态旅游产业全链条设计,形成全域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协同发展模式。
刘延国王青廖彦淞杜杰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生态旅游熵权法岷江上游
基于投影寻踪的岷江上游山区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不仅是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管理研究的热点,更是生态环境脆弱与活跃地震带叠加影响下西南民族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基于2012-2015年岷江上游山区25个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运用投影寻踪—因子分析,筛选构建出社会经济与保障易损性、社会弱势人口易损性、社会发展阶段易损性3因子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易损性综合评价及主控要素分析。结果表明:(1)易损性指数跨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与投入是社会保障能力及发展阶段易损程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2)易损性指数逐年下降,旅游业带动的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对易损性影响的正效应逐步提升;(3)道路密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女性人口、14岁以下人口、60岁以上人口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指标是社会易损性的重要指示指标,应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予以重点关注。
刘延国王青杜杰廖彦淞
关键词:投影寻踪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岷江上游
九寨沟大气氮、磷和硫沉降的通量及水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解九寨沟大气氮、磷和硫沉降的现状及对水体景观的潜在影响,于2010—2011年在长海监测了干湿沉降,于2011—2012年度在日则和沟口监测了全沉降。长海和沟口位于旅游线上,而日则为背景点。结果显示,长海SO2-4的年通量为8.67 kg S/hm2,总无机氮(TIN)的年通量为3.04 kg N/hm2,都主要来自人为源。在总氮(TN)、总溶解性氮(TDN)、总磷(TP)和总溶解性磷(TDP)的全沉降方面,沟口和日则具有类似的特征,反映这两点的TN、TDN、TP和TDP全沉降主要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受当地旅游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相关文献,发现氮沉降可能已超过九寨沟水体养分氮沉降临界值,湿沉降的TIN含量都超过我国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环境TN的标准;过量硫沉降偶尔导致酸雨,威胁景观钙华的健康。为制定九寨沟的相关保护措施,今后有必要深入量化氮和硫沉降的来源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乔雪江丽君唐亚熊峰杜杰肖维阳
关键词:酸沉降湿沉降干沉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