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ENV2型感染者及ZIKV感染者血清E蛋白抗体交叉反应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揭示登革病毒2型(DENV2)或寨卡病毒(ZIKV)诱导宿主血清E蛋白抗体的产生及交叉反应特性。方法 C端带标签的重组ZIKV,DENV1和DENV2 E蛋白的表达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从病人急性期血清提取病毒RNA,用RT-PCR法扩增病毒E蛋白膜外区,克隆到改造的pc DNA3.1构建表达质粒。用抗标签的抗体捕获293T细胞转染上清中的E蛋白,建立ELISA法。用建立的ELISA法检测30例DENV2感染者和3例ZIKV感染者血清抗体与ZIKV,DENV1和DENV2 E蛋白结合反应。结果成功构建ZIKV,DENV1和DENV2重组E蛋白表达质粒,并经序列验证,表达蛋白为(53~60)×103Mr。在检测的30例DENV2型住院病例中,大部分病例(24/30)血清有明显的与DENV1和ZIKV E蛋白的结合反应,表现为3种不同的结合形式,DENV1>ZIKA(4/30),DENV1
- 王信李春林温莺芬洪文昕赵令斋王茜茜张复春庾蕾
- 关键词:登革病毒E蛋白
- 登革热发生中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的增殖变化及病情与病毒载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登革病毒感染时单核细胞及其亚群随临床病程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学作用。【方法】收集76例住院登革热患者急性期和极期血样品,其中轻症44例,重症32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载量,同时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单核细胞(CD14^+)表面CD16分子表达。比较单核细胞及各亚群(CD14^+CD16-,CD14^+CD16^+,CD14dim CD16^-及CD14^(dim) CD16^+亚群)在轻症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中随临床病程的变化。【结果】轻症和重症组中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1)。从病程第3-4天就可观察到单核细胞的增殖,可持续至第11天。登革热轻症和重症病例均表现为伴随着CD14^+CD16-亚群减少,CD14^+CD16^+亚群增加。从病程上看,轻症组中CD14^+CD16^+亚群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重症组在病程的第5-7天有一个明显的波动,从第6天的低点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CD14^+CD16^+亚群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发现重症病例中CD14^+CD16^+亚群比率在高病毒载量组增加(P=0.016),而在轻症病例中高病毒和低病毒载量组CD14^+CD16^+亚群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可诱导机体单核细胞的增殖及上调CD16表达。CD14^+CD16^+亚群作为促炎症细胞可能在重症登革热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王茜茜洪文昕邱爽赵令斋张复春庾蕾
- 关键词:登革热单核细胞病毒载量天然免疫
- 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 M和Ig 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 M/Ig 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 M/Ig 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 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 M/Ig 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 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张复春庾蕾
- 关键词:登革热抗体
- 登革热宿主抗体B细胞反应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性关系
- 2014年我国登革热疫情中共报告病例数达4万多例,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目前对于重症病例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重症登革的发病机制仍不清。异型血清型二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可导致重症的发生。 抗体在登革病毒感...
- 王茜茜
- 关键词:登革热疾病严重性早期诊疗
- 重症与轻症登革热B细胞反应动态变化及差异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I型(DENV-1)感染时,机体B细胞和浆细胞随病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性的关系,为重症登革热的早期预警或治疗提供可能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12月登革热住院病例62例,设轻症登革热组(DF,n=33)、重症登革热组(SD,n=29)及对照组(control,n=6).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患者急性期及极期的外周血中B细胞及浆细胞随病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重症和轻症组的差异.进一步通过系列样品分析同一感染者(包括轻症和重症各3例)浆细胞随病程的变化,并且观察登革病毒初次及二次感染时,B细胞及其亚群即初始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变化.[结果]重症组B细胞扩增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3),特别是在病程第5~6天(P=0.017,0.002).轻症组和重症组浆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殖(P=0.011,0.032),但轻症和重症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感染者系列样品分析显示,轻症病例浆细胞在病程第7~8天达高峰,第10天基本恢复正常.重症病例在病程第7~9天达高峰,但在病程10 d后仍有一定量的增殖.对于轻症登革热,二次感染组表现出更明显的B细胞增殖、初始B细胞减少及记忆B细胞减少(P=0.028,0.010,0.037),但浆细胞变化未体现出差异.而对于重症登革热,在二次感染时仅初始B细胞明显减少(P=0.018).[结论]DENV-1血清型感染时轻症和重症登革热组B细胞反应呈现不同的趋势.宿主在病程早期B细胞的明显扩增以及浆细胞延迟反应可能与疾病严重性相关.
- 李泽王茜茜温莺芬郭文靖赵令斋洪文昕张复春庾蕾
- 关键词:登革热B细胞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