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欣欣 作品数:11 被引量:2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DNE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TNB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ER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组织中DNER mRNA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比较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ER阳性率的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DNE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配对t检验比较DNE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DNER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1%(32/39),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3.1%,9/39)(P<0.001)。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χ^2=6.121,P=0.026)、淋巴结转移(P=0.005)及TNM分期(P=0.030)有关。RT-PCR检验结果显示,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0.768±0.067比0.487±0.041,t=4.793,P<0.001);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8.392,P=0.001;t=5.178,P<0.001;t=4.925,P<0.001)。结论DNER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黄红梅 荣欣欣 李静佳 谢少利 杨懿 周方方 李金穗 侯令密 邓世山 刘家有关键词:淋巴转移 肿瘤分期 乳腺癌中泛素蛋白连接酶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UBE3A)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25,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BE3A与USP2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BE3A基因及蛋白的敲减水平,然后观察敲减UBE3A后USP25的表达水平。结果UBE3A与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而在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与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UBE3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1)、Ki-67的表达(P<0.001)相关,USP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6)、淋巴结转移(P=0.041)、Ki-67的表达(P=0.029)相关;shRNA-UBE3A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UBE3A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1),且敲减UBE3A后USP25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UBE3A与USP25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在乳腺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UBE3A与USP25功能作用明显增强且保持动态平衡,它们可能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的发生发展。 荣欣欣 黄红梅 李静佳 侯令密 刘家有 李金穗 谢少利 杨懿 邓世山关键词:乳腺癌 增殖 泛素特异蛋白酶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观察乳腺癌组织细胞中泛素特异蛋白酶2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20,USP20)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及USP20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组织标本42例,同时选取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SP20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乳腺癌组织中,27例(64.29%)USP20呈阳性表达,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21.43%)相比显著增加(χ~2=15.75,P<0.01);病理分型中,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的总和比较,USP20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临床分期越晚,USP20阳性表达率越高(χ~2=8.57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USP2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USP20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这为临床治疗、预后及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周方方 朱晓华 荣欣欣 刘家有 杨懿 候令密 谢少利 邓世山关键词:乳腺癌 分化程度 Cdc37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Cdc3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对照癌旁正常组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Cdc37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Cdc37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其在对照癌旁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2);Cdc37基因在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其在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0);随着结直肠腺癌的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60岁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dc37的表达水平高于<60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Cdc37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与结直肠腺癌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4)。结论 Cdc37基因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刘家有 熊东 王卓娜 荣欣欣 朱剑军关键词:基因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USP25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USP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shRNA-USP25慢病毒阻低USP25的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行为改变和UBE3A与USPs的可能关系,以探讨USP2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 荣欣欣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增殖 凋亡 文献传递 结直肠腺癌发病基因fbxl20和set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半定量PCR技术,研究fbxl20基因与set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fbxl20基因及set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fbxl20基因及se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fbxl20基因与set基因在本实验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但是,在低分化肿瘤组织及D期肿瘤组织中,fbxl20基因与set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fbxl20基因及se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与癌细胞的分化过程有关。 朱晓华 谢杰斌 邓世山 谢兴国 荣欣欣 燕芳 朱剑军关键词:SET 结直肠腺癌 敲减USP25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敲减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6条shRNA-USP25干扰序列(LV-shRNA-USP25-1~LV-shRNA-USP25-6),分别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以干扰USP25的表达,并检测敲减效率,筛选出最佳干扰序列用于实验。采用CCK8试剂盒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USP25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KD1组(转染LV-shRNA-USP25-1组)为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USP25蛋白和mRNA的敲减率分别为57.8%、58.3%(P<0.001);敲减USP25后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受到抑制,且出现明显凋亡(P<0.001)。结论:USP25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有密切关系,其可能在乳腺癌的恶性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荣欣欣 侯令密 刘家有 李金穗 谢少利 杨懿 黄红梅 李静佳 邓世山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增殖 凋亡 乳腺癌组织细胞中USP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USP2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2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SP25蛋白的表达,并通过qRT-PCR检测12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USP25 mRNA的表达,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USP2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USP25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USP25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Ki-67及三阴型乳腺癌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15、P=0.006、P=0.001、P=0.006)。结论 USP25与乳腺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有关,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荣欣欣 周方方 侯令密 刘家有 谢少利 杨懿 邓世山关键词: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雄激素受体与MLP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黑素亲和素(MLPH)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中AR与MLPH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和MLPH的蛋白表达,分析AR、MLPH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AR与MLP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数据库显示,AR和MLPH均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表达呈正相关(r=0.73,P<0.05)。AR和MLPH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均优于低表达患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R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绝经状态无关(P>0.05);MLPH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绝经状态无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R与MLPH的表达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r=0.471,P<0.001)。进一步比较AR和MLPH共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Ki-67及远处转移的关系,阳性组与ER、PR和HER-2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Ki-67及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AR除在细胞核上高表达,还与MLPH共表达于细胞质中,两者的表达存在共定位。结论:乳腺癌中AR和MLPH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可能协同作用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临床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靶标。 李金穗 徐明飞 李静佳 刘家友 荣欣欣 邓世山 侯令密 蒲卢兰关键词: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乳腺癌组织中USP20与Ez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0(USP20)、Ezrin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乳腺癌组织中USP20与Ez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方法用于检测USP20与Ezrin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并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hRNA-USP20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USP20基因及蛋白的过表达水平,然后观察过表达USP20后Ezr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USP20与Ez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和78.5%,而在邻近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与邻近相对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USP20与Ezrin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SP20与Ezrin阳性表达均主要在乳腺癌组织细胞质中,少量在细胞核。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WHO分级、分子分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shRNA-USP20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USP20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过表达USP20后Ezrin的mRNA表达不变,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USP20和Ezri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且过表达USP20后Ez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USP20和Ezrin可能共同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USP20去泛素化作用有密切关系,这为临床治疗、预后及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方玲玉 侯令密 陈艳茹 张振杨 胡璟骅 李金穗 谢少利 李静佳 刘家有 荣欣欣 荣欣欣 徐明飞 邓世山 周方方关键词:乳腺癌 EZ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