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红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心室
  • 7篇左心
  • 7篇左心室
  • 6篇心肌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超声
  • 5篇成像
  • 4篇缺血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缺血
  • 3篇造影
  • 3篇生物学
  • 3篇缺血心肌
  • 3篇细胞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3篇川北医学院附...
  • 7篇川北医学院
  • 2篇鄂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黄红梅
  • 8篇刘艳午
  • 8篇曹礼庭
  • 6篇顾鹏
  • 5篇岳文胜
  • 5篇赵亚西
  • 4篇蒋冰蕾
  • 4篇邓世山
  • 4篇侯令密
  • 4篇刘家有
  • 3篇李金穗
  • 3篇苟连平
  • 3篇吕湛
  • 3篇荣欣欣
  • 1篇李建勇
  • 1篇赵小波
  • 1篇朱平宇
  • 1篇刘健
  • 1篇周静
  • 1篇汪荣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2013中国...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青年志愿者左室心肌应变的比较研究
刘艳午黄红梅曹礼庭顾鹏岳文胜熊云涛蒋冰蕾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左心室
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Delta/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DNE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TNB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ER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组织中DNER mRNA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比较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ER阳性率的差异,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DNE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配对t检验比较DNE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DNER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1%(32/39),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3.1%,9/39)(P<0.001)。DNER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χ^2=6.121,P=0.026)、淋巴结转移(P=0.005)及TNM分期(P=0.030)有关。RT-PCR检验结果显示,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0.768±0.067比0.487±0.041,t=4.793,P<0.001);DNER mRNA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8.392,P=0.001;t=5.178,P<0.001;t=4.925,P<0.001)。结论DNER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黄红梅荣欣欣李静佳谢少利杨懿周方方李金穗侯令密邓世山刘家有
关键词:淋巴转移肿瘤分期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评价兔急性闭合性阴囊损伤诊断价值
赵亚西刘艳午黄红梅曹礼庭朱平宇蒋冰蕾刘健顾鹏李建勇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心脏超声定量分析方法。STE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角度依赖、相邻节段运动影响以及噪声和运动伪像等局限性,因此STE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的运动,同时该技术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在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和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疗效。
黄红梅曹礼庭
关键词:室壁运动达峰时间左心室扭转心室收缩收缩期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缺血心肌节段应变的研究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各节...
黄红梅刘艳午曹礼庭熊云涛赵亚西顾鹏岳文胜苟连平吕湛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斑点追踪成像
文献传递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青年人左心室心肌整体应变的初步研究
黄红梅刘艳午曹礼庭顾鹏岳文胜蒋冰蕾熊云涛
关键词:左心室
三维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健康青年志愿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3D-STI对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心肌斑点追踪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所有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大小、耗时及左心室不同水平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差异。结果使用3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309.3±23.4)s,脱机分析时间为(305.5±11.2)s,使用2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490.6±14.4)s,脱机分析时间为(1261.4±39.9)s,3D-STI耗时明显短于2D-STI,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69.94,P均<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48.59±7.68)%,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33.25±7.27)%,3D-STI测值较2D-STI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17.66±3.14)%、(-17.13±2.29)%,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21.35±2.46)%、(-21.97±3.84)%,3D-STI测值较2D-STI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5.99,P均<0.01)。3D-STI示左心室径向、纵向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在左心室中间部呈最大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心尖部最小,圆周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在基底部最小;2D-STI示左心室纵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由基底部至心尖部有依次增大的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与3D-STI规律相同。两种方法在两测试者间及同一测试者前后均值与差值于Bland-Altman图上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 3D-STI是一种方便、快速及可重复性较好的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艳午黄红梅曹礼庭顾鹏岳文胜熊云涛蒋冰蕾
关键词:心室
敲减USP25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敲减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6条shRNA-USP25干扰序列(LV-shRNA-USP25-1~LV-shRNA-USP25-6),分别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以干扰USP25的表达,并检测敲减效率,筛选出最佳干扰序列用于实验。采用CCK8试剂盒法、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USP25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KD1组(转染LV-shRNA-USP25-1组)为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USP25蛋白和mRNA的敲减率分别为57.8%、58.3%(P<0.001);敲减USP25后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受到抑制,且出现明显凋亡(P<0.001)。结论:USP25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有密切关系,其可能在乳腺癌的恶性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荣欣欣侯令密刘家有李金穗谢少利杨懿黄红梅李静佳邓世山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缺血心肌节段应变的研究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
黄红梅刘艳午曹礼庭熊云涛赵亚西顾鹏岳文胜苟连平吕湛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造影在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17例HC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MVI现象将其分为MVI阳性组(52例)和MVI阴性组(65例),对两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前均行磁共振DWI、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磁共振DWI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廓清时间、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磁共振DWI、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预测MVI的临床价值。结果:MVI阳性组患者磁共振DWI平均ADC值为(1.02±0.22)×10^-3 mm^2/s,明显低于MVI阴性组患者的(1.18±0.25)×10^-3 mm^2/s,(t=2.948,P<0.05),患者廓清时间较MVI阴性组患者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5),而两组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79,t=0.251;P>0.05)。磁共振DWI平均ADC值最佳截点时,AUC值为0.617,诊断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67.69%;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廓清时间最佳截点时,AUC值为0.742,诊断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66.15%;两者联合预测MVI的AUC(0.895)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查(t=7.673,t=4.968;P<0.05),两者联合预测MVI的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87.69,均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查(x灵敏度2=4.940,x^2=4.713;x特异度2=5.014,x^2=5.064;P<0.05)。结论:磁共振DWI的平均ADC值联合超声造影的廓清时间诊断方法在预测HCC患者MVI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汪荣黄红梅周静严稳开
关键词:超声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