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乌鲁木齐市173243例急诊抢救室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特点、疾病谱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急诊抢救室2017—2019年乌鲁木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信息管理数据库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资料为173 243例次,从2017年到2019年,就诊抢救室收治的病例数以较小幅度上升,2018年较2017年增加5 930例次,上升幅度11.25%,2019年较2018年增加3 268例次,上升幅度5.57%。男性89 321例次(占51.56%),女性83 922例次(占48.44%)。男性以50~59岁年龄段居多(占31.96%),女性以≥60岁年龄段居多(占39.59%)。疾病分布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3.00%)、神经系统疾病(25.00%)和呼吸系统疾病(12.42%)。损伤/中毒的男性占比更高,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女性占比更高。年龄≤29岁占8.00%,30~39岁占11.00%,40~49岁占20.00%,50~59岁占30.00%,≥60岁占31.00%,其中40岁以上占到了81.0%。各月份就诊病例数量有明显波动,病例较多的月份为12月、1月和11月,占总病例数28.64%。从周一到周日的就诊量整体分布较为均衡。20:00时的就诊量最大(4.83%),其次为22:00(占4.75%),16:00时就诊量最小(占2.43%)。结论乌鲁木齐市急诊病例居前位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就诊月份与日时段存在波动特点。
- 马晓静马晓琴张淑娟
-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疾病谱就诊时间
- 健康教育在外科急腹症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 2023年
- 本文对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作用和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急腹症临床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在不同的研究方法当中适合采取回顾式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3月份到2021年3月份确诊并且收治的142例外科急腹症临床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分为每组各71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于临床护理工作当中融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于参与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达到了9.6d±3.2d左右,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长,达到了11.4d±3.8d。另外,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的数据也具有优势,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本文内容。结论 临床中的外科急腹症患者数量众多,患者由于疼痛等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在接受治疗和接受护理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依从性,实际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都会收到不同的负面影响。而在健康教育在外科急腹症护理中的应用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不满意,对于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比较重要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杨伟周月晨张淑娟
- 关键词:健康教育外科急腹症护理对策
- 乳酸改良的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预测脓毒血症预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价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系统与乳酸改良的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LqSOFA)系统对脓毒血症预后进行早期预测的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收集采用qSOFA和LqSOFA两项评分预测脓毒血症预后的研究,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双变量meta分析模型评价两项评估量表在预测高死亡率方面的效能。采用双变量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对研究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优势比(DOR)、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26937例患者。qSOFA与LqSOFA均与脓毒血症患者较高死亡风险相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风险比(RR)分别为1.46(95%CI:1.23~1.74)和1.21(95%CI:1.08~1.35),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1)。在预测死亡方面,LqSOF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0.82(95%CI:0.71~0.90),qSOF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0.74(95%CI:0.59~0.85)。结论:qSOFA和LqSOFA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高死亡风险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LqSOFA灵敏度更高,对早期预后预测更有价值。
- 杨伟李晨曦周月晨张淑娟
- 关键词:脓毒血症乳酸预后META分析
- 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尿L-FABP表达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术后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术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n=86)和非急性肾损伤组(n=176)。急性肾损伤组根据急性肾损伤(KDIGO)分期,分为:Ⅰ期29例、Ⅱ期39例及Ⅲ期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所有患者血清血肌酐(Scr)及尿L-FAB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比较血清Scr、尿L-FABP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急性肾损伤组相比,急性肾损伤组患者血清Scr及尿L-FABP水平较高(P<0.05)。与Ⅰ期相比,Ⅱ期、Ⅲ期患者血清Scr及尿L-FABP水平较高(P<0.05);与Ⅱ期相比,Ⅲ期患者血清Scr及尿L-FABP水平较高(P<0.05)。ROC诊断分析显示,尿L-FABP诊断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917,灵敏度为80.20%,特异度为91.70%;血清Scr诊断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807,灵敏度为77.90%,特异度为75.00%。与血清Scr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相比,尿L-FABP水平诊断价值显著提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Scr与高水平L-FABP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尿L-FABP水平随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分期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尿L-FABP对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陈娟侯磊张淑娟杨建中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目的:研究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0名(传统教学法)和观察组50名(传统教学法联合微课).将...
- 侯磊陈娟高凤娟张淑娟
-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急诊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急诊外科治疗效果关注度得到提升,本研究针对其进行探究以佐证其治疗方式效果和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为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确诊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病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按入院时间顺序排在前面的患者归入对照组,而排在后面的患者则归入观察组,以此作为分组的标准,每组保持各5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保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本文所重点探究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其实际疗效、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均显示出积极的结果,并且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具体来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表明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结论 在本项研究中观察到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急诊外科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较为显著,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的有效性、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上。因此,急诊外科手术方法被认为是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继续采用和推广的。
- 古丽努尔·达伍提张淑娟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急诊外科
-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探讨
- 2020年
- 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2019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上述患者任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非溶栓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rt-PA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并做好溶栓前后的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24小时以及7天NIHSS评分有所下降,但仍旧高于实验组;另外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大大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帕提曼·阿布拉苏红梅张淑娟
- 关键词:RT-PA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护理方法临床疗效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急诊创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和评价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急救创伤处理中的疗效,旨在确定其治疗上的优势。方法;本项研究采纳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数据收集自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共计56例,构成本研究的样本基础。依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将这些患者均匀分配为两个研究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引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VSD治疗。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汇总,并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急诊创伤患者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各项数据信息明显优于本文对照组,炎症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更高。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比较,数据层面差异表现相对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研究中发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急诊创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减少经济负担、提升恢复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的应用和推广且对于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 西力娜依·亚生张淑娟
- 关键词:负压引流急诊创伤创伤治疗
- 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研究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50名(传统教学法)和观察组50名(传统教学法联合微课)。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标本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多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际交流以及总分等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结合微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 侯磊陈娟高凤娟张淑娟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实验教学
- 一种急诊外科用换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外科用换药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储存器;本实用新型的急诊外科用换药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有效提高急诊外科的换药操作工作效率,节省了换药操作时间,可应用于患者的各个位置的外伤换药操作,应用性好。
- 张淑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