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 作品数:38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例儿童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一例儿童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为该类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实验室确诊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及环境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分析感染来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血培养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前有熟肉制品等高危食品进食史,家庭食品制作存在生熟不分等危险因素。结论患儿符合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特征,食用散装熟肉类制品可能是本例儿童李斯特菌病最主要致病因素;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生对李斯特菌病的认知有助于防治该病。
- 江南赵凤玲李洪军马晓晨
- 关键词:李斯特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儿童
- 2015年北京市某高校大学新生突发事件认知和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大学新入学新生应对传染病、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开展针对性应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传染病、突发中毒、自然灾害及应急准备等技能的知晓率和得分,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8.96%和87.39%;突发中毒应急技能知晓率依次为:食物中毒72.19%,毒气泄漏70.52%,农药中毒63.44%,放射性事故37.71%。地震、火灾、溺水等自然灾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5.52%、29.69%和26.04%。9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前进行应急准备,在实际生活中和家人经常讨论应对灾害事件的比例为26.46%,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的比例为24.9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心该地区传染病发生情况是应急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新生传染病应急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逃生技能存在认知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逃生演练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
- 苏彦萍江南王鹏王双高静李洪军王艳春刘晓峰
- 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 北京市通州区孕妇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现况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孕妇对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孕妇合理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提供依据。方法抽样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2所公立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体检的1181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现况调查,分析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孕妇对叶酸及复合叶酸、钙、铁的有效使用率较高,分别为55.3%、39.3%、21.7%;不同孕周、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对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均有影响,其中叶酸及复合叶酸(58.3%)、维生素D(16.4%)、钙(43.3%)、铁(24.9%)和复合维生素(26.3%)在孕晚期女性中使用率较高(P<0.05);叶酸及复合叶酸(62.8%)、B族维生素(15.5%)、维生素D(19.7%)等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孕妇中使用率较高(P<0.05);B族维生素(15.2%)和钙(44.2%)在家庭年均收入≥50000元的孕妇中使用率最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孕产经验和文化程度较高是影响叶酸及复合叶酸使用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孕期女性对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较高,但需要针对人群的不同特征开展营养宣教,帮助孕妇科学、合理地选择营养素补充剂。
- 王双江南刘波
- 关键词:孕妇营养素补充剂知信行叶酸
- 2019年—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腹泻病例弯曲菌流行特征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腹泻病例弯曲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弯曲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9年—2021年通州区1 083例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弯曲菌分离与鉴定,对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9年—2021年通州区共监测腹泻病例样本1 083例,检出弯曲菌48株,检出率为4.43%,其中空肠弯曲菌占79.17%(38/48),结肠弯曲菌占20.83%(10/48)。夏季(6月—8月)弯曲菌检出率最高,不同季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P=0.049);45岁~5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8,P=0.017);城区居民检出率高于乡镇居民(χ~2=5.391,P=0.020);不同性别和职业的病例弯曲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多为水样便。结论 弯曲菌为通州区腹泻病例主要致病菌,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存在较为显著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腹泻病例主动监测。
- 江南张萍吴燕芳
- 关键词:腹泻弯曲菌
- 2014-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零售散装即食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零售散装即食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开展采样、运输及实验室检测。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食品种类、不同采样环节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2014-2018年监测493份散装即食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率3.85%(19/49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04%(15/49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0.63%(2/317)、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0.39%(1/259)、沙门菌检出率为0.26%(1/386),4种致病菌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1,P=0.01)。不同食品种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0,P=0.401)。结论北京市通州区5类散装即食食品中均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主要高危食品是熟肉制品,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此类高风险的食品应加强监测和监管,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苏彦萍高静江南王双周景林赵凤玲王艳春张国峰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 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腹泻病例沙门菌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腹泻病例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沙门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通州区1675名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与鉴定,对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9年通州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样本1675例,检出沙门菌68株,总检出率4.06%,主要优势型别为肠炎型(20.59%,14/68)和鼠伤寒型(19.12%,13/68);2016年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7.54%(χ^(2)=22.966,P<0.001),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8,P=0.01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的病例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退人员检出率最高为8.01%(χ^(2)=19.073,P<0.001);发热病例比未发热病例沙门菌检出率高(χ^(2)=8.408,P=0.004),水样便的病例比其他粪便性状的病例沙门菌检出率高(χ^(2)=10.302,P=0.006);沙门菌阳性病例在肉及肉制品的可疑食品暴露风险最高(OR=1.867,95%CI:1.033~3.375,P<0.001),进食场所暴露风险则以餐饮服务业最高(OR=2.687,95%CI:1.576~4.582,P<0.001)。结论沙门菌为通州区腹泻病例主要致病菌,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存在较为显著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腹泻病例主动监测。
- 黄春宇江南刘波马晓晨
- 关键词:沙门菌
-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高尿酸血症(HUA)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3个城区和3个乡镇的4所中学与4所小学共1 4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血液检查,并对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值为296.0 mol/L,四分位距为96.0 mol/L,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4.83%(220/1 4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学生、乡镇学生、男生、家庭用餐学生、高三酰甘油学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HDL-C)学生、肥胖学生的血清尿酸水平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U值分别为119 938,229 525,212 043,156 347,42 052,63 375,33.49,P值均<0.05);高年龄段、中学生、乡镇学生、超重或肥胖以及低HDL-C的学生HUA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614.55,73.20,6.16,30.56,14.5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年龄段、男生、低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超重和肥胖均与HUA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患病风险和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特征,应加强针对性防控措施。
- 江南王双武昌
- 关键词:尿酸血液化学分析高尿酸血症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零食行为与家庭相关因素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零食行为,并探索限制食用类零食行为与家庭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城镇、农村中小学校各4所,调查对象为6~13岁学龄儿童家长,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零食行为、家庭因素等。探索家庭相关因素与学龄儿童限制食用类零食消费行为的关系。结果北京市通州区1274名6~13岁儿童每周有零食消费行为的占99.84%,食用限制食用类零食的占96.78%。限制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00(4.00~13.00)次,其中食用次数≥7次/周占59.37%。单因素分析显示:学生年龄、居住地、家长文化程度、购买零食饮料由谁决定、睡前0.5 h或正餐前后1 h吃零食习惯与限制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及食用次数≥7次/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龄(OR=1.78,95%CI:1.17~2.71)、购买零食饮料由谁决定(OR=1.83,95%CI:1.23~2.64)、正餐前后1 h吃零食习惯(OR=2.56,95%CI:1.14~5.73)与学龄儿童过多食用限制类零食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限制食用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比例较高,存在健康风险。
- 苏彦萍王鹏江南甄雪芳马静贾桂君高静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零食家庭因素
- 北京市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体质指数对血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体质指数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通州区监测哨点的8所中小学校6~14岁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对北京市通州区514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68人、女生246人。血脂异常人数115例,异常率为2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726)、超重/肥胖(OR=1.154)的中小学生发生血脂异常的可能性越高,且BMI与血清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331、0.131),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03)。结论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率较高,年龄和超重/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BMI影响血清TG、LDL-C、HDL-C水平。
- 苏彦萍王鹏高静江南王双张扬王艳春刘晓峰
- 关键词:血脂异常人体质量指数
-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调查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通州区城区和乡镇各1所小学(3~6年级)、初中和高中(1~3年级),对上述6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素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人口学背景下营养素养达标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营养素养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学生共771人,营养素养综合得分均值为(72.33±9.83)分,营养素养达标率为22.44%(173/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学生(OR=1.626,95%CI:1.062~2.489)、小学生(OR=5.056,95%CI:3.008~8.500)、正常体重(OR=2.156,95%CI:1.331~3.492)和超重(OR=1.940,95%CI:1.036~3.633)、父母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OR=2.645,95%CI:1.183~5.913)等是学生营养素养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通州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营养知识认知和食物选择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应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
- 江南孟鑫吴燕芳高静孙文韬
- 关键词:达标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