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 作品数:31 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吸烟对不同公共场所细颗粒物浓度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吸烟所致的公共场所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评估以PM2.5为指标定量监测公共场所吸烟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M510型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辖区内洗浴、餐饮、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分析公共场所吸烟对室内PM2.5的影响。结果公共场所室内吸烟时PM2.5平均浓度为(435.7±471.9)μg/m3,无吸烟时为(220.6±205.5)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48,P<0.001)。不同吸烟比例各组间,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47,P<0.001),并与吸烟比例呈正相关(r=0.754,F=23.708,P<0.001)。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通风较差(通风评分≤2)时为(515.9±441.2)μg/m3,通风较好(通风评分>2)时为(115.9±84.7)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91,P<0.001),且在吸烟与不吸烟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通风状况如何,洗浴、餐厅和歌厅的室内PM2.5平均浓度吸烟时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时(P<0.05)。结论吸烟可致公共场所PM2.5浓度明显增高,室内PM2.5的浓度能较灵敏地反映公共场所的吸烟污染状况。
- 刘波邓芙蓉郭新彪杨冬梅滕秀全郑旭高静董静吴少伟
- 关键词:吸烟环境烟草烟雾细颗粒物公共场所
- 2015年北京市某高校大学新生突发事件认知和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大学新入学新生应对传染病、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开展针对性应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传染病、突发中毒、自然灾害及应急准备等技能的知晓率和得分,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8.96%和87.39%;突发中毒应急技能知晓率依次为:食物中毒72.19%,毒气泄漏70.52%,农药中毒63.44%,放射性事故37.71%。地震、火灾、溺水等自然灾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5.52%、29.69%和26.04%。9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前进行应急准备,在实际生活中和家人经常讨论应对灾害事件的比例为26.46%,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的比例为24.9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心该地区传染病发生情况是应急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新生传染病应急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逃生技能存在认知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逃生演练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
- 苏彦萍江南王鹏王双高静李洪军王艳春刘晓峰
- 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 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通州区食品污染状况,为确定国家食品污染物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严格按照食品污染物监测方案获得样品,共计383件。结果:食源性致病菌监测148件样品,检出致病菌6株,均在水产品中检出。115件样品监测重金属,铅含量的检出值以蔬菜为最高;镉含量的检出值以干食用菌为最高;汞含量的检出值以猪肾为最高。农药残留监测60件样品,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最高。10件猪肉样品监测铜含量,检出值均在国标范围内。50件食品样品进行苯甲酸的检测,检出值在国标允许范围内,但酱菜蔬菜类食品苯甲酸接近国标限量值。结论:水产品应注意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鲜食用菌、干食用菌、猪肾应注意重金属的污染;今年首次发现食用菌类食品农药残留比较严重;酱腌制蔬菜类食品苯甲酸有超量使用的风险。
- 高静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
- 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1)目的: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趋势,为做好通州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北京市通州区4所小学和4所初中的一、三、五和初一年级,在2015、2017和2019年分别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25-(OH)D]水平;(3)结果: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3.11±7.22)(17.66±7.27)(20.83±6.64)ng/mL;缺乏率分别为13.5%,40.7%,19.9%。2015年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在年级、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017-2019年维生素D缺乏率在性别、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9年维生素D缺乏率在体质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结论:北京市开展的“营在校园”计划对改善通州区中小学生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效果明显,建议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并给与干预措施。
- 王双江南张雷高静
- 关键词:维生素D
-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烟草暴露与控烟状况调查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烟草暴露与控烟现况,为开展公共场所有效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方便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洗浴、餐饮、歌厅、网吧共45家,随机选取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07人独立填答无记名调查问卷。结果问卷有效应答率93.5%(n=474)。四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总吸烟率为42.2%,男性(69.5%)高于女性(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24,P<0.001)。3.4%的调查者尝试过吸烟,16岁~组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者尝试吸烟率稍高,分别为5.2%和10.0%;40~53岁的戒烟率较高,达27.8%。四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被动吸烟率为62.0%,男(55.0%)、女(64.9%)被动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1,P=0.123)。女性被动吸烟暴露程度较男性严重(χ2=8.272,P=0.016)。四类公共场所均有销售卷烟现象。11.6%的从业人员不清楚其工作场所对吸烟的规定,且69.7%的从业人员没看见或没注意过在禁烟场所吸烟被处罚。只有14.2%的顾客能遵守吸烟规定。如果顾客在非吸烟区吸烟,74.8%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非吸烟者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从业人员更易于上前制止吸烟。85.0%的从业人员认为在工作场所开展完全禁烟的困难是顾客难以配合。结论休闲娱乐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均很高。
- 刘波杨冬梅滕秀全高静董静郑旭邹赤群
- 关键词:吸烟被动吸烟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控烟
- 不同供餐模式对6~13岁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学校集体供餐和自行就餐两种供餐模式对6~13岁学龄儿童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情况、能量及供能比的影响,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4所集体供餐及4所无供餐的学校,335名6~13岁学龄儿童经知情同意后利用"连续3天24 h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开展调查,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分析各类食物摄入量、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情况。结果北京市通州区335名学龄儿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奶类、大豆及坚果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儿童青少年推荐目标量相比,摄入量不足的人数分别为181、308、274、317、313和246人,摄入不足率分别为54.0%、91.9%、81.8%、94.6%、93.4%和73.4%;230名学龄儿童食用盐>6 g,超标率为68.7%。学校集体供餐谷薯类、蔬菜类、水产类摄入不足率的比例均低于自行就餐。学校供餐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高于自行就餐学生(P<0.05)。学校集体供餐钾、镁、锌及维生素C的平均饮食摄入不足率低于自行就餐(P<0.05)。结论学校集体供餐的中小学生谷薯类、蔬菜类、水产类食物、畜禽肉类摄入量及蛋白质、钾、镁、锌及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比例均高于自行就餐。建议调整蔬菜类、奶类、水产类及动物性食品饮食结构,减少膳食食用盐摄入,保障学龄儿童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
- 苏彦萍王鹏高静江南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学龄儿童营养状况
- 一起旅游团聚集性腹泻疫情回顾性队列流行病学调查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一起旅游团聚集性腹泻疫情的致病因素,提出旅游团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开展个案访谈,采集有关生物标本和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相关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本起疫情的罹患率43.4%(23/53),临床症状以腹泻(95.6%)、腹痛(60.9%)、呕吐(56.5%)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8月20日0~1时之间,平均潜伏期为6.5 h。采集12份样品和4份生物标本,其中1份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某美食城19日晚餐提供的套餐是可疑危险食物[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2.8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32~6.562]。结论该起旅游团聚集性腹泻符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特点。可疑食物是8月19日晚餐时在某美食城食用的套餐,致病因素可能与食物交叉污染、室温下放置较长时间导致细菌增殖有关。
- 苏彦萍江南周景林高静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回顾性队列研究
-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北京市通州区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场所门、窗和机械通风装置的开启状态、室内人员数量及正在吸烟的人员数量等基本情况,分析多种因素对公共场所室内PM2.5水平的影响。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34.6±386.3)μg/m^3,浓度范围6—1956μg/m^3,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包房、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100.1)μg/m^3、(317.9±235.3)μg/m^3、(750.6±521.6)μg/m^3、(157.5±98.5)μg/m^3,餐厅(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0.785,P〈0.01;与歌厅包房比较:Z=-10.488,P〈0.01;与网吧比较:Z=-7.547,P〈0.01)和歌厅包房(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6.670,P〈0.01;与网吧比较:Z=-15.682,P〈0.01)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人次密度(9.13×10^-3人/m^3;r=0.772,F=26.579,P〈0.01)和通风评分[(2.5±1.5)分;r=0.667,F=14.442,P〈0.01]与室内PM2.5,平均浓度相关;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17.9±235.3)μg/m^3;室外为(67.8±78.9)μg/m^3]和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157.5±98.5)μg/m^3;室外为(67.7±43.7)μ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存在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8、0.955,F值分别为16.013、30.785,P值分别为0.028、0.012),网吧中人次密度(288.7×10^-3人/m^3)和室内PM25平均浓度[(157.5±98.5)μg/m^3]相关(r=0.891,F=11.615,P=0.04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b′=0.581,t=3.542,P=0.003)和室内通风状况(b′=-0.348,t=-2.1
- 刘波邓芙蓉郭新彪杨冬梅滕秀全郑旭高静董静吴少伟
-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环境监测
- 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2019年市售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行政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16年—2019年,在通州区内主要食品销售场所和渠道抽取10类632件食品样本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632件食品样本中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7株,总检出率为4.3%。食品类别检出分布:中式凉拌菜为26.7%(8/30)、熟肉及其制品为8.0%(15/188)、冷锅串串类为8.0%(2/25)、动物性水产品为4.1%(2/49)。食品类别相对危险度:中式凉拌菜为11.16倍、熟肉及其制品为3.12倍、冷锅串串类为2.02倍;监测地点以超市/商店中阳性食品检出率最高(χ^(2)=7.72,P=0.021)。结论2016年—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市售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中式凉拌菜、熟肉及其制品、冷锅串串类为主要污染食品种类,超市/商店为主要污染场所。
- 江南赵凤玲高静
- 关键词:市售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
-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地下水氨氮污染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了解通州区农村地下水氨氮污染状况,为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探讨污染原因,客观评价饮水质量。[方法]对全区11个乡镇455个村623眼自备井进行现场调查获得卫生状况资料,在泵房采集水样,共623份。[结果]623份水样,氨氮超标301份,超标率为48.3%。有7个乡镇超标率在50%以上,最大超标倍数9.5。氨氮污染状况深井好于浅井(χ2=19.12,P﹤0.01),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χ2=160.0,P﹤0.01)。氨氮污染水平与水质微生物污染水平无相关性(r=0.3159,P﹥0.05),而与水中铁含量存在正相关(r=0.7114,P﹤0.05)。[结论]通州区农村地下水氨氮超标较普遍,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其污染原因除受到地面水污染影响外,可能与水层自然地质岩石结构有关,地层中硝酸盐在厌氧作用下还原所致。应该客观评价饮水质量。农村改水要注重水源的选择,尽量采用深井水源,以保证饮用水质量。
- 郭宝萍唐一清方友春滕秀全高静刘波张猛
- 关键词:农村地下水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