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术后迟发性面瘫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自2011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67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且发生迟发性面瘫者的相关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面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对迟发性面瘫随访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1年,本组64面部抽搐完全消失,3例术后随访过程中复发;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轻中度面瘫(I^III级)43例(64.1%),中重度面瘫(IV^V级)24例(35.9%),术中电生理可见面神经主动诱发电位波幅有所下降(56例,83.6%)。随访提示迟发性面瘫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仅2例者因随访时间较短,存在残留面瘫(I^II级)。结论术后迟发性面瘫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见并发症,术中责任血管辨认及精准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合理应用及术后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并治疗此类并发症。
- 陆天宇王晶虞晨陈维涛梁维邦
- 关键词:面肌痉挛迟发性面瘫
- 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中异常肌反应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及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4月收治的41例患者进行术中异常肌电反应监测(AMR),根据术中AMR波有无消失对术中减压效果进行评判,并随访1个月,将术中AMR波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41例患者中手术结束时AMR波未消失11例,术后1个月随访,5例停止抽搐,6例面部仍间断抽搐,其中2例未见明显减轻,治愈率为45.5%;AMR波消失30例,术后1个月随访,26例停止抽搐,4例仍间断抽搐,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治愈率为86.7%。AMR波消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未消失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行异常肌反应监测能够评估患者预后,提高近期治愈率,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
- 王晶陆天宇戴宇翔徐武倪红斌梁维邦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