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邦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中枢神经淋巴瘤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小鼠淋巴瘤的原位脑肿瘤模型。方法:鼠源性B淋巴瘤细胞株A20,调整浓度到1×108 mL-1。在立体定向仪下将A20淋巴瘤细胞0.5μL植入BALB/c小鼠大脑中,每日观察,隔2d称体质量。3周后处死,制作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及病理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及病理显示成功种植淋巴瘤,种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及存活时间恒定有规律。该方法建立的脑淋巴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淋巴瘤,且颅内生长稳定,成功率为8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较好。结论:植入小鼠同源的B系淋巴瘤细胞株A20,可在小鼠大脑中形成原位肿瘤,其形态及恶性程度符合脑淋巴瘤模型的要求,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淋巴瘤相似,可作为临床淋巴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 黄晓涛陈文立王嵘梁维邦金伟朱学军
- 关键词:小鼠动物模型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 金伟梁维邦倪红斌王汉东
-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术后迟发性面瘫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我科自2011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67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且发生迟发性面瘫者的相关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面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对迟发性面瘫随访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1年,本组64面部抽搐完全消失,3例术后随访过程中复发;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轻中度面瘫(I^III级)43例(64.1%),中重度面瘫(IV^V级)24例(35.9%),术中电生理可见面神经主动诱发电位波幅有所下降(56例,83.6%)。随访提示迟发性面瘫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仅2例者因随访时间较短,存在残留面瘫(I^II级)。结论术后迟发性面瘫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常见并发症,术中责任血管辨认及精准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合理应用及术后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并治疗此类并发症。
- 陆天宇王晶虞晨陈维涛梁维邦
- 关键词:面肌痉挛迟发性面瘫
- 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均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BV和CBF水平较高,MTT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较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个月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高明明梁维邦徐武倪红斌刘保华
-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微循环尼莫地平丁基苯酞
- 延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体会(附17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延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切除要点及疗效,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17例延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病例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实体部分大小、位置、术前及术后早期改良Ranki量表(modified Ranki scale score,mRS)评分等指标。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囊实性肿瘤14例,实性3例,采用枕部后路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及预后不佳(mRS>2分)。结果17例患者囊实性全切14例,实性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如呼吸费力、麻木及枕颈部疼痛等症状完全缓解12例,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例(其中1例术后气管切开后康复)。术后切口脑脊液漏2例,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感染、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出院前mRS评分示预后良好14例(82.4%),预后不佳3例(17.6%)。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血管母细胞瘤疗效确切,术中肿瘤全切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囊实性肿瘤切除率较高,实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几率较高。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术中显微操作技巧及严密的硬脑膜缝合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 陆天宇虞晨许天助陈维涛梁维邦倪红斌
- 关键词:延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治疗
- 神经导航辅助下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要点,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21年6月侧脑室内脑膜瘤病例21例,结合神经导航辅助及术中电生理监测行功能保护,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观察手术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Karnofsky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全切20例,次全切1例。术前症状均好转,术后新发视野缺损患者4例,2例经治疗后好转;新发脑积水3例(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行脑室(颞角)腹腔分流术);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6例,经腰大池引流后均治愈。本组未出现新发血肿及死亡病例。病理报告提示均为脑膜瘤,其中WHOⅡ级的患者均常规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0.5~7年未见明显复发。结论神经导航下侧脑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确切,全切肿瘤及显微手术技巧的提高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 陆天宇虞晨俞天赋陈维涛梁维邦倪红斌
- 关键词:神经导航侧脑室脑膜瘤显微外科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手术原因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报道了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5%。鉴于再次手术死亡率达20.76%,强调在脑挫裂伤手术过程中的正确处理及术后严密观察的重要性。分析了首次开颅术后血肿再形成的原因,探讨减少再次开颅手术死亡率的措施。
- 孙剑涛梁维邦臧人和
- 关键词:颅内血肿脑损伤再次手术急性
- 姜黄素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 金伟梁维邦倪红斌王汉东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评估,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124例面肌痉挛...
- 时峰常青倪红斌梁维邦
- 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中异常肌反应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及评估患者预后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4月收治的41例患者进行术中异常肌电反应监测(AMR),根据术中AMR波有无消失对术中减压效果进行评判,并随访1个月,将术中AMR波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41例患者中手术结束时AMR波未消失11例,术后1个月随访,5例停止抽搐,6例面部仍间断抽搐,其中2例未见明显减轻,治愈率为45.5%;AMR波消失30例,术后1个月随访,26例停止抽搐,4例仍间断抽搐,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治愈率为86.7%。AMR波消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未消失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行异常肌反应监测能够评估患者预后,提高近期治愈率,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
- 王晶陆天宇戴宇翔徐武倪红斌梁维邦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