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有云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5篇磁共振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MRI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造影
  • 3篇类风湿性
  • 3篇类风湿性关节...
  • 3篇骨质疏松症
  • 3篇风湿性
  • 3篇风湿性关节炎
  • 3篇肛周
  • 2篇动脉
  • 2篇性关节炎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机构

  • 22篇青海省中医院

作者

  • 22篇刘有云
  • 8篇方靖
  • 8篇王建辉
  • 4篇刘香春
  • 2篇孙小君
  • 2篇张文
  • 1篇刘晓宇
  • 1篇叶俊
  • 1篇温智峰
  • 1篇王建辉

传媒

  • 8篇中国医学装备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青海医药杂志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常规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象,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100例于我院行优化MRI技术诊断的肛周感染性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对象,两组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坐骨直肠间隙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位置骨盆直肠间隙、高位括约肌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不规则条块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脓肿形态类圆形、分叶状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单房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单多房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内口准确率较对照组准确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MRI技术诊断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具有高准确率,经优化后的MRI技术的准确率较常规MRI技术尤为突出。
刘有云方靖孙小君李作瑞祁生平刘嘉刘香春
关键词:准确率
基于DXA构建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
2024年
目的 基于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相关参数分析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12—2023-11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66例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情况,将其分为继发组(76例)和非继发组(9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DXA相关参数,分析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运用Rstudio 4.2.1软件构建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5%CI=1.260~1.883,P<0.001)、RA病程(95%CI=1.310~3.472,P=0.002)、髋关节骨密度(95%CI=0.001~0.023,P=0.001)、股骨颈骨密度(95%CI=0.001~0.489,P=0.024)、腰椎骨密度(95%CI=0.004~0.901,P=0.042)及骨矿含量(95%CI=0.098~0.502,P<0.001)均是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骨质疏松症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积(AUC)为0.976(95%CI为0.958~0.995),最大Youden指数为0.891,敏感度为0.947,特异度为0.944,对患者术后继发骨质疏松症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构建的列线图的拟合程度,最终模型H-L检验χ^(2)=7.385,P=0.496,拟合度较好。结论 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髋关节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是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此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燕彬方靖刘有云王建辉祁生平李作瑞杨富艳畅旭东韩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能X线吸收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列线图
多层螺旋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1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MRI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MSCT肺动脉造影下的增强扫描进行病情的分析;观察组患者使用MR进行肺动脉的成像和肺动脉栓塞的病情分析,将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诊断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2,x^2=10.052;P<0.05),观察组的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诊断特异度两组均为100%;不同部位的栓塞诊断观察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左侧多发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8,P<0.05);而右侧多发、单发和双侧多发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5,x^2=0.917,x^2=2.912;P>0.05);对不同间接征象的诊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肺段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0,P<0.05);而两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肺动脉高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14,x^2=3.733,x^2=3.281;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应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操作方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判定准确。
王建辉刘有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RI急性肺动脉栓塞
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测量腰椎L1~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前臂整体等部位。根据BMD检测结果,将患者各部位BMD的T值≤-2.5 SD纳入OP组(121例),BMD的T值>-2.5 SD纳入非OP组(79例)。对比分析两组RA患者不同部位的BMD的T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D的T值诊断OP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青海地区绝经后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OP组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ROC曲线分析中,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诊断OP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95.22%、90.16%、96.03%、92.01%、89.36%、99.26%、90.02%和96.03%,特异度分别为81.00%、82.19%、85.22%、83.06%、83.06%、90.22%、80.06%、86.23%和83.09%,AUC分别为0.908、0.905、0.896、0.906、0.903、0.879、0.918、0.901和0.906。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龄、病程长、28个关节的风湿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及补充钙剂等均为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DXA检测RA发生OP患者BMD可作为OP评估的“金标准”,且影响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以降低OP的发生率。
方靖刘有云祁生平李作瑞杨富艳王燕彬畅旭东韩琼王建辉
GE64排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GE64排CT直接法(MSCTV)下肢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进行MSCTV和US两种方法检查,对照组为US检查,观察组为MSCTV检查,评估两种方法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检出率,总结MSCTV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MSCTV检查,25例患者为股静脉血栓,3例患者为腘静脉血栓,5例患者为股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为未检出;对照组US检查,27例患者为股静脉血栓,3例患者为腘静脉血栓,4例患者为股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为未检出;MSCTV检出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3%(25/35),腘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57%(3/35),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5/35),阴性患者发生率5.71%(2/35);US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7.14%(27/35),腘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57%(3/35),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43%(4/35),阴性患者发生率为2.86%(1/35);MSCTV和US检查静脉血栓检出率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血管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V可有效显示下肢静脉血栓,MSCTV可作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刘有云
关键词:64排CT血栓静脉造影下肢静脉
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CT和MRI两种方法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住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82例,并对以上患者均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后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采用MRI检查脊椎转移瘤患者的诊断准确度89.02%、灵敏度89.04%,明显高于CT检查的患者(P<0.05)。结论:MRI检查对于脊椎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MRI检查能显著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刘有云
关键词:CTMRI脊椎转移瘤
超声与CT技术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超声与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与CT检查,动态观察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7.80%、特异度为44.44%、约登指数42.24%,CT诊断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42.86%、约登指数3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004,0.272,P>0.05)。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P>0.05)。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0.197,0.190,0.046,P>0.05)。结论: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和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等肺结核并发或伴随征象检出率均与CT检查无差异,而高原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缺少大型检查设备,应用超声检查进行肺结核普查及初步诊断,对缺少CT设备或受电力影响的高原地区更适合。
张文刘晓宇温智峰刘有云冶骏王琰叶俊
关键词:藏族人群肺结核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CT表现分析
2017年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CT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79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B超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79例患者中28例为脾损伤、19例为肠系膜损伤、12例为肝损伤、13例为肾损伤、7例为其他损伤。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腹部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应用CT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快速判断患者伤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刘有云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B超
1.5T MRI与TRUS成像特点在肛周脓肿诊断及分型中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经直肠双平面超声(TRUS)成像特点在肛周脓肿疾病诊断及分型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RUS组和MRI组,每组52例。TRUS组予以TRUS检查,MRI组予以1.5T的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检测的临床分型多发脓肿、深部脓肿和定位内口诊断正确率及I期根治率。结果:TRUS组的肛周脓肿分型中多发脓肿、深部脓肿和定位内口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M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0,x^2=9.640,x^2=4.270;P<0.05);TRUS组的I期根治率明显高于M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0,P<0.05)。结论:TRUS检查对肛周脓肿的诊断效果优于MRI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分型提供影像学依据。
刘有云张文刘香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肛周脓肿临床分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表观弥散系数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其活动性的评估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对肛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肛瘘患者,依据肛周疾病活动性指数(PDAI)将其分为缓解期组(40例)和活动期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MRI-DWI进行诊断,以美国直结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的肛瘘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瘘道及脓肿位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DWI对肛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瘘道位置(括约肌内、经括约肌、括约肌外以及高位肛提肌)及脓肿位置(高位、低位以及会阴脓肿)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与ASCRS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比较中,MRI-DWI诊断活动期肛瘘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6.67%,AUC为0.942。选择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ADC数值作为两组的截断值,缓解组和活动组的ADC截断值分别为0.91和1.13。结论:MRI-DWI测定ADC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对肛瘘活动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刘有云方靖王建辉祁生平李作瑞曹燕孙小君刘香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肛瘘活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