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辉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类风湿
  • 3篇骨质疏松症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列线图
  • 2篇绝经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2篇DXA
  • 2篇成像
  • 1篇多元化教学
  • 1篇多元化教学模...
  • 1篇心病
  • 1篇心室

机构

  • 9篇青海省中医院

作者

  • 9篇王建辉
  • 8篇刘有云
  • 6篇方靖
  • 1篇孙小君
  • 1篇刘香春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浅谈非创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MRZ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15例非创伤性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所选患者诊断鉴别结果。结果:颈段血肿6例、颈胸段5例、胸段4例;椎管背侧血肿10例、腹侧损伤血肿3例、椎管腹侧背侧都有血肿2例。在急性病例中,有1例见轻度的强化,在亚急性期有4例慢性血肿并发亚急性的出血、3例整个病灶的边缘有显著强化、7例强化不明确或无强化,在慢性期没有患者病灶呈现环形的强化:5例神经根的血管出血、3例是血管瘤、2例可见瘤样增生的血管、1例静脉破裂并出血、3例在亚急性可见少量的增生小血管、1例患者仅见凝血块。结论:在非创伤性的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患者应用MRI进行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血肿病因与发病时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建辉
关键词:脊髓MRI诊断
冠心病患者CT血管造影成像特点与冠脉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点与冠脉动脉狭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0例首次因胸痛、胸闷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A检查,分析不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结果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舒张末期容量(EDV)、心输出量(SV)、心脏射血指数(EF)、心排出量(CO)、心脏测值(MM)及心脏容体积(HV)差异,研究Gensini评分、HV与心脏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Gensini评分结果的患者左心室功能进行对比观察,不同Gensini评分患者的ESV、EDV、EF、MM和HV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6.281,F=5.691,F=3.251,F=3.998,F=13.069;P<0.05),不同Gensini评分患者的SV、CO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ESV、EDV及MM呈现正相关(r=0.781,r=0.361,r=0.485;P<0.05),与EF呈现负相关(r=-0.358,P<0.05),与SV、CO无相关性。患者的HV与ESV、EDV及MM呈现正相关(r=0.239,r=0.282,r=0.291;P<0.05),与EF、SV、CO无相关性。结论:ESV、EDV、EF及MM均为Gem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的Gemini评分显著相关,可作为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刘有云王建辉
关键词:GENSINI评分
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测量腰椎L1~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前臂整体等部位。根据BMD检测结果,将患者各部位BMD的T值≤-2.5 SD纳入OP组(121例),BMD的T值>-2.5 SD纳入非OP组(79例)。对比分析两组RA患者不同部位的BMD的T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D的T值诊断OP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青海地区绝经后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OP组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ROC曲线分析中,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诊断OP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95.22%、90.16%、96.03%、92.01%、89.36%、99.26%、90.02%和96.03%,特异度分别为81.00%、82.19%、85.22%、83.06%、83.06%、90.22%、80.06%、86.23%和83.09%,AUC分别为0.908、0.905、0.896、0.906、0.903、0.879、0.918、0.901和0.906。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龄、病程长、28个关节的风湿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及补充钙剂等均为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DXA检测RA发生OP患者BMD可作为OP评估的“金标准”,且影响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以降低OP的发生率。
方靖刘有云祁生平李作瑞杨富艳王燕彬畅旭东韩琼王建辉
基于DXA构建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
2024年
目的 基于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相关参数分析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12—2023-11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66例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情况,将其分为继发组(76例)和非继发组(9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DXA相关参数,分析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运用Rstudio 4.2.1软件构建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5%CI=1.260~1.883,P<0.001)、RA病程(95%CI=1.310~3.472,P=0.002)、髋关节骨密度(95%CI=0.001~0.023,P=0.001)、股骨颈骨密度(95%CI=0.001~0.489,P=0.024)、腰椎骨密度(95%CI=0.004~0.901,P=0.042)及骨矿含量(95%CI=0.098~0.502,P<0.001)均是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骨质疏松症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积(AUC)为0.976(95%CI为0.958~0.995),最大Youden指数为0.891,敏感度为0.947,特异度为0.944,对患者术后继发骨质疏松症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构建的列线图的拟合程度,最终模型H-L检验χ^(2)=7.385,P=0.496,拟合度较好。结论 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髋关节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是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此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燕彬方靖刘有云王建辉祁生平李作瑞杨富艳畅旭东韩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能X线吸收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列线图
定量CT骨密度定量测定对糖尿病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判定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析定量CT(QCT)骨密度定量测定在糖尿病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判定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非绝经期健康女性纳入健康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QCT椎体骨密度(BMD)测定;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MD变化情况,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BM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QCT骨密度测定结果,计算BMDT值,判定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MD值显著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D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2,P<0.003)。结论:利用QCT定量骨密度测定能够对糖尿病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进行较为准确有效的判定价值,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王建辉刘有云
关键词:糖尿病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表观弥散系数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其活动性的评估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测定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对肛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肛瘘患者,依据肛周疾病活动性指数(PDAI)将其分为缓解期组(40例)和活动期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MRI-DWI进行诊断,以美国直结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的肛瘘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瘘道及脓肿位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DWI对肛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瘘道位置(括约肌内、经括约肌、括约肌外以及高位肛提肌)及脓肿位置(高位、低位以及会阴脓肿)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与ASCRS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比较中,MRI-DWI诊断活动期肛瘘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6.67%,AUC为0.942。选择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ADC数值作为两组的截断值,缓解组和活动组的ADC截断值分别为0.91和1.13。结论:MRI-DWI测定ADC值对肛瘘的诊断及对肛瘘活动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刘有云方靖王建辉祁生平李作瑞曹燕孙小君刘香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肛瘘活动性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基于证据的学习(EBL)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通过对130名学生的实证研究,其中65名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试验组),另6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基准组),采用调查问卷和成绩考核方式对两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93.3%,而归纳分析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分别提高了95%和98.3%。与此同时,试验组在理论和实际应用考试中的平均分分别为38.52和40.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89和34.35。此外,利用医院的PACS平台,学生在获取和分析医学影像资料方面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CBL、PBL和EBL的综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能力,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王建辉方靖刘有云张庆欣王跃忠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OP分为OP组(n=143)和非OP组(n=16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风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钙摄入>600 mg/d、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类风湿因子、Sharp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3岁、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15.85 ng/mL、甲状旁腺激素>36.54 pg/mL、IL-6>22.15 pg/mL、类风湿因子>97.87 IU/mL、Sharp评分>79分、DAS28评分>6分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为0.949(0.924~0.974),且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06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年龄较大、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较低、甲状旁腺激素较高、IL-6较高、类风湿因子较高、Sharp评分较高、DAS28评分较高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RA患者并发OP的高风险群体。
畅旭东方靖刘有云王建辉祁生平李作瑞杨富艳王燕彬韩琼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列线图
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新构思与实践
2025年
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中的关键学科,其专业教育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医学影像专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受到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中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新构思与实践,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强调学生的持续学习和技能发展,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能力,展现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和价值。
刘有云杨富艳方靖王建辉李作瑞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考核评价体系教育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