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菊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贵州民族研究》载文分析及影响力研究(2010—2015)被引量:6
- 2016年
- 以《贵州民族研究》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刊载的2556篇学术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载文数量、作者及其机构、研究热点、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为客观评价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量化依据,同时对民族学研究注重前沿理论动态,有效地利用学科文献提供有效指导。
- 王华菊
- 关键词:科学计量学载文分析
- “结构化”的理论要旨与现实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为了回应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问题所做的一种综合性的尝试和创新。从行动和行动者、结构和结构化、社会实践、结构二重性这四组概念出发才能深入的理解结构化理论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其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范式和工具为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解释框架,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经济、社会福利领域。最后,结合作者在民族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经验,思考结构化理论所带来的启迪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 王华菊
- 中国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的回望与前瞻(1990~2015)——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运用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1990-2015年收录的1104篇中国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展示、分析并诠释该领域的研究轨迹、研究者、研究机构、热点问题和前沿演进。研究发现:2010年之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增长迅猛,成为社会科学多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热点聚焦于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入学机会、职业教育等问题。尽管目前发文量不高,但高考、教育机会均等、家庭背景是近5年研究的前沿问题,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亟需走向深入。
- 王华菊乌仁塔娜
- 关键词:教育分层知识图谱CITESPACE
- 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基准被引量:4
- 2014年
- 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治评估活动不断兴起,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鲜有学者对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基准作出探讨与解析。建立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基准的选择条件,需遵循"良法之治的价值向度"、"兼顾法治普遍性与特殊性"、"与规范维度之间的可转换关系"。结合中国自身法治语境的特征,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基准包括"法律至上"、"权力规制"、"法制健全"、"程序正当"、"民主与形式平等"、"权利保护"及"正义与合道德性"七项构成要素。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基准也具有开放性,可以接纳与吸收中国新的本土法治伦理价值。
- 李朝王华菊
- 从居住隔离到教育隔离:南疆教育问题的考察被引量:2
- 2016年
- 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当地人口的空间结构及流动性来看,南疆"三地州"处于一种居住隔离的状况。这种空间隔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地区教育的隔离。借用隔离理论中核心邻里效应的六大作用机制,可有效剖析与解释南疆"三地州"所面临教育困境以及空间隔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南疆"三地州"的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必须充分重视该地区存在的教育隔离现实,把消除空间隔离与降低隔离影响有机结合。
- 王华菊
- 关键词:居住隔离
- 民族地区法治评估的价值与实现进路被引量:1
- 2014年
- 法治评估在中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族地区法治评估是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法治地方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民族地区法治评估仍面临缺乏地方性知识建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与技术和科学严谨的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民族法治评估的实现进路在于树立科学的法治评估观念、挖掘民族性地方法治资源、拓展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积极推进各民族成员的参与。
- 李朝王华菊
- 诊断、干涉和重塑:安置帮教工作的运行逻辑被引量:5
- 2015年
- 与惯常司法实践依据"破坏—屏蔽—恢复"的指导原则强调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不同,安置帮教工作遵循"诊断—干涉—重塑"的运行逻辑对侵害者进行改造。通过将狱后生活与狱中改造相结合,引导和支持服刑人员个体不同生命节点的活动,激发服刑人员的能动性,从而延续其生命历程。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工作通过个性化诊断、惯习转换和重塑生活世界等手段,充分展示了这一机制的运作过程。在永续发展层面上,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将成为安置帮教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 王华菊才凤伟
- 关键词:安置帮教生命历程能动性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