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室内外
  • 2篇外窗
  • 2篇建筑
  • 2篇建筑外窗
  • 2篇PM
  • 2篇I/O
  • 1篇地下道
  • 1篇室内空气质量
  • 1篇浓度变化特征
  • 1篇排放因子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状况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颗粒物
  • 1篇空气质量
  • 1篇机动车污染
  • 1篇机动车污染物
  • 1篇建筑室内

机构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4篇陈超
  • 4篇王平
  • 3篇陈紫光
  • 3篇赵力
  • 3篇万亚丽
  • 3篇王亚峰
  • 2篇王清勤
  • 2篇路宾
  • 1篇曹国庆
  • 1篇孟冲
  • 1篇邓奕雯
  • 1篇李琼
  • 1篇李俊梅

传媒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赵力陈超王平万亚丽王亚峰陈紫光王清勤路宾曹国庆孟冲王亮添
关键词:办公建筑建筑外窗
复杂结构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实测调查
城市地下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区且结构复杂,隧道中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水平直接影响周边居住与工作区环境质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是评价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水平的重要数据.本研究结合隧道实测的方法,构建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计算...
邓奕雯陈超李雁李琼李俊梅王平
关键词: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缝隙通风对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气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什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却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气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气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陈超王平陈紫光万亚丽王亚峰赵力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
北京室内外PM_(2.5)污染状况及过滤器效率调研被引量:16
2015年
以北京地区某临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室内外PM2.5的计重浓度。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室外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内无污染源情况下,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低于室外;室内外质量浓度比(I/O)随气象参数变化波动范围较大。根据监测结果,为了有效解决集中空调系统室内PM2.5的污染问题,本文对现集中空调系统常用的G4+F7以及G4+F9两种不同空气处理机组的过滤器配置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过滤器性能试验表明,G4+F7和G4+F9两种组合均可有效去除PM2.5。
赵力陈超王亚峰万亚丽王平陈紫光王清勤路宾王亮添
关键词:PM2.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