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紫光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太阳能
  • 6篇外窗
  • 6篇建筑
  • 6篇建筑外窗
  • 5篇日光温室
  • 5篇温室
  • 5篇集热
  • 5篇集热器
  • 5篇光温
  • 4篇蓄热
  • 4篇墙体
  • 4篇污染
  • 4篇细颗粒
  • 4篇细颗粒物
  • 4篇颗粒物
  • 4篇空气集热器
  • 4篇PM
  • 4篇PM2.5
  • 3篇曲面
  • 3篇热管

机构

  • 18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中国建筑科学...
  • 2篇北京首都国际...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市政工...

作者

  • 18篇陈紫光
  • 16篇陈超
  • 8篇凌浩恕
  • 6篇谢光亚
  • 5篇赵力
  • 5篇万亚丽
  • 5篇王亚峰
  • 4篇李娜
  • 4篇张明星
  • 4篇管勇
  • 3篇郑宏飞
  • 3篇王平
  • 2篇王清勤
  • 2篇路宾
  • 2篇蔺洁
  • 2篇李娜
  • 2篇宫伦祥
  • 2篇吴玉琴
  • 1篇曹国庆
  • 1篇孟冲

传媒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暖通空调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5年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赵力陈超王平万亚丽王亚峰陈紫光王清勤路宾曹国庆孟冲王亮添
关键词:办公建筑建筑外窗
日光温室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体系被引量:29
2015年
基于已有日光温室专用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提出一种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构筑体系,通过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蓄热方式,提高日光温室后墙体的太阳能热利用率。为了验证构筑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分别搭建了日光温室专用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试验系统和带竖向空气通道的相变蓄热墙体试验系统,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集热器内空气流速、日光温室中间显热蓄热墙体层内空气流动参数(空气流速、空气通道间距、空气流动方向)等对空气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率以及墙体主动蓄热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集热器内空气速度为1.4-1.8 m/s时,集热器的综合集热性能最佳,集热量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墙体内竖向空气通道间距为400 mm、空气通道内空气速度为0.26 m/s、空气流动方向为上进下出时,相变蓄热墙体换热效率为66.2%,主动蓄热量约为9.43 MJ/m3,其中中间砌块层的蓄热量约占82.3%,墙体日蓄放热效率为98.4%。
凌浩恕陈超陈紫光马彩雯管勇李娜
关键词:日光温室太阳能集热器
一种高性能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太阳能空气供暖体系
一种高性能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太阳能空气供暖体系,属于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该体系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地板层;轻质墙体的内表面层为水泥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板,中间层为墙体空气通道,外表面层为轻质墙体材料板;地板...
陈超凌浩恕谢光亚陈紫光李娜张明星
文献传递
基于建筑外窗缝隙通风的室外PM_(2.5)渗透与沉降特性评价模型被引量:5
2016年
室外PM_(2.5)可以通过建筑外窗缝隙通风进入室内,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穿透系数、沉积率和通风换气次数是评价受室外细颗粒物渗入影响室内人群细颗粒物暴露量的重要参数.目前这些参数大多通过实验室实测或理论推导方法获得.本文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数理统计方法和控制变量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量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实时监测数据的穿透系数P、沉积率k和缝隙通风换气次数a推算模型,该模型的求解结果具有一般性;依据所提方法推算得到了2个实测办公建筑的穿透系数P和沉降率k分别为0.97和0.12、0.97和0.24.研究结果为建筑外窗缝隙渗透特性、室外PM_(2.5)对室内环境影响预测、以及室内人员PM_(2.5)暴露量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王亚峰陈超陈紫光万亚丽赵力
关键词:PM沉降特性
日光温室太阳能主-被动蓄热“三重”结构墙体构筑体系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光温室太阳能主-被动蓄热“三重”结构墙体构筑体系,属于园艺设施领域,主要包括相变蓄热墙体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墙体空气通道、蒸压灰砂空心砖、保温材料板,相变蓄热墙体板直接粘贴在日光温室后墙内表面,后墙中间...
陈超凌浩恕谢光亚陈紫光管勇
文献传递
一种高性能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太阳能空气供暖体系
一种高性能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太阳能空气供暖体系,属于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该体系包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相变蓄热轻质墙体、地板层;轻质墙体的内表面层为水泥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板,中间层为墙体空气通道,外表面层为轻质墙体材料板;地板...
陈超凌浩恕谢光亚陈紫光李娜张明星
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外细颗粒物(PM2.5)对办公建筑环境影响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自2012年入冬以来,北京频繁出现极端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现象。就笔者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北京市大气质量超标天数(包括PM...
陈紫光
关键词:办公建筑环境影响评价
室外细颗粒物(PM2.5)计算质量浓度确定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北京地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室外PM2.5小时平均值和日平均值质量浓度数据,采用日平均质量浓度统计法与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统计法,比较分析了3种常用统计计算方法(历年不保证天数法、累年不保证天数法、历年不保证小时数法)的统计计算结果对新风过滤装置设计选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室外PM2.5计算质量浓度值,对于新风过滤系统,建议按历年不保证小时数法确定;对于以白天工作为主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建筑等),建议按照历年不保证小时数法的白天时段(07:00至次日19:00)的统计计算结果取值;对于室内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全天候或夜间工作为主的场所,建议按照历年不保证小时数法的夜间时段(20:00至次日06:00)的统计计算结果取值。
吴玉琴陈超陈紫光郝梓仰蔺洁
关键词:计算方法
免跟踪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本发明涉及免跟踪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由三层构成,外层为多曲面外保护板,中间为保温板,内层为多曲面反射板;聚焦区域放置两根空气集热管,空气集热管由多曲面槽式集热器端口的端头钢板封板支撑并固定,端头钢板封板上...
陈超陈紫光李娜谢光亚凌浩恕张明星郑宏飞
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缝隙通风对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气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什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却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气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气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陈超王平陈紫光万亚丽王亚峰赵力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