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聪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高产γ-氨基丁酸短乳杆菌D17的水解燕麦乳发酵特性及安全性评估
- 2024年
- 【背景】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D17作为一株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高产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菌株,评估其发酵特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短乳杆菌D17的发酵特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展益生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MRS培养基和燕麦乳发酵试验评估菌株的发酵特性;通过将D17全基因组序列与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VFDB)和耐药基因数据库(comprehensive antibiotic resistance database,CARD)进行比对,分析评估该菌株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情况;抗生素药敏试验评估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小鼠毒理试验评估菌株的体内安全性。【结果】短乳杆菌D17能很好地发酵燕麦乳,乳酸产量能达到MRS培养基的82.5%,并且能利用燕麦乳中的内源谷氨酸产生480 mg/L GABA,能明显改善燕麦乳的风味特征;短乳杆菌D17无致病的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虽然存在一些固有的抗生素抗性,但无可转移的抗生素耐药性风险;短乳杆菌D17能定殖于小鼠肠道,对小鼠不但无致病性,而且还对小鼠血清指标、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短乳杆菌D17具有良好的植物基基质发酵潜能且为安全菌株,体现了其良好的益生潜能。
- 周利平刘志豪向金凤万新冉余峰严海菊任聪徐岩
- 关键词:短乳杆菌发酵性能抗生素抗性安全性评估
- 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微生物生态学课程的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微生物学与生态学分支学科。为拓宽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尝试开设微生物生态学课程,将基本教学内容框架分为理论篇、技术篇和生境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
- 任聪陆震鸣吴群
- 关键词: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践
- 克氏梭菌硫解酶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硫解酶是梭菌属微生物合成短中链脂肪酸的关键酶。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具有3个高度同源的硫解酶编码基因,对这3个基因的功能鉴定是解析克氏梭菌高己酸合成能力的关键。【方法】通过发酵动力学分析确定克氏梭菌的己酸和丁酸生成动力学特征;转录组测序结合反转录-荧光定量RCR分析克氏梭菌3个硫解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时序表达特征;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这3个硫解酶,并对其硫解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克氏梭菌生成丁酸、己酸、辛酸,其中己酸为主要代谢产物;转录组数据显示,在乙酸消耗完全之前,thlA1基因维持恒定表达,thlA2基因表达时序上调,thlA3基因表达时序下调,转录组测序表明3个硫解酶编码基因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转录活性,thlA2和thlA3的最高表达量分别约为thlA1的29%和43%;硫解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克氏梭菌3个硫解酶对于四碳底物均显示出相似的底物亲和力(K_m),但ThlA1对四碳底物的催化效率(k_(cat)/K_m)略低于ThlA2和ThlA3。【结论】克氏梭菌的3个硫解酶均具有催化活性,在克氏梭菌体内均呈活跃表达,表明克氏梭菌拥有3个具有催化活性的硫解酶,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克氏梭菌己酸合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 杨娇任聪任聪
- 关键词:己酸硫解酶转录组
- 李渡特香型大曲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 2024年
- 目前对于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味物质的关联性尚不清晰。该研究运用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特香型大曲不同层次结构的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对主要细菌和真菌的来源进行了溯源分析。同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比较分析大曲不同层次的风味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曲心的细菌总生物量显著低于曲皮和中层,为曲皮的55%,中层的53%。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为曲皮的主要细菌类型,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为曲心的特征优势细菌,而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在中层和曲心含量远高于曲皮。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丝孢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为曲皮的主要酵母,曲霉属(Aspergillus)为曲心的优势霉菌。曲心的醇类、醛酮类、吡嗪类和醚酚类的总含量均高于曲皮和中层,而曲皮的酯类的总含量高于曲心。该项研究结果为优化特香型大曲制曲工艺,进而运用生态发酵技术提升大曲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杜姝颖鲍文涛吴立平朱栋才杨涛李杰李国城任聪徐岩
-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风味化合物
- 白酒酿造窖泥未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可培养化策略被引量:6
- 2020年
- 窖泥是厌氧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厌氧微生物菌群的代谢活动对浓香型白酒的香气和风味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窖泥厌氧微生物尚未能在人工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培养,这严重阻碍了对窖泥厌氧菌群功能的解析。采用CGM、NBM和MCI三种营养成分丰富度不同的培养基,以典型窖泥作为菌群接种源,探索富集菌群的种类与动力学变化。扩增子测序分析表明,寡营养的MCI培养基对于富集窖泥主体菌群是较为有效的,可以同时富集得到产甲烷菌群和细菌菌群,主要包括古菌的广古菌门(Euyarchaeota)、细菌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使用基于MCI培养基的寡营养技术能有效富集窖泥中高丰度和低丰度厌氧菌,如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Dysgonomonadaceae、太阳杆菌科(Heliobacteri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甲烷八叠球菌科(Methanosarcinaceae)等;同时对扩增子测序无法检测的稀有微生物,包括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Oligosphaeraceae、Cloacimonadaceae、纤维杆菌科(Fibrobacteraceae)和Pedosphaeraceae等也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结合宏基因组学技术,寡培养技术展现出在解析窖泥微生物菌群的物种组成、菌群结构和代谢潜能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深入剖析窖泥未培养厌氧菌对窖泥依赖型白酒风味物质合成贡献起到重要作用。
- 卢萌萌任聪聂尧聂尧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泥菌群宏基因组学
- 重组4-甲基苯酚消减乳酸菌的构建及其在白酒酿造体系中的功能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4-甲基苯酚是众多发酵食品中的异嗅味物质,阈值较低,如白酒中百万分之一的4-甲基苯酚即可对白酒风味造成不利影响。【目的】构建能消减4-甲基苯酚的乳酸菌菌株,探索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4-甲基苯基磷酸酯合成酶编码基因creI与creH在短乳杆菌中表达,探究过表达菌株对白酒酿造体系中4-甲基苯酚的消减能力。【结果】creIH过表达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有效消减4-甲基苯酚,消减能力达2130μg/L;在模拟白酒固态酿造体系中,creIH过表达菌株消减4-甲基苯酚的能力达530μg/kg,消减率为37.9%。【结论】首次构建了4-甲基苯酚的消减乳酸菌菌株,为白酒酿造体系中4-甲基苯酚的消减提供了新的策略。
- 宫璐婵任聪高江婧徐岩
- 关键词:乳酸菌白酒酿造
- 生态发酵技术原理与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传统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传统发酵食品多通过自然接种的方式生产,导致产品存在批次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和食品安全不可控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生态发酵技术的概念。生态发酵技术基于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微生物学原理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由上游的发酵微生物菌群解构技术、中游的核心功能微生物菌群重组技术和下游的发酵过程控制技术三大部分组成。运用生态发酵技术有望实现传统发酵食品的稳定、效率和安全生产。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立生态发酵技术的必要性、内涵和未来发展方向。
- 杜如冰任聪任聪吴群
-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
- 基于新老窖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判定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主体己酸菌被引量:24
- 2018年
- 对新、老窖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进化关系,及其与酒醅发酵过程中己酸、丁酸产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窖泥中主体己酸菌为梭菌纲下的己酸菌属微生物,该属下的3种己酸菌在窖泥中均有发现,且以乳酸利用型己酸菌为主体;而通常被认为是窖泥中主体己酸菌的梭菌纲梭菌属微生物克氏梭菌在新老窖泥中的丰度均较低。该研究对浓香型白酒酿造窖泥中的己酸菌类型进行了初步的解析,相关分析方法与结果将为研究窖泥中己酸菌的酿造功能及应用价值奠定基础。
- 任聪任聪杜海徐岩
- 关键词:己酸菌窖泥浓香型白酒
- 窖泥优势拟杆菌纲微生物Petrimonas sulfuriphila的分离及其功能解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筛选窖泥中尚未被纯培养的高丰度拟杆菌纲微生物,并在纯培养菌株层面和共培养层面探究其生理代谢特征及生态学功能。【方法】采用传代培养提高窖泥拟杆菌纲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筛菌实验,并通过发酵实验解析主体拟杆菌的代谢特征及其与主体己酸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成功筛选到Petrimonas sulfuriphila LBM11005,该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丙酸,且葡萄糖能促进该菌的生长。无论是否存在底物竞争效应,P.sulfuriphila LBM11005均能与窖泥主体己酸菌Caproicibacterium sp.LBM19010在代谢物水平上发生相互作用,表现为后者可以利用前者的代谢产物丙酸进行碳链延伸,产生新的奇数碳脂肪酸——戊酸和庚酸。【结论】探明了窖泥主体拟杆菌纲微生物P.sulfuriphila LBM11005的基本生理代谢特征,且该菌与主体己酸菌相互作用,贡献于更长碳链奇数碳脂肪酸的合成。
- 郑慧珍王慧琳高江婧任聪范文来徐岩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泥丙酸
- 浓香型白酒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9
- 2019年
-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乳杆菌科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醅中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这些微生物也是窖泥中的高丰度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长期发酵过程中,窖泥为酒醅持续不断地提供其主体的厌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对发酵后期己酸、丁酸、乙酸的合成具有重要贡献。虽然窖泥来源的微生物在酒醅微生物中占比较低,但对于浓香型白酒的贡献却非常巨大。该研究为从发酵角度控制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 高江婧任聪任聪葛向阳王慧琳叶方平徐岩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酒醅窖泥风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