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岩

作品数:98 被引量:976H指数:1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理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白酒
  • 18篇香型
  • 17篇香型白酒
  • 16篇火山
  • 16篇火山岩
  • 15篇山岩
  • 14篇挥发性
  • 13篇香气
  • 12篇徐深气田
  • 12篇气藏
  • 12篇气田
  • 11篇色谱
  • 11篇盆地
  • 11篇火山岩气藏
  • 10篇松辽盆地
  • 10篇相色谱
  • 9篇酵母
  • 9篇发酵
  • 9篇风味
  • 7篇营城组

机构

  • 73篇教育部
  • 31篇江南大学
  • 2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安徽古井贡酒...
  • 2篇安徽金种子酒...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江苏洋河酒厂...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藏天佑德青...
  • 1篇山西戎子酒庄...
  • 1篇茅台学院
  • 1篇安徽瑞思威尔...
  • 1篇安徽明光酒业...

作者

  • 98篇徐岩
  • 29篇范文来
  • 10篇吴群
  • 8篇杜海
  • 8篇陈双
  • 6篇唐柯
  • 6篇于海生
  • 5篇舒萍
  • 5篇庞彦明
  • 5篇陈炳峰
  • 5篇王栋
  • 4篇刘春生
  • 4篇余星
  • 4篇陈汉林
  • 4篇李记明
  • 4篇曲立才
  • 4篇王栋
  • 3篇喻晓蔚
  • 3篇王海燕
  • 3篇肖骏

传媒

  • 35篇食品与发酵工...
  • 9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酿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酿酒科技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化工科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石化物资...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7
  • 8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试规模壶式二次蒸馏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和氰化物以及原酒品质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的2A类致癌物;氰化物既是蒸馏酒中的有毒有害物,也是EC的重要前体。将实验室规模下进行的壶式二次蒸馏技术应用于酒厂中试生产,研究其对白酒中氰化物、EC、总酸、总酯、微量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规模壶式二次蒸馏的蒸馏效率达99.32%;氰化物绝对去除率R_(1)和相对去除率R_(2)分别为96.10%和78.43%;EC绝对去除率R′_(1)和相对去除率R′_(2)分别为97.10%和98.47%;蒸馏后酒身中氰化物和EC浓度分别下降至23.75μg/L和8.08μg/L;浓香型原酒经蒸馏后总酸和总酯分别降低93.90%和19.87%;大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酯类物质中乳酸乙酯下降71.05%,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分别上升15.69%,7.14%和9.40%;在感官品质方面,蒸馏后的酒香味及酒体丰满度较原酒稍差,但是口感更纯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酒的异杂味。
王金梦范文来徐岩徐岩杨金玉谢国排孙露露
关键词:氰化物氨基甲酸乙酯总酸总酯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为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群体微生物的发酵过程,研究了酱香型白酒酿造中重要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共培养体系的构建,认识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酿酒酵母产生抑制物的分子量,耐热性及对蛋白酶敏感性等特性。【结果】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发酵造成的酸性环境以及某些代谢物质能够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这些物质分子量大于10 kD,对热和蛋白酶敏感。【结论】白酒酿造中酿酒酵母通过产酸以及大分子的蛋白质类物质对地衣芽孢杆菌生长形成抑制,该研究促进了对白酒酿造群体微生物发酵过程的解析。
凌杰吴群徐岩范文来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
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酿酒酵母的独特生理代谢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酿酒酵母是白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及质量都有重要影响。而酱香酒酿造环境具有高温、酸性、高乙醇等胁迫因素,研究其中酿酒酵母的生理代谢特征并有目的地应用于白酒实际生产中。【方法】从酱香酒酿造环境中筛选一株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菌株,比较其与酿酒酵母模式菌株S288c和商业酵母的生理代谢特征。【结果】从酱香型酒醅中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T1,该菌株可耐受高温42°C,高浓度乙醇(16%,体积比),低p H(2.0),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比产乙醇速率分别达到了S288c的125%和114%,其乙醇转化率也要高于其他菌株。一些挥发性物质只有在MT1的发酵液中可检测到,包括苯并噻唑、2,3-二氢苯并呋喃、4-乙烯基愈创木酚以及丁羟甲苯等,MT1的苯乙醇、法尼醇、橙花叔醇、乙偶姻和大马酮量也要高于S288c。另外,MT1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发酵产乙醇,如半乳糖、麦芽糖、蜜二糖、松二糖、海藻糖和棉子糖等。【结论】来源于酱香酒酿造的S.cerevisiae MT1具有高耐受力、高效的发酵性能及更广泛的碳源利用图谱,并能生成多种挥发性物质。
路晓伟吴群徐岩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酿酒酵母耐受性
基于HS-SPME-Arrow-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小曲清香型原酒等级判别被引量:11
2021年
以小曲清香型原酒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仪器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准确判定原酒质量等级的方法。采用HS-SPME-Arrow结合GC-MS对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全面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小曲清香型原酒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组分,不同等级的小曲清香型原酒间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存在可用于质量区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原酒的质量等级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可以将3个等级的酒样进行有效区分和聚类;根据变量投影重要度筛选出25种物质构建偏最小二乘等级判别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均能正确判别,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100%。综上所述,利用挥发性组分之间的差异结合适当的化学计量学手段可以准确地对白酒原酒样品的等级进行区分和鉴别,为白酒原酒品质等级评价标准化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樊杉杉唐洁乐细选杨强刘源才陈双徐岩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挥发性组分
白酒酒糟中醇溶蛋白的提取及性质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酒糟是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最多的副产物,其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是工业应用中具有潜力的蛋白质资源,若加以合理利用可以使其附加值得到提升。以浓香型白酒酒糟为研究对象,对其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后,分别采用醇碱法和乙酸法对干燥前后酒糟中的醇溶蛋白进行提取,通过提取得率及纯度、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以期获得较优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醇碱法提取得率及纯度均高于乙酸法,且所提取的鲜酒糟和干燥后酒糟的醇溶蛋白在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FTIR和DSC分析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能够尽可能保证干燥前后酒糟中醇溶蛋白品质的一致性,故醇碱法更适合于酒糟醇溶蛋白的提取。该研究有利于后续醇溶蛋白的开发应用,并为酒糟的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基础。
侯梦媛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白酒酒糟高附加值醇溶蛋白
清香型不同次原酒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液液萃取方法提取清香型不同米次原酒中的香气物质,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技术(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在清香型原酒中共发现FD≥25的香气物质50种,定性47种。闻香结果显示,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是清香型原酒的重要香气物质。大原酒B和二原酒GC-O分析结果比较接近。酯类香气物质对大原酒A的香气贡献相对较大,芳香族、有机酸、硫化物、内酯类及杂环类化合物对大原酒B和二原酒的香气贡献相对较大,酚类化合物仅在大原酒B中FD值较大。正是这些香气物质的种类、浓度的不同使得次原酒的香气有明显差异。
郭俊花徐岩范文来
关键词:清香型液液萃取香气化合物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徐深气田投产的开发井产能较低、低效井较多、成本高、储量动用程度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地震、地质和测井等多学科综合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的新思路,通过精细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构造模型、古地貌模型、火山岩相模型、储层参数随机预测模型、储层发育概率预测模型和裂缝模型等优选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优化设计了6口水平井,初步形成一套深层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成果在SS-H1井、XS1-H1井和XS1-H2井随钻地质导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庞彦明陈炳峰杨双玲舒萍徐岩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徐深气田下白垩统松辽盆地
应用HS-SPME技术分析葡萄果皮与果肉挥发性香气物质被引量:17
2011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酚,这些化合物在果皮中的含量是果肉中的1.58~20.54倍。不同的风味化合物在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有19种化合物在果皮中含量较多,茴香脑、(S)-3-乙基-4-甲基戊醇、萘在4种葡萄皮中含量远高于果肉。不同品种葡萄果皮中,高含量化合物是不同的,主要风味成分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范文来徐岩李记明姜文广于英
关键词:挥发性香气成分
枯草芽孢杆菌Nr.5和底物添加促进酱油中吡嗪类物质合成被引量:7
2020年
该研究首先构建对酱油风味有重要贡献的吡嗪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其次,筛选得到1株可合成7种烷基吡嗪的微生物,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Nr.5。在前期解析多种烷基吡嗪微生物合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法提升酱油中吡嗪化合物种类及质量浓度的策略。构建酱油模拟发酵体系,在发酵初期分别或联合添加发酵剂-枯草芽孢杆菌Nr.5及发酵底物-L-苏氨酸及D-葡萄糖。研究表明,相比于无添加的酱油发酵样品,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Nr.5的酱油样品中2,5-二甲基吡嗪及2,3,5-三甲基吡嗪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8和3倍,其他吡嗪质量浓度未增加。同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Nr.5、L-苏氨酸及D-葡萄糖的样品,7种吡嗪化合物质量浓度均有效提升,吡嗪化合物总质量浓度提高了12.5倍。该研究首次提出生物法提升酱油发酵过程风味吡嗪合成策略,对酱油中吡嗪化合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工业酱油生产中吡嗪浓度提升有借鉴意义。
张丽杰张怀志徐岩
关键词:酱油吡嗪生物法枯草芽孢杆菌苏氨酸
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2012年
通过影响三维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诸多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定源→定体→定旋回"火山岩成因层次描述方法。合成地震记录与叠加速度联合构建三维空变速度场方法、多属性协同随机模拟方法和储层预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突出了火山岩成因和成储、成藏机制,客观反映了三维地质模型中包含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降低了构造和储层预测不确定性。通过优选构造和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部署并实施了多口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陈炳峰徐岩于海生刘春生曲立才
关键词: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不确定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