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回波
  • 3篇雷达
  • 2篇低纬
  • 2篇低纬电离层
  • 2篇电离层
  • 2篇相干雷达
  • 2篇镜面
  • 2篇VHF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应力
  • 1篇地球内部
  • 1篇岩体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准周期
  • 1篇黏性
  • 1篇夏季
  • 1篇连续性
  • 1篇局部化
  • 1篇长时间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李明
  • 4篇宁百齐
  • 4篇胡连欢
  • 4篇李国主
  • 1篇陈祖安
  • 1篇崔振东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1.电离层E区连续性回波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波的高度大约以1km/h的速度缓慢下降,与偶发E层(Es)底部所在高度(hbEs)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背景电场影响下,Es经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产生场向不规则结构,引起E区连续性回波.夜间,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50m/s,多普勒宽度为20至110m/s,回波在时间-高度-强度图上常呈现多层结构,可能与潮汐引起的多个离子层相关;而E区连续性回波的短暂中断,以及120km以上高E区连续性回波的发生,则可能归因于赤道扩展F极化电场的影响.此外,对E区连续性回波多普勒速度与全天空流星雷达风场观测的比较发现,在100km以下,多普勒速度与子午风场有很好的相关性.
宁百齐李国主胡连欢李明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3.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达.本文利用三亚(18.4°N,109.6°E)VHF雷达观测,分析研究了小功率VHF雷达观测的RSTE特征.结果...
李明李国主宁百齐胡连欢
文献传递
地球内部存在低应力长时间作用的黏性破坏吗?
2019年
根据变形耗散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地球内部低应力长时间作用下超塑性蠕变会导致黏性流变破坏吗?一些实验表明在纳米相合金和陶瓷中观察到高应变率下的超塑性,因而推断如果存在高应变率和高温在非常细粒的地质材料中也将发现超塑性.事实上对于碳酸盐的实验表明了这一点.从已有大理岩的实验结果,总结出围压在0~500 MPa,温度在0~600℃范围的临界耗散能公式.表明这样的黏性流变破坏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超塑性达到破坏阶段,它的微观结构将发生变化,因而物理性质也会变化.这就意味着地球内部一些地质现象可能与黏性流变破坏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上地幔的确存在着黏性流变破坏,结合水和熔体作用,就可解释上地幔低速高导层种种争议问题.
陈祖安李明
关键词:低应力局部化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3.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达。本文利用三亚(18.4°N,109.6°E)VHF雷达观测,分析研究了小功率VHF雷达观测的RSTE特征。结果...
李明李国主宁百齐胡连欢
文献传递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3.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被引量:3
2013年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达.本文利用三亚(18.4°N,109.6°E)VHF雷达观测,分析研究了小功率VHF雷达观测的RSTE特征.结果表明,三亚VHF雷达在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其发生和演化的主要形态特征类似高功率大孔径雷达的观测结果.通过2011年8月期间,三亚VHF雷达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与同时的全天空流星模式观测的镜面流星尾迹(SE,specular trail echo)数据,统计分析了RSTE和SE随地方时以及高度的变化,发现短持续时间RSTE(小于等于15s)与SE具有类似的时间-高度变化特征,而长持续时间RSTE(大于等于15s)发生的峰值时间,相比SE和短持续时间RSTE向晨侧偏移,且长持续时间RSTE对高度的依赖性比短持续时间RSTE显著.此外,全天空流星模式观测SE的数量远多于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数量,可能与不同模式下的观测角度、波束宽度等因素相关.
李明李国主宁百齐胡连欢
三点弯曲条件下薄层状岩体单层厚度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为了揭示薄层状岩体单层厚度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含预制裂纹的不同单层厚度的层状岩体进行三点弯曲数值试验,岩体试样长度和宽度一定(512mm×128mm),分5种不同的单层厚度建模,单层...
王燚钊崔振东李明韩伟歌张建勇
关键词:数值模拟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2.东亚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被引量:16
2013年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准周期回波发生在地方时夜间2100—2200LT的110km高度上,与连续性回波可同时发生;准周期回波斜纹在雷达探测的高度-时间-强度(HTI)图上可延伸5~20km,持续时间为5~15min,回波斜纹高度随时间以20~30m/s下降,斜纹在HTI图上彼此间隔10km和10min左右.此外,雷达回波多普勒谱和雷达干涉分析显示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的多普勒速度随高度-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回波条纹斜率无明显联系,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对应的不规则体在东西方向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亚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可能并不是由散块Es随着中性风周期性的经过雷达探测区域所致,而可能和Es中的扰动结构相关.
李国主宁百齐胡连欢李明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4.太阳活动低年夏季F区回波被引量:8
2014年
太阳活动低年夏季,低纬电离层F区场向不规则体表现出与太阳活动高年和其他季节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利用我国三亚站(18.4°N,109.6°E,地磁倾角纬度dip latitude 12.8°N)VHF雷达、电离层测高仪、GPS闪烁监测仪和美国C/NOFS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太阳活动低年夏季我国低纬电离层F区场向不规则体的基本特征.分析发现无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夏季电离层F区不规则体回波主要出现于地方时午夜以后,回波出现的时间较短,高度范围较小,伴随着扩展F出现,但没有同时段的L波段电离层闪烁.太阳活动低年夏季午夜后的低纬电离层F区不规则体回波,可能并不总是与赤道等离子体泡沿磁力线向低纬地区的延伸相关,而可能由本地Es等扰动过程引起.
胡连欢宁百齐李国主李明
关键词:夏季雷达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
<正>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电离层Type of presentation:口头报告Key word: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
李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