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辨平板CT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平板CT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3例因颅内动脉瘤、椎动脉夹层或颈动脉海绵窦瘘而行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使用DSA工作站对支架置入后普通平板CT和高分辨平板CT扫描结果分别进行后处理,比较不同方法显示的支架重建图像质量的差异;采用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将靶血管5s-3D-DSA重建图像和高分辨平板CT扫描的支架重建图像进行融合.观察并评估支架完全打开及贴壁情况。结果23例患者顺利置入25枚Willis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与普通平板CT相比,高分辨平板CT能更清晰和直观地显示金属支架细节,图像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0.56±0.71 v8.1.56±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观察到I枚支架头端金属丝U型连接处打折,但未见血管破裂及内漏等情况,余24枚支架完全打开并贴壁良好。结论高分辨平板CT能清晰展示支架打开程度及贴壁情况,进而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时程程马骥朱明朱涛马宝韩新巍李腾飞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
-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 PLA2R抗体的表达,探讨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肾活检确诊的118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包括97例 IMN和21例 IgA肾病与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ELISA法检测血清抗 M型磷脂酶 A2受体(PLA2R)抗体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 IMN患者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MN组,IgA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抗 PLA2R抗体含量中位数分别为45.2(3.6~705.9)RU/ml,5.9(2.3~10.6)RU/ml和1.2(0.6~9.3)RU/ml,IMN组血清抗PLA2R抗体含量高于 IgA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7,-3.077;P均<0.05);97例 IMN患者中76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率为78.35%,IgA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均未检出阳性样本。IMN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r=-0.453,P<0.05);与肌酐、胆固醇、红细胞沉降率、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233,0.234,0.363,0.586;P 均<0.05)。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可作为 IMN特异性标志物用于 IMN的血清学诊断,并对评估 IMN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
- 朱涛赵涌彭梦乐施小晴秦东春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IGA肾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42-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42-3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患者中RA活动期患者、骨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并提取总RNAs;运用茎环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4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OA组比较,RA患者PBMC中miR-142-3p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OA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其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A患者PBMC中miR-142-3p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0.646,P<0.01),而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无相关性。结论 miR-142-3p在RA患者PBMC中的表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
- 赵涌靳慧芳韦利强彭梦乐朱涛秦东春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肝癌介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肝癌介入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依据中心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蒙药贴敷神阙穴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施行蒙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贴敷神阙穴对介入肝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李娟李晓朱涛王岳
- 关键词:神阙穴胃肠功能恢复
- 高分辨C臂CT联合3D-DSA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置入术贴壁评估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C臂CT技术联合三维DSA血管成像(3D-DSA)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ge Flow Diverter,Tubrige FD)置入术贴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19-0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连续收治的39例颅内动脉瘤采用Tubridge FD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使用西门子DSA后处理工作站将术中FD置入区域20 s高分辨C臂CT(Dyna micro CT)扫描结果和5 s 3D-DSA血管成像结果进行双容积重建并融合,融合图像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如高级三维容积漫游-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动态观察支架贴壁情况,并与载瘤动脉内注射稀释对比剂后20 s Dyna micro CT扫描重建图像对比,评估前者在判断FD贴壁方面的准确性。结果39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39枚Tubridge FD,其中10例患者联合弹簧圈填塞治疗。在支架贴壁方面,二种技术各自独立检出8例患者FD贴壁不良,31例贴壁良好,一致率100%,其中贴壁不良8例患者采用“massage”技术,即微导丝成袢支架内促使贴壁或球囊扩张处理后支架贴壁良好。结论高分辨C臂CT技术联合3D-DSA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能清晰展示Tubridge FD贴壁情况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这种新颖的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FD置入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 付培基李腾飞马骥朱明朱涛马宝韩新巍
- 关键词:C臂CT颅内动脉瘤
- 高分辨率C形臂CT联合金属条纹伪影消除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形臂CT扫描联合金属条纹伪影消除技术(SMART)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至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连续治疗41例(42枚)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和术后对支架置入区域分别作常规DynaCT和高分辨率DynamicroCT扫描,扫描图像经常规重建和SMART重建。2名神经介入专家对重建图像质量(支架金属丝显影程度、弹簧圈金属伪影程度等),并结合操作位造影对支架打开程度、动脉瘤栓塞致密程度等,进行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42枚颅内支架(Neuroform EZ支架26枚,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架LVIS16枚)顺利辅助完成42枚动脉瘤栓塞(40例患者为单枚,1例为双枚)。与常规DynaCT重建和Dyna microCT重建相比,Dyna microCT联合SMART重建图像所示支架金属丝显影清晰,弹簧圈金属伪影消除明显,图像质量显著提高(P<0.05)。根据后者重建图像并结合操作位造影发现2枚支架局部打开不全,给予微导丝成襻支架内抚摸或球囊扩张后贴壁情况改善;4例患者瘤颈区栓塞未致密,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后继续栓塞术,直至栓塞效果满意。结论高分辨率Dyna microCT联合SMART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支架和弹簧圈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术者判定载瘤动脉内金属支架打开情况和动脉瘤瘤颈区栓塞是否致密,继而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这种新颖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评估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朱涛李晓吕丽红方毅李磊韩新巍马骥李腾飞李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TFD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3例,依据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共13枚动脉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病例中TFD联合弹簧圈栓塞10例(同期治疗),一期弹簧圈填塞联合择期TFD置入2例(分期治疗),单纯TFD置入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15.4%(2/13),其中1例为无症状性缺血事件,1例为术后脑室外引流相关性出血并导致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共83.3%(10/12)完成脑血管造影(DSA)复查。OKM分级D级,即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0%(8/10),另有2例瘤颈残留(OKM分级C级)。结论 应用TFD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朱涛朱涛李晓陈振李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并发症预后
- 高分辨C臂CT在颅内动脉瘤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C臂CT在颅内动脉瘤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 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ubridge FD治疗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为单侧,1例为双侧,共35个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术中FD置入区域普通C臂CT和高分辨C臂CT对FD铂铱双螺旋显影标记和镍钛编织金属丝的显影程度,以及支架和弹簧圈去金属伪影效果。术后第3、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术后第3个月进行DSA检查,以OKM分级评价动脉瘤闭塞情况。记录术后1个月内和1个月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共置入22枚Tubridge FD,其中3例联合弹簧圈填塞治疗。高分辨C臂CT图像FD铂铱双螺旋显影标记、镍钛编织金属丝的显影程度,以及去金属伪影效果均优于普通C臂CT(P<0.05)。术后第3个月行DSA检查,35个动脉瘤中OKM分级B级8(22.8%)个,C级10(28.6%)个,D级17(48.6%)个。术后第6个月末次mRS评分0分19例,1分2例。3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均为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无神经后遗症;未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脑实质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高分辨C臂CT能清晰展示Tubridge FD支架细节并降低弹簧圈金属伪影,有利于术者术中对FD打开和贴壁状况的判断。
- 李腾飞马骥朱明朱涛马宝任建庄韩新巍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
- 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表达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病情评估与血糖控制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体检中心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为17.02±0.51ng/ml低于健康体对照组的23.48±0.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负相关(r=-0.541,P=0.000),与全部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663,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低于健康体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即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3水平与血糖控制有关,这对指导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 朱涛李冰洁秦东春彭梦乐施小晴
- 关键词:2型糖尿病25-羟维生素D3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D
-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AST、TBIL、ALT水平均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9-9、AFP、GPC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QOL-LC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185.74±12.34)分]较对照组[(164.30±11.55)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复发率为26.00%(13/50),低于对照组的50.00%(25/50),生存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辅助肿瘤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提升临床生存率,利于预后。
- 李娟田海龙朱涛王岳李晓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切除术肝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复发率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