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毅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通气
  • 3篇低氧
  • 3篇有创
  • 3篇卧位
  • 3篇机械通气
  • 2篇低氧血
  • 2篇低氧血症
  • 2篇血症
  • 2篇有创通气
  • 2篇正压通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衰竭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阻塞性
  • 2篇脱机
  • 2篇无创正压通气
  • 2篇纤维支气管
  • 2篇纤维支气管镜

机构

  • 10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刘小毅
  • 4篇刘慧
  • 3篇周文来
  • 2篇周睿
  • 2篇刘慧
  • 1篇刘仕莲
  • 1篇康焰
  • 1篇周永方
  • 1篇潘江霞
  • 1篇蒋春
  • 1篇兰清
  • 1篇刘成
  • 1篇张颖
  • 1篇张丽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在肺挫伤患者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挫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5年4月肺挫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为治疗组(n=30),通气模式为适应性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对照组(n=30),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a O_2(64.8±3.0)mm Hg vs(62.2±2.3)mm Hg;Pa CO_2(39.8±2.9)mm Hg vs(42.3±1.5)mm Hg;Sa O_2(94.7±2.2)%vs(92.9±1.7)%;Pa O_2/Fi O_2(162.2±6.5)vs(154.7±5.8),均P<0.05]。结论肺挫伤患者采用ASV模式机械通气疗法可提高通气效果,改善血气指标,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价值。
周文来郑祥德李充沛刘小毅张丽刘成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挫伤血气分析
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8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20年,加重伴端坐呼吸1d”于2012年8月30日人住心血管内科。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颈静脉怒张,房颤心律。诊断为风湿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轻度高压;心功Ⅳ级。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呼吸机依赖。经心内科治疗2周后,病情继续加重于9月11日转入重症医学科。
刘小毅郑祥德吴昌徽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呼吸机依赖成功脱机
俯卧位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肺挫伤患者,筛选后分为俯卧位组(n=121)和对照组(n=117)。统计患者基础情况,发生ARDS[氧合指数(P/F)<150 mm Hg]及治疗后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发生ARDS(P/F<150 mm Hg)与1 d后比较,俯卧位组P/F[(125.7±15.3)比(209.5±22.4)mm Hg,P<0.05]、肺顺应性[(64.6±4.8)比(76.0±5.4)m L/cm H2O,P<0.05]升高。ARDS(P/F<150 mm Hg)治疗1 d后,俯卧位组较对照组P/F[(209.5±22.4)比(126.1±19.5)mm Hg,P<0.05]、肺顺应性[(76.0±5.4)比(63.5±5.5)m L/cm H2O,P<0.05]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俯卧位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缩短,肺不张发生率、病死率更低(P<0.05),气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肺挫伤患者发生ARDS(P/F<150 mm Hg)后行俯卧位治疗,能更快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不张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刘小毅刘慧冉慧周文来兰清周睿郑祥德
关键词:俯卧位肺挫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低氧血症
一种俯卧位支撑器
本发明涉及重症医学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俯卧位支撑器,包括胸垫结构、手部放置结构和床体结构,床体结构的中心设有胸垫结构,床体结构的侧部铰接有手部放置结构,胸垫结构用于胸部的限位连接,手部放置结构用于手部的限位,床体结构...
刘小毅刘慧刘仕莲周文来周睿冉慧陈立立向清淋潘江霞蒋春张颖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究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low tidal volum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TV)、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复张、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1 mm Hg=0. 133 KPa)时改为APRV,对照组仍继续使用LTV。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时及1天(d)后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Fi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医学科(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入ICU时,两组患者的年龄、HR、MAP、呼吸频率(R)、p H、PaCO2、PaO2/Fi O2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发展为重度ARDS时与1d后比较,对照组患者p H、PaCO2、PaO2/Fi O2、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患者p H、PaCO2、HR、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与治疗组重度ARDS时和对照组重度ARDS 1d后比较,治疗组患者APRV 1d后PaO2/Fi O2[(152. 5±36. 72) vs.(71. 3±15. 78);(152. 5±36. 72) vs.(73. 2±17. 29)]均明显升高,且差异统计有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死亡率为53. 3%,对照组死亡率为60%。结论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APRV,能够避免肺损伤发生,改善低氧,且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刘小毅刘慧冉慧钱竹郑祥德
关键词:ARDS低氧
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平喘、抗感染、有创通气、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镇痛、镇静、营养支持、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对照组采用半侧卧位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前和有创通气1 d后动脉血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动脉血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atory rate,R)、气道阻力(air way resistance,Raw),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control of pulmonary infection,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care unit,ICU)时间。结果 与通气前比较,通气1 d后两组患者pH及PaO_2/FiO_2均升高,PaCO_2、HR、R及Raw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pH[(7.43±0.07比7.37±0.11,P<0.05)]、PaO_2/FiO_2[(253.52±65.33)mm Hg(1 mm Hg=0.133 kPa)比(215.46±58.72)mm Hg,P<0.05)]及PaCO_2[(52.45±7.15)mm Hg比(59.39±8.44)mm Hg,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R及R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IC窗时间[(3.7±1.4)d比(5.3±2.2)d,P<0.01)]、有创通气时间[(4.0±1.5)d比(6.1±3.0)d,P<0.01)]、机械通气总时间[(4.7±2.0)d比(7.3±3.7)d,P<0.01)]及住ICU时间[(6.2±2.1)d比(8.5±4.2)d,·P<0.01)]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Raw,缩短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ICU时间。
刘小毅刘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创通气侧卧位通气纤维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肺复张策略在有创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在气道分泌物较多或吸入异物的有创通气患者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应用肺复张策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7月抽样选取200例气道分泌物较多或吸入异物的有创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清理呼吸道治疗,其中治疗组进行肺复张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心率、气道阻力、肺动态顺应性(Cdyn)变化及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91.14±38.49)、(241.39±35.62)mm Hg(1 mm Hg=0.133 k Pa),Pa CO2分别为(41.65±7.73)、(38.87±7.97)mm Hg,Cdyn分别为(48.94±11.21)、(39.59±10.98)m L/cm H2O(1 cm H2O=0.098 k P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率分别为(95.41±20.59)、(106.47±19.11)次/min,气道阻力分别为(17.87±8.32)、(23.98±7.88)cm H2O/(L·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为(15.72±6.42)d,住ICU时间为(19.85±8.12)d,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为(20.49±7.21)d,住ICU时间为(27.87±10.33)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气道阻力降低、有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减少,Cdyn、氧合指数和Pa CO2均升高(P<0.01);心率改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道分泌物较多或吸入异物的有创通气患者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应用肺复张策略,使患者萎陷的肺泡能够再次复张,能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增加了肺的顺应性,提高肺弥散功能,从而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刘小毅郑祥德刘慧
关键词:有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复张策略阻塞性肺不张
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一例
目的 使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方法 改善患者心功能,每日进行严密脱机筛查,尝试并选择最适宜的脱机方式结果 患者最终成功脱机结论 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呼吸机依赖患者,改善其心功能以及适宜科学的脱机方式相结合成为...
刘小毅郑祥德
VOX指数预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无创正压通气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VOX[Volume-OXygenation,SpO_(2)/(FiO_(2)^(*)VT)]指数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Ⅰ型呼吸衰竭早期NIPPV治疗患者,依据2小时NIPPV VOX指数-气管插管约登指数分组,VOX指数>20.95为观察组(n=69),VOX指数≤20.95为对照组(n=64)。收集患者基线数据及NIPPV 2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脉血气值,统计NIPPV结局、插管情况、NIPPV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呼吸频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PPV 2小时氧合指数(P/F)[(182.5±66.1)比(144.1±63.6)mm Hg,P<0.05]上升更明显,12小时内NIPPV失败插管率(4.35%比32.81%,P<0.05)更低,24小时内NIPPV成功撤机率(40.58%比0%,P<0.05)更高、NIPPV失败插管率(4.35%比46.88%,P<0.05)更低。治疗结局比较,观察组插管率(4.35%比67.19%,P<0.05)更低。以2小时NIPPV VOX指数临界值20.95作为NIPPV早期失败的预测指标,敏感性为74.7%,特异性为93.5%。结论对Ⅰ型呼吸衰竭早期NIPPV治疗患者,以NIPPV治疗2小时VOX指数>20.95作为评价指标,能够较好的预测低氧血症改善及NIPPV失败气管插管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刘小毅刘小毅陈立立周永方周永方
关键词:低氧血症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早期NPPV。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 h后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心率(HR)、呼吸(R),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和治疗成功例数。结果对照组治疗2 h后Pa O2(67.0±8.5)mm Hg(1 mm Hg=0.133 k Pa)、HR(124±10)次/min、R(34±4)次/min,入住ICU时间(6.0±1.1)d、有创通气时间(32±3.1)h、机械通气总时间(32.0±3.1)h;治疗组治疗2 h后Pa O2(82.3±8.9)mm Hg、HR(98±11)次/min、R(24±4)次/min,入住ICU时间(4.0±0.8)d、有创通气时间(16.0±1.3)h、机械通气总时间(26.0±1.8)h。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竭者早期NPPV,对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小毅郑祥德刘慧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心源性肺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