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作品数:20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达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俯卧位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肺挫伤患者,筛选后分为俯卧位组(n=121)和对照组(n=117)。统计患者基础情况,发生ARDS[氧合指数(P/F)<150 mm Hg]及治疗后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发生ARDS(P/F<150 mm Hg)与1 d后比较,俯卧位组P/F[(125.7±15.3)比(209.5±22.4)mm Hg,P<0.05]、肺顺应性[(64.6±4.8)比(76.0±5.4)m L/cm H2O,P<0.05]升高。ARDS(P/F<150 mm Hg)治疗1 d后,俯卧位组较对照组P/F[(209.5±22.4)比(126.1±19.5)mm Hg,P<0.05]、肺顺应性[(76.0±5.4)比(63.5±5.5)m L/cm H2O,P<0.05]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俯卧位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缩短,肺不张发生率、病死率更低(P<0.05),气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肺挫伤患者发生ARDS(P/F<150 mm Hg)后行俯卧位治疗,能更快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不张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刘小毅 刘慧 冉慧 周文来 兰清 周睿 郑祥德关键词:俯卧位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NCPAP联和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持续鼻塞正压通气(N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NCPAP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固尔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经治疗48 h后,配合细致全面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vs 77.78%,P<0.05);治疗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NCPAP联用固尔苏配合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 杨晓玲 廖永生 邓寿建 刘慧关键词:固尔苏 新生儿呼吸衰竭 护理 1例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被引量:1 2015年 腋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血管相对粗大,不易造成液体外渗和穿刺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早产儿外周静脉输液。本院1例低体重儿在腋静脉留置输液20 h后出现右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表现,给予抗凝、祛聚、消肿、溶栓等综合治疗,肢体循环恢复,未继发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冉琼 廖永生 刘慧关键词:早产儿 腋静脉 血栓 一种俯卧位支撑器 本发明涉及重症医学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俯卧位支撑器,包括胸垫结构、手部放置结构和床体结构,床体结构的中心设有胸垫结构,床体结构的侧部铰接有手部放置结构,胸垫结构用于胸部的限位连接,手部放置结构用于手部的限位,床体结构... 刘小毅 刘慧 刘仕莲 周文来 周睿 冉慧 陈立立 向清淋 潘江霞 蒋春 张颖儿童洗胃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2013年 洗胃是口服药物中毒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小儿洗胃时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1997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儿科急诊经插管洗胃316例,其中28例出现洗胃并发症,对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刘慧 廖永生 蒙燕关键词:插管洗胃 并发症 儿童 口服药物中毒 上消化道出血 儿科急诊 OK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OK镜在青少年近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将我院眼科收治的116例(206眼)近视青少年随机分为C组58例(100眼)和J组58例(106眼),分别行常规配戴框架眼镜干预和角膜塑形镜干预。干预前后检测视力参数和... 刘慧关键词:青少年近视 干预效果 低中度近视儿童戴OK镜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目的观察低中度近视儿童戴OK镜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8~12岁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OK镜(OK组)和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组... 刘慧关键词:中度近视 生物学参数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究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low tidal volum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TV)、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复张、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1 mm Hg=0. 133 KPa)时改为APRV,对照组仍继续使用LTV。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时及1天(d)后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Fi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医学科(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入ICU时,两组患者的年龄、HR、MAP、呼吸频率(R)、p H、PaCO2、PaO2/Fi O2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发展为重度ARDS时与1d后比较,对照组患者p H、PaCO2、PaO2/Fi O2、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患者p H、PaCO2、HR、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与治疗组重度ARDS时和对照组重度ARDS 1d后比较,治疗组患者APRV 1d后PaO2/Fi O2[(152. 5±36. 72) vs.(71. 3±15. 78);(152. 5±36. 72) vs.(73. 2±17. 29)]均明显升高,且差异统计有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死亡率为53. 3%,对照组死亡率为60%。结论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APRV,能够避免肺损伤发生,改善低氧,且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刘小毅 刘慧 冉慧 钱竹 郑祥德关键词:ARDS 低氧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NCPAP治疗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呼吸支持作用及其护理。方法:对66例应用NCPAP治疗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儿中,NCPAP应用天数为3-10天,平均4.6天,应用NCPAP4小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3例(41.07%),病情改善29例(51.79%),总有效率达92.86%。4例患儿病情较重,于治疗6小时后改为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结论:运用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 刘慧 廖永生 邓寿建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平喘、抗感染、有创通气、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镇痛、镇静、营养支持、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对照组采用半侧卧位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前和有创通气1 d后动脉血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动脉血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atory rate,R)、气道阻力(air way resistance,Raw),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control of pulmonary infection,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care unit,ICU)时间。结果 与通气前比较,通气1 d后两组患者pH及PaO_2/FiO_2均升高,PaCO_2、HR、R及Raw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pH[(7.43±0.07比7.37±0.11,P<0.05)]、PaO_2/FiO_2[(253.52±65.33)mm Hg(1 mm Hg=0.133 kPa)比(215.46±58.72)mm Hg,P<0.05)]及PaCO_2[(52.45±7.15)mm Hg比(59.39±8.44)mm Hg,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R及R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IC窗时间[(3.7±1.4)d比(5.3±2.2)d,P<0.01)]、有创通气时间[(4.0±1.5)d比(6.1±3.0)d,P<0.01)]、机械通气总时间[(4.7±2.0)d比(7.3±3.7)d,P<0.01)]及住ICU时间[(6.2±2.1)d比(8.5±4.2)d,·P<0.01)]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Raw,缩短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ICU时间。 刘小毅 刘慧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有创通气 侧卧位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