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状况被引量:2
- 2022年
- 高黄芩素是从灯盏细辛、木蝴蝶、野菊花等中草药提取出的天然黄酮类单体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生物学作用,已用于哮喘、风湿病、糖尿病、神经性疾病等临床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高黄芩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的认识,研究发现,高黄芩素在胃癌、肝癌、结肠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中表现出显著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碍肿瘤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遏制肿瘤血管新生等。另外,高黄芩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靶向选择肿瘤细胞等特点,表明高黄芩素是潜在的重要肿瘤化疗药物。目前,尚缺乏高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荟萃,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黄芩素的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思路。
- 时迎旭贾代良高明张钦明韩亮李冬梅王海滨
- 关键词:药物靶点分子机制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
- 创伤性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的干细胞、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及基因被引量:13
- 2021年
- 背景: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创伤性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创伤性脑外伤,骨折愈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基因”“traumatic brain injury,fracture healing,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fat stem cells,cytokines,hormones,neuropeptides,genes”。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63篇。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且众多因素影响骨再生。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创伤性脑外伤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其修复骨折的具体机制尚没有一个系统的定论,目前相关的研究均是针对一种或几种因素单独作用的检测,对所有有关因素系统研究、动态检测存在空缺,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整体观察脑外伤后骨再生过程中相关因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上骨折不愈合、延迟骨折愈合、异位骨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 李祥泽卜宪敏李冬梅池玉磊苏强靳欣桐赵键张高天吴彬孟纯阳
-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基因
- 植入物内固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折愈合与血清瘦素的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内固定后四肢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多种代谢的调节。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后8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30例和骨折不愈合组30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内固定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组和骨折不愈合组患者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组高于不愈合组(P<0.05)。骨折愈合组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不愈合组内固定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5)。结果提示瘦素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有一定影响。
- 王海滨高明严纪辉孟凡磊李冬梅贾存岭
- 关键词:瘦素四肢骨折不愈合长管状骨骨折骨折不愈合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与PFNA型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子病历系统软件采集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计算得出BMI数值,按照BMI的中国参考标准进行分组:正常及体重不足组为A组[包括体重不足(BMI<18.5 kg/m^(2))和正常(18.5≤BMI<24 kg/m^(2))]135例,男57例,女78例;超重及肥胖组为B组[包括超重(24≤BMI<28 kg/m^(2))和肥胖(BMI≥28kg/m^(2))]72例,男15例,女57例;分析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选择的PFNA型号。结果本组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均健在,且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80.0±8.2)岁大于B组(79.7±8.9)岁,术中出血量(128.4±113.5)mL多于B组(120.1±84.8)mL,螺旋刀片长度(92.0±7.3)mm长于B组(89.0±32.0)mm,主钉直径(11.0±0.83)mm大于B组(10.7±0.9)mm;其中主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3.8±5.2)d、手术时间(66.5±31.4)mim均短于B组住院时间(15.7±9.6)d、手术时间(75.7±22.0)min,A组主钉长度(184.7±25.3)mm短于B组(189.7±38.4)mm,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MI值在正常及体重不足患者应用主钉的直径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超重及肥胖患者。
- 褚风龙杨倩倩张瑞李冬梅王海滨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BMI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