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排痰护理体会
- <正>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排痰护理经验。方法: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微生物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呼吸道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及气管切开的患者。因此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严重烧伤,尤...
- 周丽琼邓艳萍李金丹李晓
- 文献传递
- 46例大面积烧伤使用翻身床治疗俯卧位应用呼吸机患者的安全护理
- 景福琴李金丹
- 43例大面积烧伤使用翻身床治疗俯卧位应用呼吸机患者的安全护理
- 景福琴冯可李金丹
- 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烧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发生面部烧伤的女性青年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使其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 冯可景福琴李金丹李晓蕊
- 关键词:面部烧伤青年女性认知行为干预护理
- 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护理体会
- <正>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30例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在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很好的...
- 贺芳景福琴王蔚李金丹
-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康复护理护理体会
- 文献传递
- 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158例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治疗各期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治疗各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了其心理状态。结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准确判断其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做好特殊部位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
- 唐娜李金丹
- 关键词:特殊部位烧伤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脉搏指标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方法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对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复苏时间、ICU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液体复苏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18.4±4.2)分、(98.7±8.5)次/min、(88.5±9.6)mmHg(1 mmHg=0.133 kPa)、(10.3±2.5)mmHg,对照组APACHEⅡ评分、HR、MAP、CVP分别为(22.7±5.4)分、(112.5±9.6)次/min、(81.2±10.5)mmHg、(7.9±2.2)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5~6.891,均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后心指数(CI)、心排血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分别为(4.21±0.46)L·min^-1·m^-2、(4.87±0.52)L/min、(734.51±95.83)ml/m2、(725.91±88.42)ml/m2、(6.26±1.21)ml/kg,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4~21.143,均P<0.05);观察组复苏达标时间和ICU天数分别为(3.1±1.2)、(31.4±5.8)d,对照组复苏达标时间和ICU天数分别为(3.9±1.5)、(37.8±6.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4.704,均P<0.05)。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PICCO监测对早期液体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和康复。
- 冯可景福琴李晓蕊李金丹王伟娜
- 关键词:烧伤血流动力学护理
- BICU多轨道微量泵使用的安全管理策略
- 冯可王伟娜李晓蕊李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