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洪刚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部分切除
  • 1篇胆囊部分切除...
  • 1篇胆囊畸形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地榆
  • 1篇地榆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治疗脑梗死

机构

  • 4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临沂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贾洪刚
  • 2篇刘洪雁
  • 2篇杨国春
  • 2篇陈洪刚
  • 2篇刘其飞
  • 1篇董刚

传媒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胰腺炎、胆汁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部分切除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畸形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复发率。
杨国春陈洪刚刘其飞贾洪刚刘洪雁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畸形腹腔镜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
复方地榆炭膏外用治疗闭合性骨折急性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复方地榆炭膏治疗闭合性骨折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0例闭合性骨折软组织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榆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消肿治疗,包括抬高患肢以及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地榆组术后给予复方地榆炭膏外用治疗软组织肿胀。治疗2 w后,对2组患者疼痛积分、肿胀等级以及白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组疼痛积分显著降低;消肿治疗有效率高,肿胀等级下降幅度大;血液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炎症反应抑制力度强(P〈0.05)。结论复方地榆炭膏可以有效的治疗闭合性骨折急性期软组织肿胀,消除水肿,抑制炎性出血及渗出。
贾洪刚冯建钦
关键词:闭合性骨折软组织肿胀
补阳还五汤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清VEGF与Ang-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2%(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Ang-2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微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中的VEGF、Ang-2水平有关。
董刚贾洪刚
关键词:脑梗死补阳还五汤血管生成素-2
经皮肾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肾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均为43例。2组都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然后开腹组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肾镜组进行经皮肾镜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第14 d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肾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肾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第14 d时的血清CRP含量分别为(8.35±2.13)mg/L和(16.42±2.44)mg/L,均分别明显低于各组术前1 d时的(31.44±3.45)mg/L(P<0.05)和(32.09±2.98)mg/L(P<0.05);且术后第14 d时,血清CRP含量在肾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3肾镜组共发生并发症6例(14.0%),开腹组共发生并发症14例(32.6%),肾镜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治疗SAP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杨国春陈洪刚刘其飞贾洪刚刘洪雁
关键词:经皮肾镜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