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远
-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基包衣控释掺混肥料一次性施用对水稻/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 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轮作方式,氮肥对水稻和小麦的高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作物对氮素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氮素流失到环境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以及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小区,研究水基包衣控释...
- 辛志远
- 关键词:水稻施肥模式
- 近30年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被引量:32
- 2016年
- 基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实地采样数据,分析了紫色丘陵区1981—2012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年来土壤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98%、27.27%,磷含量基本稳定。1981年土壤C︰N︰P比为7.28︰1︰1,2012年C︰N︰P比为16.41︰1.37︰1。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尤以林草地、园地提升最为明显;水田、旱地、园地土壤磷含量基本稳定而林草地下降明显;土壤C/N、C/P、N/P均有提升。30年来表层土壤碳储量明显增加,氮储量基本稳定而磷储量有所下降。
- 罗由林李启权王昌全辛志远王永豪宋安军万傲然唐科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碳氮磷
- 稻田氮磷养分损失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氮、磷肥损失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稻田氮、磷养分损失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提出对稻田氮磷养分管理对策。减少氮磷养分损失可以通过适当减施、改变肥料投入方式、改善田间管理模式以及施用新型的缓控释肥料等途径实现,同时应充分利用养分资源特征,形成一套集成技术,因地制宜,为生产提供理论以及技术上的支撑。
- 付月君王昌全李冰罗由林辛志远张维
- 关键词:稻田氮磷养分损失环境效应养分管理
- 瀑布沟库区消落带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特征与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 水库消落带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是减少污染物、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和维持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缓冲区域。然而,由于库水的反复浸没,消落带又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地带。在水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和降雨侵蚀作用下,消落带土壤流失和...
- 辛志远
- 关键词:有机碳氮土壤侵蚀
- 文献传递
- 川中丘陵-盆周山地过渡带土壤碳氮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宜宾县为案例区,运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区过渡带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1.45 g·kg-1,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空间上均表现为东南部高而中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水源、土壤侵蚀程度、种植制度均对SOC和TN的空间变异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主导着该区SOC和TN的空间变异。
- 黄婉婷罗由林李启权王昌全张馨文杜宣延辛志远陈林
- 关键词:全氮主控因素过渡带
- 水基包衣控释掺混肥料一次性施用对单季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简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以水稻品种南粳46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和水基包衣控释掺混肥料(控释氮占30%)一次性简化施用处理,在施肥后利用红外光声光谱法监测农田顶空NH3和N2O浓度,并测定植株各部位氮素积累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一次简化施肥处理将产量从6 201.9 kg·hm^(-2)提高到6 506.9 kg·hm^(-2),在观测期内常规分次施肥处理的土壤顶空NH_3和N_2O平均浓度为19.14、8.40μmol·mol^(-1),而一次简化施肥处理则分别为18.63、7.74μmol·mol^(-1),氮肥气态损失相对减少,同时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与铵态氮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常规分次施肥的农学利用率为7.81 kg籽粒·kg^(-1)氮,而一次简化施肥处理农学利用率为9.09 kg籽粒·kg-1氮。综上,水基包衣控释掺混肥料可以实现水稻一次性施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实现氮素利用率的提升,为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撑。
- 辛志远王昌全申亚珍马菲周健民杜昌文
- 关键词:氮素利用氧化亚氮排放
- 近30年来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碳氮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1
- 2016年
- 基于1981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555个表层土壤实测数据,探讨近30年来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碳氮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比了地形、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时空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1981年和2012年表层SOC含量上升110%,TN含量上升27.27%,变异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近30年来,SOC、TN由于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变为更倾向于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时空演变上大部分区域SOC、TN含量均有增加。近30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SOC、TN时空变异的影响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土壤类型的影响下降,地形因子的影响程度大幅下降而植被贡献率上升。全区碳氮含量及碳氮比值上升,碳氮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
- 罗由林李启权王昌全付月君辛志远李冰袁大刚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全氮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