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豪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烟区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烟土壤
  • 2篇主控因素
  • 1篇氮素
  • 1篇烟区土壤
  • 1篇有效磷
  • 1篇山区耕地
  • 1篇速效
  • 1篇速效钾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素
  • 1篇土壤管理
  • 1篇土壤速效钾
  • 1篇土壤有效
  • 1篇土壤有效磷
  • 1篇丘陵

机构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烟草公...
  • 3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6篇王永豪
  • 5篇李启权
  • 5篇王昌全
  • 3篇李斌
  • 3篇陈玉蓝
  • 1篇陈林
  • 1篇李冰
  • 1篇冯浪
  • 1篇唐科
  • 1篇辛志远
  • 1篇谢一平
  • 1篇何玉婷
  • 1篇宋安军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烟草科技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川北烟区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8
2016年
为明确川北烟区土壤磷素环境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川北植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区域内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川北烟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介于0.5~34.3 mg·kg^(-1)之间,平均值为11.72 mg·kg^(-1)。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为57.94%,属于中等变异程度;有效磷块金系数C0/(C0+C)为40.3%,区域内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且更倾向于受结构性因素影响。空间上,全区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且多呈现片状分布。亚类、土类对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28.8%、26.1%,是结构性因素中的主控因子;土壤质地与p H的独立解释能力次之,分别为18.3%和17.5%;地形地貌的独立解释能力最低,仅为0.7%。本研究结果为川北烟区烤烟平衡施肥及种植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永豪王昌全李启权李斌何玉婷金明清陈林陈玉蓝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主控因素
凉山会理植烟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5年
为明确凉山会理植烟区的土壤养分特征,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重点烟区会理县植烟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有效态含量丰富;锌(Zn)和钼(Mo)处于中等水平;硼(B)有效态含量仅为0.26mg/kg,普遍缺乏。土壤Fe和Mo的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Mn、Cu、Zn和B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在0.500~0.695之间,均属中等程度空间变异,表明微量元素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从空间分布图分析,有50.7%的植烟土壤有效B含量处于极低水平,特别在木古乡、海潮乡应重视B肥的补充。有效Zn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仅有1/3土壤样品有效zn含量大于1mg/kg,整个区域存在潜在缺锌现象。土壤中有效Fe和Cu含量丰富,但仍有6.9%和2.2%的样品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分布于爱民乡和鹿厂镇。
王永豪王昌全李冰李启权杜宣延
关键词:植烟土壤微量元素影响因素
凉攀烟区植烟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四川省是烤烟的种植大省,其中凉攀生态区是烤烟的主要产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获得优质烤烟的重要基础,而植烟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烟株的长势和烤烟的品质。因此,本文以四川省凉攀烟区...
王永豪
关键词:烤烟土壤管理理化性质
川北烟区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地统计学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川北烟区土壤全氮(TN)和碱解氮(AN)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为改善土壤氮素环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川北烟区土壤TN与AN值分别在0.19~2.57 g kg-1和11.00~203.00 mg kg^(-1)之间,平均值为1.31 mg kg^(-1)和95.22 mg kg-1,均处于中等水平。土壤TN和AN块金系数分别为0.655和0.682,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影响。空间上来看,研究区域土壤TN和AN含量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似度达到0.871。土类、亚类对TN、AN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是23.5%、22.1%和25.1%、22.4%;土壤质地可以独立解释11%和10.5%的TN与AN空间变异;土体结构对TN及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只有4.2%和1.9%;前茬作物对土壤TN及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是引起川北烟区土壤氮素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因素。
王永豪王昌全李启权李斌谢一平张世祺陈玉蓝冯浪
关键词:土壤氮素主控因素
近30年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被引量:33
2016年
基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实地采样数据,分析了紫色丘陵区1981—2012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年来土壤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98%、27.27%,磷含量基本稳定。1981年土壤C︰N︰P比为7.28︰1︰1,2012年C︰N︰P比为16.41︰1.37︰1。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尤以林草地、园地提升最为明显;水田、旱地、园地土壤磷含量基本稳定而林草地下降明显;土壤C/N、C/P、N/P均有提升。30年来表层土壤碳储量明显增加,氮储量基本稳定而磷储量有所下降。
罗由林李启权王昌全辛志远王永豪宋安军万傲然唐科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20-408 mg·kg^-1,属于轻度缺乏;变异系数为55.18%,属于中等变异。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异函数的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系数为46.6%,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地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结构性因素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含量空间变异所呈现出的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及空间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因而,川西南山区应结合当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和不同海拔段的水热条件,合理施用钾肥。
王永豪王昌全李启权李斌余亮志陈玉蓝周应刚
关键词:耕地土壤速效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