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宇 作品数:6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阜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Hoffa骨折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Hoffa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前后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按Letenneur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2例。2例合并髁上骨折,3例合并髁上、髁间骨折。并根据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综合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髁缺血性坏死发生。愈合时间8~12周。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优7例,良2例。结论: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Hoffa骨折内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李立 崔西龙 王宏亮 刘朝宇 郭标 潘檀 干阜生关键词: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支撑钢板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19年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 UKA)是指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保存正常结构为目的的微创技术。由于UKA 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截骨量少、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及可早期恢复功能锻炼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UKA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聂宇 张峰 樊宗庆 刘朝宇 李一凡 崔西龙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微创技术 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6例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UKA组(12例)和TKA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6、10个月的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两组术后2、6、10个月时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段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2、6个月HSS评分UKA组均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10个月时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都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UKA明显优于TKA。 聂宇 樊宗庆 刘朝宇关键词: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1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10~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8~72(52.2±15.6) min;术中出血量60~100(80±10.5)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9~54(36.4±7.2)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假关节形成。伤椎 Cobb 角由术前20°~45°(25.6°±5.2°)校正至5.2°~14.2°(10.2°±3.1°);末次随访时脊柱JOA评分为23~28(25±4.2)分;伤椎活动度3°~10°(5°±2.2°);无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脊柱运动单元,近期效果良好。 焦伟 于海洋 崔西龙 干阜生 刘朝宇 梁成民 李超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非融合技术 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卧位闭合撬拨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23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扶拐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20~115(70.00±25.17)min,术中出血量10~200(88.75±52.90)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2(25.75±3.82)个月。术后扶拐负重时间12~21(15.36±1.27)d,骨折愈合时间11~16(12.87±2.8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良好。 刘朝宇 樊宗庆关键词:侧卧位 撬拨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3D打印截骨导板在膝关节单髁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索利用3D打印定位截骨导板行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2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组(12例)和常规组(13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胫骨假体力线偏差(冠状位胫骨假体的垂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和术后1、3、6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评分,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在膝关节单髁置换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3D打印组在出血量、胫骨假体立线偏差方面优于常规组[出血量:(237.1±143.7)ml vs.(391.2±163.8)ml、胫骨假体立线偏差:(1.5±0.9)°vs.(2.9±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相比,术前与术后1、3、6个月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2组组间术后同期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D打印定位截骨导板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出血少,创伤小,截骨精准,能够个体化治疗,近期疗效好。 樊宗庆 聂宇 符东林 刘朝宇 李立 李一凡 张峰关键词:关节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