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85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四川盆地
  • 3篇层序
  • 2篇地层
  • 2篇盐岩
  • 2篇中二叠统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栖霞组
  • 2篇二叠统
  • 2篇奥陶系
  • 2篇层序地层
  • 2篇沉积相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机构

  • 6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向娟
  • 5篇胡明毅
  • 5篇胡忠贵
  • 3篇吴联钱
  • 2篇钱勇
  • 1篇刘满仓
  • 1篇赵恩璋
  • 1篇杨威
  • 1篇蔡习尧
  • 1篇王延奇
  • 1篇魏国齐
  • 1篇孟令俊
  • 1篇胡九珍
  • 1篇凡俊
  • 1篇舒艳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分析被引量:47
2011年
在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将中二叠统茅口组确定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浅水开阔台地、较深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和台地前缘斜坡等相类型。浅水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和潮下亚相,台地边缘浅滩包括生屑滩和滩间等亚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又可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等亚相。四川盆地在中二叠茅口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其中包括三次小规模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将茅口组划分为茅一、茅二、茅三和茅四段,其中茅一下段-茅一上段构成第一沉积旋回,茅二下段-茅二上段组构成第二沉积旋回,茅三段-茅四段构成第三沉积旋回。综合研究表明,台地边缘浅滩为高能型生物滩是储层发展演化的最有利相带,在茅二、三、四段均有发育,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缘-西南缘,其厚度大、分布较广,是区内最好的勘探相带。在研究区内较深水开阔台地和台地前缘斜坡相纵向上主要分布于茅三、四段,横向上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缘,且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
向娟胡明毅胡忠贵孟令俊吴联钱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相碳酸盐岩台地
塔里木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特征被引量:26
2010年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发育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深水陆棚-盆地两大类沉积体系和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和盆地等4种相类型。通过露头剖面的详细观察,在该区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和淹没不整合两类层序界面,以此为依据将该区奥陶系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通过对层序格架内碳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表明,不同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C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出有规律性变化,反映出该区奥陶纪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研究表明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辅助标志。
胡明毅钱勇胡忠贵王延奇向娟
关键词:奥陶系层序地层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深部埋藏溶蚀作用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以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为基础,对塔中地区埋藏溶蚀作用的类型、发育特征、成因机理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期次、不同规模的埋藏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有机酸溶蚀作用和热液溶蚀作用等。其中有机酸溶蚀作用主要以组构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为特征,并且其形成的溶孔多被烃类充填,有机酸溶蚀作用构成了该区深部的第一高孔隙带。热液溶蚀作用以选择性溶蚀为特征,多沿断裂、裂缝等分布,发育有萤石、绿泥石、闪锌矿、高温石英、重晶石等热液矿物,热液流体多来自地壳深部,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热液溶蚀作用形成了该区第二高孔隙带。
胡明毅蔡习尧胡忠贵钱勇向娟
关键词:奥陶系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以钻井岩心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和地震剖面资料,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界面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该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平均延时约4Ma。盆地在该时期为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处于盆地的发育成熟阶段。各层序厚度呈逐步增加趋势,SQ4期沉积厚度最大。层序样式以TST>HST为主,体现盆地层序期内一个缓慢海进—快速海退的过程。从SQ4—HST期开始盆地上升接受剥蚀,至SQ5期剥蚀面积达最大,可延伸至盆地中部。
吴联钱胡明毅胡忠贵向娟
关键词: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四川盆地茅口组栖霞组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被引量:92
2010年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胡明毅魏国齐胡忠贵杨威胡九珍刘满仓吴联钱向娟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在研究中根据实验得出的孔隙结构参数用来表征孔隙结构的优劣程度,便于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应用[1]。通过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研究认为,长8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近源沉积体系,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油组内不同小层的物性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长81小层储层物性最好,含油面积较大,长82小层储层物性较差,局部发育含油富集区。
赵恩璋王芳向娟凡俊舒艳
关键词:长8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