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梁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网织细胞、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4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总数(Reti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总数(Retic)以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值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为、PDW、PCT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改善了血液粘稠状态及相关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张雷徐福胜乔梁谢广文卢鹏高尚单美芳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黄芪注射液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参数
- 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顺铂致肺癌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索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顺铂致肺癌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肺癌组(Lewis细胞)、顺铂组(Lewis细胞+腹腔注射顺铂溶液5 mg·kg^-1)、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Lewis细胞+腹腔注射PDTC 25 mg·kg^-1)、PDTC+顺铂组(Lewis细胞+腹腔注射顺铂和PDTC),每组10只。末次给药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ELISA法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RT-PCR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NF-κB p65、p-IκBα/IκBα的表达,HE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结果:与肺癌组相比,顺铂组大鼠血SCr、BUN、Cys C、尿Kim-1水平及肾组织MDA、TNF-α、IL-1β、IL-6 mRNA、Nrf2、HO-1、NF-κB p65和p-IκBα/IκBα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SOD活性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顺铂组相比,PDTC+顺铂组大鼠血SCr、BUN、Cys C、尿Kim-1水平及肾组织MDA、TNF-α、IL-1β、IL-6 mRNA、NF-κB p65和p-IκBα/IκBα的表达明显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GSH-Px、Nrf2和HO-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还可以激活Nrf2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保护顺铂致肺癌大鼠的肾组织损伤。
- 张雷苗晓云李菁韩国达乔梁朱昆奥
- 关键词:顺铂肺癌肾损伤
- 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病毒学应答的预测模型建立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00例,根据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将病毒学应答模式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n=124)和部分病毒学应答组(n=76),收集人口学特征参数、基本临床情况及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构建部分病毒学应答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相较于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占比、服药依从性“差”占比,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年龄、性别、乙型病毒性肝炎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抗病毒药物类型、吸烟史和饮酒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肝硬度值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水平高、HBsAg水平高、HBeAg阳性、白蛋白水平低和服药依从性“差”是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服药依从性、HBeAg状态,HBV DNA、HBsAg和白蛋白水平)构建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模型C指数为0.796(95%CI=0.713~0.86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802~0.911),特异度为85.30%,灵敏度为74.40%。结论:服药依从性“差”、HBeAg阳性、HBV DNA水平升高、HBsAg水平升高和白蛋白水平降低是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部分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着较高的预测效能。
- 张岩李玉苓乔梁
-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丙氨酸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学应答
- 3项炎性指标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2014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96例,根据治疗28d后患者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n=58)和死亡组(n=3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1、4、7、28d时PCT、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以上4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存活组患者PCT、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期间平均水平分别为(8.34±1.39)μg/L、(61.25±8.17)mg/L;死亡组PCT、CRP水平则明显上升,治疗期间平均水平分别为(14.38±2.58)μg/L、(98.87±13.24)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趋势与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相符合,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Ⅱ平均分分别为(38.95±3.76)、(69.53±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CT、IL-6、CRP、APACHEⅡ的AUC分别为0.851、0.787、0.653、0.861。结论 PCT、CRP及IL-6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其中PCT及CR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
- 张雷马云杰乔梁司朝辉梁颖
- 关键词:重症肺炎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