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胜军
- 作品数:21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3种药物对白纹伊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3种药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媒介伊蚊成蚊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期间蚊虫的现场应急处置做好技术储备。方法采用挂笼法观察死亡率,用叮刺法比较成蚊密度下降率(RPI),用诱蚊诱卵器法比较空间喷洒后药物对地面积水中孳生地的影响程度。结果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10%胺-氯菊酯微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99%~100%,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可维持在4~7 d(RPI50以下);对孳生地阳性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居民区7 d内的RPI值维持在50;用1∶50和1∶30两种浓度的20%甲基嘧啶磷水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86%~96%,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维持4 d(RPI50以下);对居民区中孳生地阳性率的影响期为7 d,但在公园环境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处理居民小区环境后,对成蚊和孳生地控制效果与10%胺-氯菊酯微乳剂相似。结论 3种药物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用ULV喷洒,4~7 d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 徐仁权任文军张富强费胜军冷培恩
- 关键词:超低容量喷洒白纹伊蚊
- 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松江区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一代后,使用药液浸渍法,计算幼虫的LC_(50)值及其95%置信限,对比敏感品系得出抗性倍数(R/S)。结果松江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23和17.14,为中抗;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3.12,为低抗。结论松江区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发展相对较快。应定期做好蚊虫抗性的动态监测,并结合蚊虫不同季节的消长情况轮换使用敏感药物。
- 庞博文刘洪霞郭晓芹费胜军吕锡宏
-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 上海市松江区蜱虫种类及分布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松江区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虫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逆毛捡拾法对不同生境和动物体表开展蜱类调查,并将蜱虫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野外环境仅在辰山上采集到长角血蜱30只,平均密度为0.06只/100 m;调查1 322只动物,38只动物体表(均为犬)带蜱,检出蜱虫236只,均为血红扇头蜱,动物总带蜱率为2.87%,其中有232只蜱从养犬场的犬体表检出,带蜱率高达13.6%;居民宠物带蜱率和带蜱密度均较低;而宠物店的宠物和捕获野鼠体表均未检出蜱虫。结论松江区不同生镜、场所及动物体表蜱虫的种类和密度分布不一。血红扇头蜱是松江区的优势种,养犬场蜱虫孳生较高,是蜱虫防治的重点场所,而野外环境和宠物带蜱较低。
- 吕锡宏刘洪霞郭晓芹费胜军夏维歆许海根
- 关键词: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
- 家庭农场主要病媒生物孳生与侵害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家庭农场主要病媒生物孳生侵害情况,探究家庭农场病媒生物防治方法和策略。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人工小时法、笼诱法进行鼠、蚊、蝇密度监测,目测法调查鼠、蚊、蝇孳生侵害情况,并开展蚊虫携带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家庭农场平均鼠密度为4.29只/百夹、鼠征阳性率为19.74%、防鼠设施不合格率为65.30%,平均蚊密度为40.27只/人工小时、蚊幼阳性率为11.95%,平均蝇密度为2.93只/笼、蝇幼阳性率为13.35%,均远高于上海市地方标准的规定;其中一个家庭农场送检的三带喙库蚊检出乙脑病毒阳性。结论家庭农场的鼠、蚊、蝇孳生侵害情况严重,应当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主要采取药物控制、孳生环境清理与加强防治设施等方法。
- 吕锡宏刘洪霞费胜军许海根钱亦然夏维歆
- 关键词:家庭农场病媒生物孳生侵害
-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34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 孙彩英陆雪辉靳艳军吕锡宏郭晓芹费胜军唐益明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传染源传播阻断健康教育
- 上海市松江区2012-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松江区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类构成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捕法、笼诱法、夹夜法和粘捕法分别对不同生境中蚊、蝇、鼠、蟑开展监测。结果 2012-2016年捕获蚊虫1科4属5种,总计9 424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56.49%。农户生境蚊密度最高,蚊密度高峰期在6-8月;捕获蝇类3科8属11种,总计829只,其中家蝇为优势种,占39.20%。绿化生境蝇密度最高,其次为居民区,蝇密度高峰期在6-9月份;捕获鼠类1科2属3种,总计57只,其中小家鼠为优势种,占50.88%。(农户)室内生境鼠密度最高,鼠密度高峰期在春秋两季;捕获蟑螂1科2属2种,总计5 052只,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8.50%。餐饮店生境蟑螂密度最高,其次为农贸市场,蟑密度高峰期在7-9月。结论明确了松江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应以监测结果指导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完善病媒生物防治体系的建设。
- 庞博文朱江郭晓芹费胜军吕锡宏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2016—2018年松江城区居民小区淡色库蚊越冬情况调查
- 2020年
- 目的掌握松江城区淡色库蚊越冬情况,为蚊媒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16—2018年,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选择淡色库蚊越冬栖息的场所,使用电动吸蚊器捕捉成蚊,解剖雌性成蚊并记录实验数据。结果 2016—2018年总计捕获淡色库蚊越冬蚊2 286只,雌蚊占93.26%。其中地上自行车库的成蚊密度最高(6.62只/间),地下停车库的成蚊密度最低(2.06只/间)。每年1月上旬,雌蚊停止吸血和卵巢发育,3月上旬重新出现。不同年份间雌蚊吸血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9.211,P<0.05);不同年份间卵巢发育率无统计学意义(χ~2=3.367,P>0.05);地上、地下空间雌蚊吸血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42,P<0.05);地上、地下空间卵巢发育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1,P<0.05)。结论松江区城区居民小区淡色库蚊以地上室内环境越冬为主,从3月开始逐渐解除越冬状态,冬季蚊虫密度控制对早春蚊及夏季高峰期蚊虫密度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 庞博文周毅彬吕锡宏陆伟伟郭晓芹费胜军
- 关键词:淡色库蚊越冬影响因素
- 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在白纹伊蚊密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应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指导防蚊、灭蚊和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法利用Excel 2003对上海市松江区2014-2018年布雷图指数(BI)以月为时间序列拟合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白纹伊蚊密度趋势进行预测。结果以月份序号t为自变量,以BI为因变量Yc,拟合直线回归方程为Yc=0.012 8 t+5.436 1;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2.24%,拟合较好,可用来预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预测显示2019年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整体上仍较高,单峰分布,密度高峰在7月,5-10月布雷图指数(BI)>5,有登革热潜在传播风险,6-9月BI>10,有登革热潜在暴发风险。结论提示政府各部门应提早行动,在冬春季开展越冬蚊和早春蚊的防治,在夏秋季的伊蚊活动繁殖期间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媒介密度,压制密度高峰,从而降低登革热流行风险。
- 吕锡宏王瑞平郭晓芹费胜军庞博文
- 关键词: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
-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大规模螺情形成的回顾性调查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索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大规模螺情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改进上海市的螺情监测工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查阅泖港镇地理、水闸建设与利用以及松江区气象、水文等资料,了解泖港镇及周边地区螺情,分析泖港镇大面积钉螺生成的原因。结果泖港镇具备钉螺孳生所必需的水、土壤、温度等基本条件,至1993年该镇通黄浦江及其支流的75%的河口已建成水闸;1991-2001年松江区年均降水量较常年多7.44%;1991年和1999年各发生了1次流域性洪水;米市渡水文站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3.50 m)次数与汛期(6-9月)降水量呈正相关(r=0.903,P<0.01)。该镇毗邻地区有钉螺发现,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1次钉螺高峰。2002年泖港镇发现大面积钉螺孳生(26.67 hm2),钉螺主要分布于黄浦江上游的泖西片圩。结论泖港镇大规模螺情形成可能是水闸的建设与使用、降水量增多、洪水、黄浦江潮位频繁超警戒水位和上游地区螺情综合作用的结果。建议有必要加强血吸虫病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资料收集、分析和利用;在与有螺地区毗邻的非流行地区定期开展螺情监测。
- 靳艳军蔡黎费胜军孙彩英沈利俞瑞芳王怀娴
-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回顾性调查影响因素
- 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越冬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掌握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越冬状况,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越冬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随机采集上海市松江区11个街道(镇)居民小区底楼庭院周边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在人工气候箱中孵化2周,观察和记录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孵化及孵化时间,利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达40.27%(60/149)。各街道(镇)潜在的布雷图指数均>20,最低为20.00,最高为66.67。城区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非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中白纹伊蚊阳性率均高于固定性积水容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9);60份伊蚊孵化阳性积水中,最短孵化时间需0.75 d(18 h),最长达13.00 d,孵化时间中位数为6.00 d;随着月份的增加,孵化耗时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b=-1.252,P=0.046)。结论松江区冬季积水容器中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较高,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是其主要越冬场所;1-3月白纹伊蚊孵化耗时逐月降低,故应在冬季后、早春前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区域内次年的白纹伊蚊密度。
- 吕锡宏程华郭晓芹费胜军庞博文陆伟伟高佩云冷培恩
- 关键词:白纹伊蚊越冬阳性率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