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缺血半暗带
  • 5篇脑梗
  • 5篇急性
  • 5篇半暗带
  • 3篇脑梗塞
  • 3篇急性脑梗塞
  • 3篇梗塞
  • 2篇多模态
  • 2篇溶栓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血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不良

机构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7篇张春海
  • 2篇闫坤
  • 1篇陈兰英
  • 1篇周建昌
  • 1篇王强
  • 1篇李少轩
  • 1篇蒋欢欢
  • 1篇白雪娇
  • 1篇孙岩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冻结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巴塞尔指数、治疗后步态相关参数、治疗后认知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幻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ebster评分、步频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巴塞尔指数、步长、步速均增大,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增长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视空间和执行、抽象思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对改善冻结步态、认知效果更好。
闫昆张春海白雪娇靳文艳王强王健佼陈兰英
关键词:司来吉兰
基于缺血半暗带为基础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其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IP、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连续溶栓用时、使用溶栓物剂量及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IP、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NIHSS评分、溶栓持续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及高血压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了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当阈值概率为0%~73.1%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使其获益。结论:无IP、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持续时间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溶栓后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张春海闫坤周建昌王树纯刘子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预后不良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识别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临床价值
2025年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这一方式辅助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识别的价值,以期为临床的早期干预提供一定参考借鉴。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式,选择最近1年入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病患,共计53例患者入组,进行相关诊断资料分析。入选研究病例都是进院之后予以磁共振成像的影像检查,进行常规序列以DWI成像的检查。就不同序列识别缺血半暗带的情况予以统计,就病灶中心、缺血半暗带以及正常区域获得的ADC值予以对比。针对患者采取相关治疗,评价患者治疗1个月的预后情况,针对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佳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ADC值对比,分析急性脑梗塞术前ADC值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磁共振的常规成像序列,针对疾病检出率86.79%,而DWI序列则是100%检出,不同序列对病变检出情况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急性脑梗塞超急性期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ADC值低于急性期(P<0.05),不同分期者正常脑组织区的ADC值对比无差异性(P>0.05)。急性脑梗塞预后良好者术前病灶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区的ADC值均低于预后不佳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塞术前ADC值与治疗预后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DWI检查对早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高,并且为后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利参考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张春海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CT联合MRI的多模态影像学在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探讨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MRI)多模态影像检查对评估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是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检查急性脑梗塞者不同脑区的CT灌注参数及MRI参数指标,且评价单项参数与联合参数对预测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价值。结果 病灶中心区的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均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及健侧区(P<0.05)。缺血半暗带区的局部血容量(rCBV)高于病灶中心区和健侧区,健侧区的rCBV高于病灶中心区(P<0.05);健侧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高于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rCBF高于病灶中心区(P<0.05)。病灶中心区MR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各项异性指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均低于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半暗带区亦低于健侧区(P<0.05)。结论 CT联合MRI多模态影像评估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区价值突出,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张春海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CT检查MRI检查
PWI-DWI评估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指导静脉溶栓的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匹配评估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CI)缺血半暗带(IP)指导静脉溶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经PWI-DWI不匹配技术评估的超时间窗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其分为血管再通组(50例)和血管未通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IP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以健侧作为对照计算各参数相对值rCBV、rCBF和rMTT;采用ROC分析各参数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溶栓治疗后血管未通组患者IP区域CBV、CBF、rCBV和rCBF均低于血管再通组,MTT和rMTT高于血管再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TT(AUC=0.639)、CBV(AUC=0.689)、CBF(AUC=0.689)、rMTT(AUC=0.669)、rCBV(AUC=0.757)和rCBF(AUC=0.771)均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AUC=0.777)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DWI不匹配评估超时间窗ACI患者IP区域能有效指导患者静脉溶栓,且相关参数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张春海刘扬闫坤顾敦星李少轩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静脉溶栓磁共振成像
念珠菌血症合并并发症抗感染治疗1例
2017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7岁,因“查体发现右小腹占位及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1月余”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07—03日在全麻下行“胸腹联合探查,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切除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先后应用多种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多处导管留置。2014—07-18日患者出现发热,
蒋欢欢王彩龙陈建华张春海孙岩
关键词:念珠菌血症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
多模态MRI在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探讨多模态MRI检查对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2月就诊的疑似急性脑梗塞者81例,所有的患者都采取影像技术检查,对于影像结果也做多个成像分析,获得多参数的指标作为诊断依据。患者也同时通过DSA辅助的诊断,以此为脑梗塞金标准的诊断策略,获得脑梗塞病患在不同参数的差异性,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急性脑梗塞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 金标准方式确诊急性脑梗塞50例,阳性检出率61.73%。对于急性期脑梗塞者,相较于梗死区域的指标测定情况,健侧区测定ADC、CBV、MTT均更低,梗塞区也存在典型半暗带的区域,并且缺血半暗带区也见较高CBF,并且同梗死区相比指标明显要更高(P<0.05)。多模态MRI检查(MRI平扫+DWI+PWI)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8.00%、准确度为96.30%,均是高于单项影像检查(P<0.05)。结论 多模态MRI检查对诊断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价值突出,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张春海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