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电子结构
  • 1篇氧化亚铜
  • 1篇态密度
  • 1篇子结构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性
  • 1篇CU2O
  • 1篇掺杂改性
  • 1篇O

机构

  • 2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篇彭健
  • 1篇马蕾
  • 1篇郑树凯
  • 1篇闫小兵
  • 1篇张明举
  • 1篇李健宁
  • 1篇牛猛

传媒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Cu2O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掺杂改性研究
Cu2O在光伏设备方面应用比较普遍。Cu2O中由铜空位和氧填隙形成的离化能约0.4eV,室温载流子浓度较低,仅为1012~1014cm-3,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如何有效提升Cu2O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研...
彭健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光学性掺杂改性氧化亚铜
Cl掺杂Cu_2O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探究Cl杂质对Cu_2O体系的影响机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通过Cl原子代替O原子建立同等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u_2O1-xClx模型,并对Cu_2O的晶体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并分析体系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Cl掺杂导致Cu_2O的晶格常数变大,并在Cu_2O禁带中形成了一条主要由Cl 3p轨道组成的浅施主杂质能级。该能级跨越费米面,使电子可以经过杂质能级跃迁至导带,减少了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使Cu_2O呈现半金属性;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禁带宽度依次减小为0.444,0.424,0.221 eV,从而出现吸收带边的红移;不同浓度Cl掺杂下,Cu_2O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彭健任荣康李健宁张明举牛猛马蕾闫小兵郑树凯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