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鹏

作品数:27 被引量:37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盆地
  • 10篇勘探
  • 8篇塔里木盆地
  • 5篇天然气
  • 5篇成藏
  • 5篇成藏模式
  • 4篇油气
  • 4篇前陆
  • 3篇前陆冲断带
  • 3篇构造样式
  • 3篇寒武系
  • 3篇冲断带
  • 3篇储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断块
  • 2篇盐下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油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6篇李明鹏
  • 13篇易士威
  • 11篇高阳
  • 7篇林世国
  • 5篇佘源琦
  • 4篇王冠民
  • 4篇李德江
  • 3篇李剑
  • 3篇缪卫东
  • 3篇黄福喜
  • 3篇杨桂茹
  • 2篇杨海军
  • 2篇程宏岗
  • 2篇蒙启安
  • 2篇杨慎
  • 2篇王昌勇
  • 2篇徐淑娟
  • 2篇刘超
  • 1篇汪少勇
  • 1篇李爽

传媒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学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结构特征及控藏模式被引量:4
2020年
松辽盆地为中生代具有"早断晚拗"二元结构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深层断陷众多,勘探程度低,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接替领域。在徐家围子、长岭等深大断陷已经实现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了规模储量,但其他断陷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大的发现。近期双城断陷石油勘探的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断陷期油气勘探的潜力。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断陷的油气聚集与分布明显受控于断陷结构。根据双城断陷不同地区的构造特征,将双城断陷结构划分为中央断垒式、中央断堑式、单断断槽式、单断双槽式、单断多阶式和单断箕状式共6种模式,并相应构建了7种成藏模式,指出中央断裂潜山构造带、斜坡断裂潜山构造带、陡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走滑背斜带是四大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是有利勘探靶区,其中断背斜、断块、断鼻和潜山圈闭是有利勘探目标。针对这些有利的构造带应采取多层系、多目标类型的立体勘探思路,主攻中央断裂潜山构造带,实现规模发现;甩开勘探斜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和陡坡断裂潜山构造带,实现新区带的突破;探索岩性地层油气藏准备接替领域,实现勘探良性发展。
易士威李明鹏徐淑娟崔宝文蒙启安武雪琼程宏岗
关键词:松辽盆地构造样式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沉积环境和物源的指示
2024年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玉尔吐斯组沉积环境众说纷纭的情况,充分利用采集的野外露头剖面泥岩、粉砂质泥岩样品,开展微量元素、主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通过对标志性元素含量、特定元素比值,及其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从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程度、古水深、古气候、古构造位置等方面,探讨了下寒武统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发现:从垂向来看,与玉三段相比,玉一段表现出低Mg/Al值、高Sr/Ba值、高V/Cr值、高V/(V+Ni)值、高&U指数(&U=U/(0.5×(Th/3+U)))指数、低Sr/Cu值、高C值、低Z值、低Zr/K值和Ti/Al值、高Baau值和Porg值、高古生产力指数Pz和P/Ti值,体现出玉一段为低盐度、强还原、陆源碎屑输入较少、相对温暖湿润的古环境,导致该层段现今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很高,是有效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垂向上水体深度变化分为深—次浅—次深—浅4个演化阶段,平面上沉积水体深度具有昆盖阔坦>肖尔布拉克>苏盖特布拉克的特征,相对应沉积速率具有苏盖特布拉克>肖尔布拉克>昆盖阔坦的特征;沉积环境为塔西碳酸盐岩台地内由台内断裂控制的断陷沉积。该研究成果加强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的地质理论基础,对研究区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具有指导意义。
李德江袁瑞李明鹏史兵兵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寒武统沉积环境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被引量:97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地质特征、成藏关键要素.天然气资源潜力等进行分类评价。分析认为,中西部叠合盆地山前带发育的库车、川西、准南等十大前陆冲断带及斜坡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背景上发育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克拉通内裂陷及台缘带礁滩等是深层一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断陷深层古隆起及斜坡区、基岩潜山是中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深层一超深层火山岩等是重要探索领域。研究认为中国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基础攻关研究。
李剑佘源琦佘源琦杨桂茹高阳杨慎
关键词:天然气前陆海相碳酸盐岩断陷勘探领域
川东卧新双地区天然气特征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来源被引量:7
2017年
天然气来源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地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勘探决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相对滞后,基础地质研究的欠缺导致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较低、重烃含量较高、干燥系数较低等特点;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40‰,具有δ^(13)C_3>δ^(13)C_2>δ^(13)C_1的特征;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陆相油型气和混合气;须家河组天然气目前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泥岩主要以Ⅱ1和Ⅱ2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泥岩中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的湿气阶段。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熟度与烃源岩成熟度相当,结合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特征、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等与下伏石炭系、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天然气存在明显区别,推测该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为自生气。
林世国王昌勇易士威高阳李明鹏李世宁李爽
关键词:天然气须家河组上三叠统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8
2018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储层特征差异性较大,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亟需研究。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观测及岩心观察,对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R_O)、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分析测试成果,对下侏罗统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下侏罗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砂岩,残余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变差的趋势;储层先后经历多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伤害最大,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则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溶蚀—原生粒间孔隙相、溶蚀破裂相、碳酸盐致密胶结相及致密压实相4种成岩相,溶蚀—原生粒间孔隙相储层最好,次为溶蚀破裂相储层;储层物性同时受到物源、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主河道发育区原始粒间孔隙较为发育,而较低的花岗岩岩屑和塑性岩屑含量则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和次生溶孔的形成,研究区东部和中部储层物性相对最好,应作为勘探的重点区域。
李国欣易士威林世国高阳李明鹏李德江王昌勇
关键词:储层特征侏罗系
松辽盆地中央隆起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被引量:5
2020年
松辽盆地中央隆起是夹持在东、西两大断陷带之间的大型正向潜山构造带,两侧发育徐家围子、长岭等富油气凹陷,资源十分丰富,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成藏条件优越,近期风险探井隆探2井、隆平1井获得突破,证实了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根据隆起和凹陷的接触关系以及运移通道的组合,构建了断—断双顺型、断—断双反型、断—断顺反型、断—超双顺型、断—超顺反型和超—超双顺型6种供烃方式以及断裂—缝网型、砂砾岩—断裂—缝网型、断裂—不整合—缝网型、砂砾岩—不整合—缝网型及砂砾岩—断裂—缝网—不整合型5种输导体系,并将中央隆起成藏演化及成藏概括为褶皱基底剥蚀夷平阶段、裂隆耦合风化淋滤阶段、中央隆起封盖成藏阶段和中央隆起稳定保存4个阶段。通过解剖和类比中央隆起成藏模式,指出夹持于断陷期富油气凹陷之间的凸起具有和中央隆起相似的成藏条件,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领域,凸起潜山和内幕是主要的突破目标。
易士威李明鹏徐淑娟郭绪杰崔宝文蒙启安程宏岗武雪琼崔俊峰王立贤
关键词:松辽盆地输导体系成藏模式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方向被引量:36
2019年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大面积膏盐岩盖层,盐下发育大面积优质烃源岩、大面积优质白云岩储层,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成藏条件使其成为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战略接替领域。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盐下勘探领域在不同地区的生-储-盖空间配置关系、构造稳定性、断裂发育状况和保存条件存在很大不同,这不仅控制了寒武系盐下的成藏及演化,而且决定了气藏能否得以保存,最终决定着寒武系盐下大气藏的有利发育区带和勘探突破方向。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的生-储-盖配置可划分为生-储-盖叠置、生-储叠置、储-盖叠置3种类型;保存条件可划分为盖层完整持续稳定、盖层完整中期稳定、盖层完整持续活动、缺乏区域盖层持续稳定4种类型;成藏区带可划分为原位持续成藏、原位调整成藏、稳定古隆起多期成藏、活动古隆起晚期成藏4种类型。在生-储-盖叠置、构造演化持续稳定、未受断层破坏的良好保存区,即原位持续成藏区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寻找大气区的有利勘探方向,在该有利区带内,肖尔布拉克组的大型孤立白云岩台内滩是大气藏勘探突破的最有利目标。
易士威李明鹏郭绪杰杨帆缪卫东林世国高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勘探领域
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进展与启示被引量:8
2024年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在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领域勘探持续获得突破,形成了一批规模储量区,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方向,在对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发展形势和新进展分析的基础上,将深层、超深层重点勘探突破进行了领域细分,并系统梳理了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并开展了排队优选研究,最后总结了各领域的勘探经验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超深层领域可细分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复杂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深层页岩气4大领域;②向深层进军寻找突破是中国石油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中国石油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分层次、突出重点部署,积极寻找规模新发现和大突破;③中国石油深层、超深层4大领域勘探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根据目前勘探进展,初步梳理出40个未来油气勘探重点区带,其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39.4×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9.6×10^(12)m^(3),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是规模油气发现的重大现实领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和新领域的探索力度、不断创新理论认识、突破技术瓶颈是加快深层、超深层油气规模勘探开发的重要举措。
黄福喜汪少勇李明鹏欧阳婧琳刘超刘航宇曾繁迪范晶晶贾鹏
关键词:中国石油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岩石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储层质量是勘探中的主要风险。通过普通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组分及胶结物对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对预测致密砂岩气藏潜在有利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伊利石是控制盒8段砂岩质量的主要胶结物,塑性岩屑含量对储层质量也有明显控制作用。石英砂岩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要的孔隙类型,储层质量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发育情况控制,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78×10^(-3)μm^2;岩屑砂岩以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高含量塑性岩屑和伊利石胶结物控制储层早期致密化,孔隙度平均为4.31%,渗透率平均为0.07×10^(-3)μm^2;岩屑石英砂岩岩石矿物组分含量介于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之间,早期压实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共同控制其储层质量,孔隙度平均为6.64%,渗透率平均为0.34×10^(-3)μm^2。
高阳高阳王志章易士威佘源琦李明鹏林世国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胶结物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和东秋断层上盘勘探突破方向被引量:10
2021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特别是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发现了克深大气藏群、克拉2大气藏和中秋1气藏,形成了超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但目前发现的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下盘,断层上盘仅仅发现了克拉2大气藏,纵向上主要赋存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基于上述油气分布现状分析,认为克拉苏断层下盘之所以形成连片分布的大气藏群,主要是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断层形成了成排、成带的大型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控圈断层下通烃源岩,上达膏岩盐盖层而未断穿,既是油气运聚通道而又没有破坏圈闭的封闭性,这种成藏要素的绝佳匹配造就了克拉苏断层下盘连片大气藏群的形成;而由于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断穿膏盐岩甚至断达地表,造成断层上盘圈闭封闭性变差,致使具有相同储盖组合的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圈闭未能成藏,但在断层上盘由于顶冲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克拉2“盐包圈”圈闭,发育了独一无二的克拉2大气藏。其次,通过分析克拉苏逆冲断层和东秋逆冲断层对成藏的控制,认为断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及不同类型储盖组合的成藏影响是不同的。从油气复式聚集理论出发,考虑克拉苏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丰富的剩余油气资源,以及断层上盘、下盘勘探不均衡的现状,通过解剖吐格尔明逆冲断层上盘侏罗系成藏模式,以及克拉苏断层上盘和东秋断层上盘古近系成藏模式,提出克拉苏断层和东秋断层上盘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和古近系是断层上盘下步重大的突破方向。
易士威李明鹏范土芝杨帆方辉黄福喜金武弟
关键词:成藏模式前陆冲断带塔里木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