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佘源琦

作品数:24 被引量:55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天然气
  • 7篇盆地
  • 6篇勘探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断陷
  • 4篇气田
  • 4篇资源潜力
  • 4篇成藏
  • 3篇致密砂岩
  • 3篇致密砂岩气
  • 3篇砂岩
  • 3篇赋存
  • 3篇凹陷
  • 2篇大型气田
  • 2篇地质
  • 2篇延长组
  • 2篇延长组长
  • 2篇有利区带
  • 2篇致密
  • 2篇中国天然气产...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4篇佘源琦
  • 13篇杨慎
  • 9篇李君
  • 8篇邵丽艳
  • 7篇李剑
  • 7篇高阳
  • 6篇关辉
  • 6篇张福东
  • 6篇杨桂茹
  • 5篇鲜本忠
  • 5篇魏国齐
  • 5篇李明鹏
  • 4篇王明磊
  • 2篇王蓉
  • 2篇蔺洁
  • 2篇马卫
  • 2篇张光武
  • 2篇万锦峰
  • 1篇刘玉婷
  • 1篇曾旭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天然气技术与...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非常规油气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八届中国含...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型气田的分布规律及下一步勘探方向被引量:29
2018年
随着我国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规模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天然气勘探规模接替新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在梳理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现今规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主要领域、研究大型气田统计规律及成藏特征等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大型气田形成体系并总结了不同体系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古隆起、大面积平缓斜坡致密砂岩、前陆盆地逆冲构造为我国现今规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主体领域;(2)大型气田形成体系可划分为"克拉通裂陷与古隆起、低坡敞流湖稳定斜坡、山前断陷逆冲构造、陆内拉分断陷断隆与火山岩、陆缘走滑断陷背斜构造"五大常规大型气田形成体系,以及"纳米微空间吸聚"非常规气形成体系;(3)每个地质旋回时代都存在着一个常规大气田形成的核心体系;(4)单个体系内往往形成源内未运移、规模输导终止点两大层次气田的群体聚集,而多体系叠合区则由多种因素控制形成序列聚集;(5)多体系叠合区为大气田富集领域,中部多应力枢纽区是天然气的汇聚区。进而指出了未来我国天然气勘探新方向及领域:(1)"克拉通裂陷与古隆起"体系,包括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2)"山前断陷逆冲构造"体系,包括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逆冲构造转换带、四川盆地西北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等;(3)"陆缘走滑断陷背斜构造"体系,如东部海域盆地;(4)"纳米微空间吸聚"体系,包括中国南方富有机质页岩和中部鄂尔多斯盆地煤层。
魏国齐李君佘源琦张光武邵丽艳杨桂茹关辉杨慎蔺洁王蓉
关键词:大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岩石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致密砂岩储层低孔、低渗且非均质性强,储层质量是勘探中的主要风险。通过普通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地区盒8段砂岩岩石学组分及胶结物对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对预测致密砂岩气藏潜在有利区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石英次生加大、高岭石、伊利石是控制盒8段砂岩质量的主要胶结物,塑性岩屑含量对储层质量也有明显控制作用。石英砂岩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要的孔隙类型,储层质量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发育情况控制,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78×10^(-3)μm^2;岩屑砂岩以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高含量塑性岩屑和伊利石胶结物控制储层早期致密化,孔隙度平均为4.31%,渗透率平均为0.07×10^(-3)μm^2;岩屑石英砂岩岩石矿物组分含量介于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之间,早期压实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共同控制其储层质量,孔隙度平均为6.64%,渗透率平均为0.34×10^(-3)μm^2。
高阳高阳王志章易士威佘源琦李明鹏林世国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胶结物
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31
2018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生烃强度较低、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的问题,对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开展研究。通过二维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储集层微观孔喉含气性系统分析及典型气藏解剖,建立了注气压力、储集层物性、生气下限等综合评价模型,明确了低生烃强度区致密气形成主要特征:(1)埋深小于3 000 m,生烃强度达(7~10)×10~8 m^3/km^2即可实现有效充注;(2)致密砂岩层规模性发育有利于聚集致密气;(3)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储集层物性较好的砂体,砂带中心区域局部高点富集天然气,而物性较差砂体整体含气,但含气丰度普遍较低。结合天环坳陷北段气藏解剖,提出低生烃强度区"生烃压力长期充注、规模致密砂层聚气、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局部甜点富集"形成机制及平面呈不连续"片状"分布的规律。天环坳陷北段致密砂岩气拓展勘探实践较好地证实了这一认识。
张福东李君魏国齐刘新社国建英李剑范立勇佘源琦关辉杨慎邵丽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
中国天然气聚集类型、特征及资源潜力预测被引量:6
2016年
对天然气聚集类型及特征进行划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重新计算,指出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天然气聚集可划分为源内滞留、近源阻滞、远源仓储3种类型,源内滞留聚集主要是指未经大规模运移的吸附气和游离气,典型气藏为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量超100×10^(12)m^3;近源阻滞聚集是指天然气初次运移直接进入邻近储层,受致密储层毛细管阻力及盖层封盖的双重阻挡作用形成气藏,如近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38×10^(12)m^3;远源仓储聚集是指天然气经过断裂、不整合面等优势输导通道二次运移进入各类圈闭形成的气藏,资源量为73×10^(12)m^3。3种聚集类型探明程度都非常低,剩余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好。源内滞留聚集、近源阻滞聚集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远源仓储聚集中碳酸盐岩和逆冲构造深层是现实勘探领域。
李君万东显杨慎佘源琦王明磊高阳
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有利区带
基于伽马能谱测井信息的古水深恢复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巴楚组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古水深恢复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研究、古地貌恢复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根据U、Th、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提出了通过数据检验、沉积背景分析、氧化-还原环境评价和古水深计算的古水深半定量恢复技术。结合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测井数据研究表明,巴楚组沉积时期以还原环境为主,其"双峰灰岩"之下泥岩段还原程度最强,对应于该沉积层序的凝缩段沉积。利用提出的预测水深计算公式,对灰岩层之下的泥岩层进行古水深恢复结果表明,上部泥岩层(Ⅱ号)水深范围在1~10m之间,平均仅3m;下部泥岩层(Ⅳ号)水深范围在1~20m之间,平均为5m。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含油气盆地中古生物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古水深恢复的开展,也有利于改进基于沉积学方法和古生物方法进行的古水深恢复的精度,实现垂向上连续的古水深恢复,深化层序地层划分和盆地分析。
万锦峰鲜本忠佘源琦杨立强
关键词:古水深塔河油田
国内天然气上游业务发展形势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入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通过现状分析认为,国内天然气上游具备长期增势发展的资源基础,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理念、领域类型发生深刻变化,天然气上游业务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国内天然气上游业务应超前预判国际产业冲击影响,进一步发展关键核心技术,依靠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复杂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同时,加大非常规气勘探开发与政策扶持力度;在环保、矿权保护日趋严格的形势下,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大矿权、储量流转及市场化力度,激活勘探开发活力;针对地区效益分化严重状况,上游部署应在领域分类基础上,通过综合分类评价,结合不同地区发展形势与特征,实施不同发展策略。
佘源琦李剑杨桂茹杨慎邵丽艳
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
中国陆上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及潜力被引量:96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天然气勘探潜力和有利勘探目标区带分布,以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勘探理论需求,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资源概况与勘探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对中国陆上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地质特征、成藏关键要素.天然气资源潜力等进行分类评价。分析认为,中西部叠合盆地山前带发育的库车、川西、准南等十大前陆冲断带及斜坡区是前陆冲断带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背景上发育的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及斜坡区、克拉通内裂陷及台缘带礁滩等是深层一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断陷深层古隆起及斜坡区、基岩潜山是中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层一超深层领域的重点勘探区带,深层一超深层火山岩等是重要探索领域。研究认为中国深层一超深层天然气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基础攻关研究。
李剑佘源琦佘源琦杨桂茹高阳杨慎
关键词:天然气前陆海相碳酸盐岩断陷勘探领域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古地貌恢复研究
古地貌恢复是分析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关键要素之一。塔里木盆地近年来获得重大发现的塔河、哈拉哈塘两大油田均属于深层、超深层强非均质性岩溶缝洞型、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其油藏形成与分布受古构造演化和古地貌发育双重作用影响。...
佘源琦鲜本忠李君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部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微观赋存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应用铸体薄片观察、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开展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和地层水微观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部盒8段—山1段储层以粒内溶孔、晶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分别占33%、31%和16%,孔隙半径分布在80~300μm之间,平均值为154.18μm,喉道半径分布在0.01~1.60μm之间,主流喉道半径平均值为0.55μm,为微米级孔隙和纳米级喉道,喉道半径是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水具有束缚水、毛管水、自由水和吸附水4种微观赋存状态,大孔喉的粒间孔和溶蚀孔内,低压充注呈气水混合状,含气量较高,赋存自由水,较高充注压力下为纯气残余少量膜状吸附水;中小孔喉控制的粒间孔和溶蚀孔内,低压充注下呈现气水混合,含气量低,赋存大量毛管水,高压充注下呈气水混合或纯气,含气量高,赋存少量毛管水;微小孔喉的粒间孔内,低压充注下为纯水,高压充注为气水混合,但含气量低,赋存束缚水;晶间微孔内,低压和较高压力充注下均以纯水为主,为束缚水。4种地层水微观状态的孔喉半径截止值分别为0.10μm、0.26μm和0.28μm,渗透率截止值分别为0.21×10^-3μm^2、0.51×10^-3μm^2和0.55×10^-3μm^2,孔隙度截止值分别为5.86%、7.99%和8.18%。启动压力梯度和小于0.10μm的孔喉是地层水微观赋存状态和残余含水饱和度的主控因素,在天然气成藏过程中,随气驱水强度增大,大孔喉控制的地层水百分比逐步降低。研究区自由水占50%,毛管水占18%,束缚水占30%,吸附水占2%,残余含水饱和度为32%左右。
高阳陈姗姗田军佘源琦黄福喜宋涛汪少勇吕维宁贾鹏刘策
关键词:致密砂岩地层水
中国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进展被引量:89
2016年
中国自"十一五"以来大力发展致密砂岩气,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的致密砂岩气生产大国,同时众多地质学者对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下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不断创新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进入建立新类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阶段。通过对早期致密气相关成藏理论解析、典型气藏解剖及实验模拟等综合研究,认为中国现今发现的致密砂岩气具有克拉通大面积致密砂岩气、前陆背斜构造致密砂岩气和断陷深层致密砂砾岩气3种成藏机制。克拉通大面积致密砂岩气以近距离孔缝网状输导、储盖双重阻挡、大面积聚集为主,而后两者以断裂孔缝输导、优质盖层封盖、断块—岩性或背斜构造控藏为主。三者相同点为致密砂岩储层与烃源岩层紧密接触、储层致密、甜点富集;差异点主要为输导条件、封盖机制、运聚特征等。中国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达36.54×1016 m3,其中克拉通大面积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占83.2%,为30.4×1016 m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上古生界是该类型现实的重点勘探区带;前陆背斜构造致密砂岩气和断陷深层致密砂砾岩气资源相对较少,库车白垩系深层、吐哈台北侏罗系、准南侏罗系与松辽盆地深层是有利勘探区带。
魏国齐张福东李君杨慎黄朝勇佘源琦鞠秀娟赵丽华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资源潜力有利区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