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0例经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收集100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已行鼓膜切开引流或置管术的儿童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胎数、是否饲养宠物、0-3岁是否使用安抚奶嘴、是否被动吸烟、居室内是否种植鲜花与多肉植物、...
- 杨扬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百分比
- 文献传递
- 经SDF-1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体外研究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更容易向损伤足细胞迁移并修复损伤足细胞。方法高糖诱导建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模型。MSCs与肾小球足细胞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做迁移实验,检测SDF-1转染的MSCs是否更容易迁移至损伤足细胞侧。并检测足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经SDF-1转染的MSCs更易迁移至受损足细胞侧,且可下调受损足细胞中IGF-1、TGF-β、caspase-3表达。结论经SDF-1转染的MSCs能够更容易迁移到受损的足细胞侧,且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
- 郑帅杨敏王家平杨扬白彝华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间充质干细胞足细胞
- 干细胞治疗肾脏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细胞,干细胞疗法为肾脏疾病患者开辟了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干细胞可向受损组织或器官迁移,在治疗肾脏疾病中可通过直接分化机制分化为肾固有细胞或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调节微环境,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组织损害,对治疗起到积极性作用。目前干细胞疗法已经在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IgA肾病的基础研究中表现出一定作用,可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李嘉琦杨素萍杨扬李天祎马逸群王家平
- 关键词:干细胞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IGA肾病
- 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估不同移植方式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其中2只4周龄大鼠用于体外分离培养BMSC;36只16周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CK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CKD组)、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M组)和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M组),每组各12只;12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经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移植BMSC后第7、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制作肾脏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病理改变,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结果CKD组、V-M组、A-M组在各观察点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P<0.01)。移植后第7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P<0.05),且A-M组低于V-M组(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低于CKD组(P<0.01)。移植后第14天,V-M组、A-M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CK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V-M组、CKD组(P<0.05)。CKD组、V-M组、A-M组肾组织HE染色呈慢性肾病改变,Masson三色染色示肾间质及肾小囊周围不同程度纤维化,但A-M组纤维化程度较V-M组、CKD组有所改善。结论经肾动脉移植BMSC可抑制或延缓CKD大鼠肾脏纤维化,并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 杨扬王家平万珊杉李天祎杨素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肾动脉
- 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结论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肉瘤样癌5例,MRI上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廓清表现;3例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环形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5例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间叶性错构瘤3例,MRI上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1例为多房囊性结构,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以囊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1例为向中心填充性强化,2例动脉期囊壁、分隔及少许实性成分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淋巴瘤3例,MRI上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边缘呈轻度环形强化。另外神经内分泌癌2例,囊腺癌及平滑肌肉瘤各1例。结论肝脏原发性少见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简远熙杨素萍杨扬王家平
- 关键词:肝脏肿瘤病理学
-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首次剂量3 mg/kg,2周后相同剂量再次注射。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M组(模型组,肾动脉注射磷酸缓冲液),A组、B组、C组(肾动脉分别移植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 BMSC,细胞悬液均为0.5 mL),每组各9只。另取9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组,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Masson染色评估肾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BMSC移植4周后,A、B、C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M组改善,体重改变最明显,体重增长变化为C组>B组>A组,但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M组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化改变,肾组织大面积蓝染,A、B、C组虽也有不同程度肾纤维化改变,但程度和范围均较M组减少(P<0.05)。PASM染色显示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明显增厚,A、B、C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增厚程度下降(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C组肾组织不同部位TGF-β1、FN表达与M组比较均下降,尤其是C组下降最明显,仅在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见少量弱阳性表达。结论 BMSC移植治疗可延缓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早期肾纤维化形成,且该作用随细胞移植数量增加而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实现的。
- 杨扬王家平白彝华李天祎李嘉琦张娅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动脉肾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两种造模方法致大鼠慢性肾病模型的肾功能及病理变化比较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两种造模方法对大鼠慢性肾病模型的肾功能影响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ADR)法(A组)和二次尾静脉注射ADR法(B组)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N组)进行比较。结果在4、8、12周末,A、B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值均有显著上升(P<0.05),白蛋白降低(P<0.05),表现为低蛋白血症,部分大鼠合并腹腔积液。光镜下,A、B两组肾小球均有不同程度萎缩、硬化,肾小管受损不均,肾间质均出现炎性改变。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肾脏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慢性肾病模型与二次尾静脉注射ADR法,均可使大鼠成模,两种方法比较,单侧肾切除+重复尾静脉注射ADR诱导的病理改变相对较为典型。
- 李天祎杨扬杨素萍李嘉琦马逸群王家平
- 关键词:慢性肾病阿霉素肾功能
- 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正畸治疗的96例青少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病人资料,分析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总分为(122.12±4.3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正畸时间、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牙科焦虑与影响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无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正畸时间长、男性病人、父母文化程度低、有牙科焦虑是影响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正畸治疗病人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受年龄、正畸时间、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牙科焦虑影响。
- 宋晨曦杨金玉罗周丽吴柳葵严云菊邢晓婷杨扬
- 关键词:正畸治疗青少年口腔健康自理行为牙科焦虑
- 基于CT增强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附2例报道)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评估基于对比增强CT数据能否将复杂主动脉瘤(AA)和主动脉夹层(AD)的解剖结构再现为3D打印模型。方法:对2例主动脉疾病患者的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生成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3D打印模型。测量模型成型过程中5个解剖标志处的管腔直径差异。对于主动脉夹层,另外测量主动脉峡部及膈肌水平的真、假腔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采用热塑材料聚乳酸(PLA)运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成的3D打印模型,成功地再现了复杂主动脉病变的结构和病理解剖学细节。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在3D打印前、后对比增强CT图像上测得的血管横径的平均差异分别为1.1和1.3mm,标准差均为0.5mm。且对于AD模型,3D打印模型和原始CTA图像之间真假腔内径平均横径的差异为0.7mm。结论:3D打印模型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解剖细节的再现有较高价值。但是血管直径仍存在较高的标准差,表明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张文卿杨航夏洪涛吴思颖杨扬杨素萍王家平
- 关键词:3D打印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良与比较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索改进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以获取生长状态良好、数量多、传代所需时间短的BMSCs。方法选取6周龄的SD大鼠,从长骨中提取BMSCs,采用细胞刮刮取法(A组)、胰蛋白酶消化法(B组)及胰蛋白酶消化合并细胞刮刮取法(C组)分离BMSCs,比较原代培养瓶剩余细胞数量、P1代每高倍视野细胞数目、传代后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结果A组与C组贴壁细胞数目较少,镜下多数区域几乎未见BMSCs,分离较为彻底;B组瓶底可见较多贴壁细胞,呈圆形,形态相似,大小均一传代后。第1天时C组BMSCs贴壁数目明显多于其余两组(P<0.001),同时各组培养基中可见少量悬浮细胞。第2天起C组贴壁细胞开始呈现鱼群状分布趋势,其余两组仍呈散在分布。第7天时,C组细胞几乎长满瓶底,BMSCs生长融合达80%~90%,其余两组细胞间隙较大,仍未达到收获标准。C组在传代后第5天便有1瓶BMSCs长满瓶底,其余各瓶第7天时也几乎达到收获标准。A组从传代到收获所用时间为(8.1±0.8)d,B组所用时间为(10.3±0.8)d,C组所用时间为(6.7±0.9)d。C组收获时间明显短于其余两组(P<0.001)。结论胰蛋白酶消化合并细胞刮刮取法是一种快速、实用、高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
- 马逸群邵丽诗万珊杉杨扬李嘉琦王家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酶传代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