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志强

作品数:27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8篇旁路术
  • 8篇胃旁路术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4篇术后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切除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疗效分析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病患
  • 4篇肠癌
  • 3篇袖状
  • 3篇袖状胃切除术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25篇钟志强
  • 19篇白日星
  • 16篇李有国
  • 14篇闫文貌
  • 10篇许峻
  • 9篇宋茂民
  • 8篇邢颖
  • 8篇闫鸣
  • 7篇袁辉生
  • 4篇程石
  • 2篇李志宏
  • 2篇史敬东
  • 2篇许俊
  • 2篇范东坡
  • 1篇潘立镇
  • 1篇崔真
  • 1篇张越巍
  • 1篇冯振强
  • 1篇冯国勋
  • 1篇许俊

传媒

  • 5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Ezrin的RNA干扰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应用RNAi技术降低胰腺癌Panc-1细胞株Ezrin基因的表达,观察Ezrin基因低表达对Panc-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方法:   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Ezrin的特异性siRNA及...
钟志强
关键词:胰腺肿瘤埃兹蛋白小干扰RNA
结直肠癌初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初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87例,观察患者术前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350×10~9/L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NLR高于血小板﹤350×10~9/L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NLR均高于Ⅰ期患者(P﹤0.05);高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41个月(95%CI:25.93~46.03),低于低NLR组的42.81个月(95%CI:33.39~58.10)(P﹤0.05);低NLR组TNM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65个月、42.01个月和41.0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5);高NLR组TNM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03个月、36.52个月和35.0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2,P﹥0.05)。结论结直肠癌初治患者术前N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史敬东钟志强李有国白日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预后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肠内营养组)21例,术前3天口服能全力作术前肠道准备,术后12-...
钟志强
关键词: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结直肠癌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
文献传递
两孔法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对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两孔法、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开孔方式进行分组,两孔组68例患者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四孔组62例患者采用四孔法腹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孔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短/低于四孔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5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35 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比较,两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明显更快,术后疼痛更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35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闫鸣白日星闫文貌钟志强
关键词:腹腔镜两孔法四孔法乙状结肠癌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及肥胖合并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的26例单纯性肥胖病人临床资料。记录术后3、6、12和18个月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多项生物化学指标等。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70 min,平均(79.7±4.7)min;术中出血10~50m L,平均(24.6±1.8)m L;术后住院日为5~13 d,平均(5.9±0.3)d;术后腹腔积液、腹腔出血各1例,无二次手术病例。术后3、6、12、18个月时,多余体质量减少分别为54.9%、62.7%、80.1%和68.4%,随访3~36个月未出现不可控制的体质量下降等恶性营养不良。随访期间出现1例(3.8%)胆囊结石、2例(7.6%)缺铁性贫血、2例(7.6%)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减重效果确切、安全,但其与胃旁路手术等其他减重手术的效果对比尚需进一步研究。
邢颖闫文貌秦晓光李有国许峻钟志强白日星
关键词:袖状胃切除术肥胖血脂
腹腔镜胃旁路术对58例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3年疗效分析
闫文貌靖长友李有国许俊钟志强闫鸣邢颖白日星
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年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LGBP)对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术后3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LGBP治疗的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3、6、9、12、24、36个月患者的体质量、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并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58例T2DM患者全部完成LGBP,无中转开腹患者。患者的术后9个月体质量达到最低,术后12、24、36个月平均体质量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24、36个月T2DM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 5%、71. 4%、52. 9%。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在术后6个月降至最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在术后9个月降至最低。术后12、24、36个月FPG和Hb A1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年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出现胃肠吻合口狭窄1例,小肠Y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LGBP对于中国T2DM患者中远期疗效仍是安全、有效的。
闫文貌靖长友李有国许峻钟志强邢颖林艺闫鸣白日星
关键词:腹腔镜胃旁路术糖尿病减重手术
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术前肠道准备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辅助肠道准备替代传统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营养制剂组)于术前3天开始口服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作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传统方法组)术前采用传统的半流食—流食—禁食补液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比较两组手术前晚清洁洗肠的次数,肠道清洁度,以及肠道准备期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虚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肠道准备前后的体重、血总淋巴细胞记数(LYM)、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结果两组肠道清洁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手术前晚清洁洗肠(5.67±0.9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62±1.66)次(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后的LYM、PA分别为(1785.81±401.48)×106/L和(170.76±16.32)mg/L,均高于对照组[(1529.29±290.80)×106/L和(158.24±18.56)mg/L,P<0.05],且较肠道准备前有所升高[(1548.95±346.58)×106/L和(153.86±17.67)mg/L,P<0.05];而体重、HB、TP、AL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以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钟志强宋茂民白日星程石
关键词:肠道准备肠内营养
影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后降糖效果的因素分析
闫文貌白日星李有国许俊钟志强闫鸣邢颖宋茂民
因急腹症行急诊手术治疗克罗恩病26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9年2月收治因急腹症行急诊手术且经病理证实为CD的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6例表现为腹膜炎,3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术前诊断率仅为30.8%(8/26),术中诊断率为50.0%(13/26)。行肠切除吻合术21例,行肠切除+造瘘术4例,行回肠末端切除+升结肠旷置术1例。2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24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因吻合口瘘于术后第5天行二次手术。结论当CD伴有急腹症症状时,术前诊断尤为困难,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
钟志强宋茂民白日星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处理克罗恩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