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哲学反思
- 2014年
- 法律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合法的不合理"、"合理的不合法"的冲突。从哲学角度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片面化理解、对权利与义务的二分化理解和把道德与利益进行对立。解决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起点和分层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和有限性原则、道德分层原则。以上原则都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不能绝对化、抽象化、永恒化理解。
- 董强
- 关键词:法律道德哲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新论被引量:2
- 2011年
-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和终点范畴都是思想与行为,其他基本范畴围绕思想与行为这个核心范畴构成的逻辑结构分为两层:对应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内化与外化三个基本的先行范畴,其中,个人与社会是主要范畴;对应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的后继范畴,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主要范畴。
- 董强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结构
- 协同学视野下的德育个性课程建构与实践——以杭州市天长小学为例
- 2012年
- 德育个性课程作为在校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德育课程模式,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协同学的视角,杭州市天长小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网络学习三个方面实现了个性课程的模块建构。
- 董强刘大伟肖军飞
- 关键词:协同学
-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整体理解。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所构架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特征的同时,在对生态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上,具有着生态批判的精神、和谐发展的视野以及生态实践的情怀等特征。
- 董强万少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对生态文化批判的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生态文化批判包括对科技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思维方式、人类价值观等方面的批判。科技理性批判揭示了科技和科技理性的副作用,却把科技理性作为人控制自然的工具,作为生态危机的最终原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则忽略了生产关系中不同主体的现实利益冲突,尤其是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冲突。"生态学范式"对"笛卡尔范式"的思维方式的批判,试图消解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却否定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逻辑,难以被世人接受。生态伦理学批判了传统价值观,探索让生态自然成为价值主体的理论构想,在实践中却陷入了乌托邦。生态文化批判把观念上层建筑作为逻辑起点,具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性质,也没有找到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 董强
-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 公正标准浅析
- 2001年
- 公正分为两类:“一视同仁”的公正和取决于功过的公正。因而公正标准也有两个:公平标准和效率标准。公正问题的道德悖论也正是由这两个标准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而冲突的原因又是:不同的社会领域需要不同的公正标准,当公正标准被错用时,冲突便不可避免。解决的办法是不同的公正标准各守其职,各守其序。
- 董强
- 关键词:公正公平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构架被引量:1
- 2015年
-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构成的整体逻辑尚缺乏论证。文章以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起点,根据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层结构(实践活动的底层结构和社会的表层结构)的理解,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底层构架和表层构架,并将其作为逻辑展开,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其逻辑结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底层构架包括实践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有机和谐的生态社会观和回归自身的生态人学观,表层构架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生态政治观和反思科技理性的生态文化观。
- 董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论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 2015年
- 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是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卓越教师培养中现实问题的需要。协同培养卓越教师需要从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主体协同主要指办学主体和教学主体的协同;客体协同主要指师德与师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等方面协同;中介是协同主客体的桥梁,包括培养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政策制度、培养平台等方面。此外,还应注意卓越教师培养与评价的协同。
- 董强何瑞菲
- 关键词:卓越教师客体中介
- “天人合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新探
- 2001年
- 本文着重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 ,解读出马克思“自然与人应在对立统一中和谐发展”的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 ;重点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应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二者的本质统一 ,分析了其四个基本特征 :即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客观物质性、劳动中介性和社会历史性 ,并揭示出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 董强
- 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与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11年
- 奥尔森教授的利益集团理论把集团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逻辑起点,以集团成员的行为选择和集团利益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集团规模、集团行为等分析了集团成员行动的原因,得出小集团和具有选择性激励机制的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的结论。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当前高校去行政化的难点分析和路径选择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视角和实践上的启示。
- 董强
- 关键词: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高校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