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梅清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腺癌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5篇预后
  • 5篇细胞
  • 4篇肿瘤
  • 4篇基因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肺转移
  • 3篇T47D细胞
  • 2篇动力疗法
  • 2篇人乳
  • 2篇人乳腺癌
  • 2篇首发
  • 2篇双肺
  • 2篇双肺转移
  • 2篇顺铂
  • 2篇微波

机构

  • 7篇枣庄市立医院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防...

作者

  • 13篇邱梅清
  • 5篇佟仲生
  • 4篇贾勇圣
  • 4篇王涛
  • 2篇刘晓东
  • 2篇阚士锋
  • 2篇郝春芳
  • 1篇周立艳
  • 1篇张慎锋
  • 1篇孙晋军
  • 1篇阚士峰
  • 1篇董国雷
  • 1篇陈悦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培美曲塞与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肺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培美曲塞与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中晚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观察组(n=42)采用CT引导经皮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4周期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n=42)单纯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随访4~24个月,评价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近期客观有效率提高(54.8%vs 3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14个月vs 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肝肾功能异常外,其他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近(P〉0.05)。结论经皮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培美曲塞与顺铂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阚士锋邱梅清
关键词:肺腺癌微波消融培美曲塞顺铂
乳腺癌肺转移11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117例可手术乳腺癌首发肺转移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对可能影响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32(2~107)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3(1~76)个月,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66(8~169)个月。分子亚型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neu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肺转移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33.2%、30.2%和19.2%(P=0.00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6%、49.3%、48.0%和30.7%(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子亚型、无病间期(disease-free interval,DFI)、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性肿瘤的数目、肺转移性肿瘤的位置、肺转移性肿瘤最大直径和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均与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I、肺转移性肿瘤的数目、肺转移性肿瘤的位置和肺转移性肿瘤最大直径是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肺转移性肿瘤的情况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肺转移对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邱梅清佟仲生郝春芳贾勇圣刘晓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肺转移预后
乳腺癌首发双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首发双肺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可手术乳腺癌首发同时出现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
王涛邱梅清张慎峰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临床病理预后评估
长春瑞滨节拍化疗治疗一线失败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单药节拍化疗治疗一线失败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和山东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经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末次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析长春瑞滨软胶囊单药节拍化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70岁,所有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1~2分,其中2分占82.3%(39/47)。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分析结果显示,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5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9例患者病情稳定,23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0.6%,疾病控制率为51.1%。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8个月。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3级白细胞减少,其他的不良反应在1~2级。结论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
张慎锋刘杰祝情情阚士峰孙晋军王涛邱梅清
关键词:疗效评估节拍化疗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与肿瘤被引量:9
2013年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在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fn-2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肿瘤发生与细胞过度增殖及凋亡不足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Mfn-2通过多条通路参与多种肿瘤传代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其表达异常或功能缺失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Mfn-2在许多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同时,Mfn-2过表达与喜树碱、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等化疗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提示具有成为化疗增敏靶点的潜力。本文就Mfn-2的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周立艳邱梅清贾勇圣佟仲生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肿瘤信号通路基因治疗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增强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体外转染pEGFP和pEGFP-Mfn-2质粒至人乳腺癌T47D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47D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Mfn-2 mRNA在乳腺癌HCC38细胞系中高表达,在T47D等其他细胞系中均低表达。pEGFP-Mfn-2转染48 h后,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与pEGFP转染组相比,pEGFP-Mfn-2转染组T47D细胞在小白菊内酯(0.05 mol/L)作用下的存活率明显降低[(47.93±2.21)%vs(56.93±2.05)%,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 mmol/L小白菊内酯作用下,pEGFP-Mfn-2转染组与pEGFP转染组相比,T47D细胞凋亡率升高[(71.2±2.1)%vs(38.8±2.6)%,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6±0.1)%vs(5.0±0.5)%,P<0.05]。结论:pEGFP-Mfn-2转染可增强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邱梅清佟仲生贾勇圣刘晓东陈悦
关键词:乳腺癌T47D细胞小白菊内酯敏感性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型肺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中晚期周围型肺鳞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 CT 引导经皮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4周期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随访4-24个月,评价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耐受。结论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鳞癌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阚士锋邱梅清
关键词:肺鳞癌微波消融吉西他滨顺铂
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光动力疗法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17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光动力疗法(POT)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转染pEGFP和pEGFP-Mfn-2至T47D细胞,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人乳腺癌T47D细胞中pEGFP组和pEGFP-Mfn-2组Mfn-2mRNA和Mfn-2蛋白的表达;pEGFP组、pEGFP—Mfn-2组转染Td7D细胞48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对PDT的敏感性;PDT照射转染了T47D细胞的pEGFP及pEGFP-Mfn-2,得到pEGrP+PDT组和pEGFP-Mfn-2+PD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pEGFP+PDT组、pEGFP-Mfn-2+PDT组T47D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EGFP组、pEGFP—Mfn-2组、pEGFP+PDT组、pEGFP-Mfn-2+PDT组线粒体超微形态结构。结果RT-PCR结果显示,转染pEGFP后T47D细胞中Mfn-2mRNA的表达量为1.01±0.12,转染pEGFP—Mfn-2后T47D细胞中Mfn-2mRNA的表达量为1067.004-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41,P〈0.001)。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转染pEGFP相比,转染pEGFP-Mfn-2可明显提高T47D细胞中Mfn-2蛋白的表达。MTT分析结果显示,与转染pEGFP相比,pEGFP-Mfn-2转染可明显提高T47D细胞对PDT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亚甲蓝为5.00μmoL/ml时,pEGFP+PDT组和pEGFP—Mfn-2+PDT组乳腺癌T47D细胞生存率分别为59.96%土1.21%、46.50%±1.72%(1=34.403,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pEGFP+PDT组相比,pEGFP—Mfn-2+PD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1±2.13)%:(68.82±2.64)%,P=0.024]。与pEGFP+PDT相比,pEGFP-Mfn-2+PDT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0.12)%:(23.33±1.86)%,P〈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pEGFP组细胞呈网状,pEGFP.Mfn-2组和pEGFP+PDT组可导致线粒体融合,而pEGFP—Mfn-2+PDT组可导致线粒体崩解,完全失去其形态结构。结论Mfn-2基因可�
邱梅清王涛佟仲生贾勇圣
关键词:基因光化学疗法
老年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存状态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老年乳腺癌患者(≥65岁)和1 910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65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老年与非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P=0.206);老年乳腺癌患者中,Ⅲ期患者12.7%,肿瘤直径>5 cm者4.1%,腋窝淋巴结阳性>4枚者15.0%,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7.5%,分子亚型Luminal A型60.3%,行乳腺癌根治术者70.4%,术后行辅助化疗50.6%,术后放疗21.0%,以上患者比例与非老年乳腺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子亚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是影响老年乳腺癌DFS及OS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和独立预后因素,术后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延长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邱梅清佟仲生贾勇圣董国雷郝春芳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过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增强人乳腺癌T47D细胞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过表达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探寻光动力治疗的潜在靶点,为临床应用光动力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Real...
邱梅清
关键词:乳腺癌光动力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