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巴曲酶序贯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巴曲酶序贯替罗非班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巴曲酶序贯替罗非班治疗24 h,在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前4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前、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的例数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8 h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7、14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影响下,两组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56,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治疗前两组mRS≤2分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两组mRS≤2分的例数均多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3个月,治疗组mRS≤2分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48 h的FIB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的PT、APTT、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
- 陈文鑫李鑫梁小清吴学良方金萍陈镇楷
- 关键词:巴曲酶替罗非班急性脑梗死
- MoCA量表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常见,MCI在PD患者中发生率为20%-50%。PD-MCI是介于认知功能正常与痴呆的过渡阶段,PD晚期并发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高达80%。原先易被忽视的PDMCI在近来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对PD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早期评估,并给予早期干预,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痴呆具有重大意义。
- 陈文鑫邓远飞吴学良张丹霓李鑫黄妙珊
- 关键词:帕金森病MOCA轻度认知障碍认知域黑质纹状体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及TM、PAI、D-D均低于对照组,t-PA、VEGF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复发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上调患者体内VEGF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 陈汉杰陈文鑫李鑫
- 关键词: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青年患者为观察组,480例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核磁共振(MRI)和血管学评估及转归判断。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病灶分布、血管狭窄分布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高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室间隔缺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冠区、基底节区病灶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叶、丘脑、脑干、小脑、胼胝体及其他多发病灶分布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多发血管狭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残疾、复发、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不同,病灶分布有差异,血管狭窄病变趋于一致,青年患者预后较好。
- 刘国江陈文鑫吴学良李鉴洲李鑫
- 关键词:脑卒中青年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