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帅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栓塞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学
  • 1篇动脉重构
  • 1篇多模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血管腔
  • 1篇血管腔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融合
  • 1篇造影
  • 1篇占位
  • 1篇占位病灶
  • 1篇治疗肝硬化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和胃静脉...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曾帅
  • 3篇王嵇
  • 3篇赵亮
  • 2篇程杰军
  • 1篇严赟琦
  • 1篇李金辉
  • 1篇陈胜良
  • 1篇许建荣
  • 1篇陈翔
  • 1篇刘冀东
  • 1篇吴华伟
  • 1篇张庆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预防是该病的治疗重点。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术,术前、术后行门静脉系统多普勒超声和血常规检查,记录超声血流变化和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年,观察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VE联合PSE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较术前明显变细,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术后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仍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0.0%,其中1例复查见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0%。该例患者术后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PTVE联合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陈翔李金辉许建荣程杰军张庆吴华伟严赟琦周孝雯曾帅马鋆陈胜良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出血
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定量分析化疗栓塞前后肝脏肿瘤灌注减少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在TACE术中对肝肿瘤灌注的即刻变化进行定量评测。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5例TACE治疗肝细胞癌病例。TACE术前后用相同参数采集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图像序列均经二维ccDSA(2D-ccDSA)进行后处理。在ccDSA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contrast-intensity CI[t]),并获取肿瘤血供时间(TBS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强化值(CI-Peak)和最大上升斜率(MS)这些灌注参数来分析评估TACE前后顺行血流和肿瘤染色减少的程度。并对上述参数与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终点(SACE)标准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ACE前后灌注参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UC和CI-Peak在TACE术后大幅下降。TBST在术后较之术前有显著延迟。灌注减少30%~40%相当于SACEⅢ级,灌注减少60%~70%相当于SACEⅣ级。结论 2D-ccDSA可以客观地量化评估TACE术对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为TACE术提供了定量评价动脉血流停滞程度和肿瘤染色减少的指标。
赵亮曾帅马鋆管逊郭哲中王嵇
关键词: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
应用彩色编码DSA预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即刻内漏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
王嵇刘冀东沈佳璐赵亮管逊曾帅马鋆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中实时多模影像融合和双期C臂锥形束CT对改善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术前均接受肝脏增强CT或MRI扫描,得到双期图像。DPCBCT则在TACE术初期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在控制室立即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与已有的双期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多模图像并排显示,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分别计算单模影像和多模融合影像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融合精度则在TACE术后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基于实时多模融合影像进行的病灶分析显示,确定116个动脉期和149个门静脉期病灶。术前单模影像(增强CT或MRI)的动脉期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9%、12.1%、0.0%,而DPCBCT则分别为95.7%、5.1%、0.9%;在门静脉期增强CT/MRI分别是77.2%、22.8%、0.0%,而门静脉期DPCBCT分别为97.3%、26.8%、0.0%。融合影像与单模影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较术前CT/MRI图像而言。DPCBCT对于病灶的检测更敏感,但相较增强CT/MRI具有更高的病灶误诊率。多模融合的精确度为95%。结论双期DPCBCT和增强CT/MRI多模融合是可行可靠的。该方法可以改善肝脏占位病灶的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施术者更精确地定位病灶,优化TACE治疗计划。
曾帅王嵇程杰军赵亮管逊马鋆郭哲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