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遮线器在旋转DSA采集中的应用
- 目的 椎动脉开口狭窄是缺血性脑病常见的原因,常规DSA造影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现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主要办法。但在一些椎动脉开口扭曲的病例中,狭窄的血管与周围血管互相重叠,所以旋转DSA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从不同...
- 赵亮
- 关键词:三维重建旋转DSA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 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定量分析化疗栓塞前后肝脏肿瘤灌注减少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在TACE术中对肝肿瘤灌注的即刻变化进行定量评测。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5例TACE治疗肝细胞癌病例。TACE术前后用相同参数采集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图像序列均经二维ccDSA(2D-ccDSA)进行后处理。在ccDSA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contrast-intensity CI[t]),并获取肿瘤血供时间(TBS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强化值(CI-Peak)和最大上升斜率(MS)这些灌注参数来分析评估TACE前后顺行血流和肿瘤染色减少的程度。并对上述参数与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终点(SACE)标准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ACE前后灌注参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UC和CI-Peak在TACE术后大幅下降。TBST在术后较之术前有显著延迟。灌注减少30%~40%相当于SACEⅢ级,灌注减少60%~70%相当于SACEⅣ级。结论 2D-ccDSA可以客观地量化评估TACE术对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为TACE术提供了定量评价动脉血流停滞程度和肿瘤染色减少的指标。
- 赵亮曾帅马鋆管逊郭哲中王嵇
- 关键词: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
- 双容积重建评价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栓塞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17例动脉瘤致密栓塞患者进行旋转DSA造影,然后进行双容积重建。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患者动脉瘤有对比剂显影,14例患者瘤体内中部的弹簧圈中有对比剂显影,4例瘤体远端有对比剂显影,14例瘤颈处有对比剂显影,阴性3例。结论在介入手术以及栓塞术后复查的过程中使用双容积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出对比剂在弹簧圈中显影的程度以及位置。评价弹簧圈栓塞的效果以及确定后续治疗和手术策略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赵亮王嵇许建荣
- 关键词:脑动脉瘤三维重建栓塞
- DSA仿真内窥镜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DSA仿真内窥镜(VE)技术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手术图像,使用GE ADW4.4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积(VR)和VE重建,确定工作体位,分别在VE和VR重建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瘤颈直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0例动脉瘤瘤颈在VR图像上显示不佳,在VE图像上清晰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3.13±1.09)mm和(2.5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动脉瘤瘤颈在VR和VE重建图像上均显示清晰,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2.95±1.39)mm和(2.92±1.4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21例病例中,两种方法测量的瘤颈直径分别为(3.04±1.23)mm和(2.75±1.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R图像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的情况下,VE图像可显示瘤颈并测量瘤颈直径。结论:在VR重建图像显示动脉瘤瘤颈不清的情况下,使用VE重建进行动脉瘤瘤颈直径的测量更加直观、准确。VE重建是VR重建技术的有力补充,可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 赵亮许建荣
- 关键词:仿真内窥镜三维重建脑动脉瘤
- 旋转DSA技术及术中头颅旋转在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旋转DSA技术及术中头颅体位在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GE INNOVA41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患者进行颈内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其中正侧位造影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与众位血管关系不清,动...
- 赵亮
- 文献传递
- 应用彩色编码DSA预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即刻内漏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
- 王嵇刘冀东沈佳璐赵亮管逊曾帅马鋆
- 二维彩色编码DSA技术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最佳状态的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彩色编码DSA技术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最佳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癌,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并采用二维彩色编码DSA(2D-ccDSA)技术进行后处理的24例患者.患者TACE术前、后均行DSA检查,采用DSA彩色编码软件生成二维彩色编码图像和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导管口、肿瘤供血动脉起点和供血动脉栓塞部位以及肿瘤的达峰时间(TTP),肿瘤血供时间和肿瘤区域TDC最大峰值,并计算栓塞术后肿瘤血供延迟时间.TACE术前、后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TACE前导管口和肿瘤供血动脉起点的TTP分别为(3.47 ±0.96)和(4.09±1.09)s,TACE后上述位置的TTP分别为(3.49±1.02)和(3.78±1.0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0和1.15,P值分别为0.92和0.26).TACE前、后供血动脉栓塞部位的TTP分别为(4.62±1.16)和(5.59±1.57)s,肿瘤血供时间分别为(0.52±0.41)和(1.82±1.10)s,峰值分别为(3.03±0.88)和(1.10±0.67)灰度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2、6.04和8.93,P均<0.01).栓塞术后肿瘤血供延迟时间为(1.30±1.05)s.结论 二维彩色编码DSA技术可为TACE术最佳状态提供客观且可行的测量指标.
- 王嵇管逊赵亮张学彬许建荣
- 关键词:肝肿瘤
- DSA仿真内窥镜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目前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测量动脉瘤体以及瘤颈,通常在普通DSA造影和VR重建图像下进行测量,本文探讨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VE)相比表面容积重建技术(VR),在脑动脉介入手术中,测量瘤颈的优势.方法:1.1一般资料:本...
- 赵亮
-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中实时多模影像融合和双期C臂锥形束CT对改善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术前均接受肝脏增强CT或MRI扫描,得到双期图像。DPCBCT则在TACE术初期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在控制室立即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与已有的双期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多模图像并排显示,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分别计算单模影像和多模融合影像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融合精度则在TACE术后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基于实时多模融合影像进行的病灶分析显示,确定116个动脉期和149个门静脉期病灶。术前单模影像(增强CT或MRI)的动脉期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9%、12.1%、0.0%,而DPCBCT则分别为95.7%、5.1%、0.9%;在门静脉期增强CT/MRI分别是77.2%、22.8%、0.0%,而门静脉期DPCBCT分别为97.3%、26.8%、0.0%。融合影像与单模影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较术前CT/MRI图像而言。DPCBCT对于病灶的检测更敏感,但相较增强CT/MRI具有更高的病灶误诊率。多模融合的精确度为95%。结论双期DPCBCT和增强CT/MRI多模融合是可行可靠的。该方法可以改善肝脏占位病灶的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施术者更精确地定位病灶,优化TACE治疗计划。
- 曾帅王嵇程杰军赵亮管逊马鋆郭哲中
- 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旋转三维重建技术及术中体位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INNOVA 3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5例患者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结果正侧位造影中16例患者动脉瘤阳性,其中9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显示不清,使用三维重建能在介入手术中为术者提供清晰的工作体位,动脉瘤颈、动脉瘤体、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2例患者使用三维重建后,DSA系统无法到达工作体位,将头颅固定支架旋转改变术中体位,工作角度显示清晰,手术成功。结论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个别患者的脑动脉扭曲或者先天异常致使最佳工作角度因DSA系统的机械原因无法到达,介入手术的体位改变可以达到由于机械原因无法达到的体位,使术者在动脉瘤介入手术过程中的工作体位有了更多的选择,充分暴露动脉瘤瘤颈,以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对介入诊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赵亮王嵇许建荣
- 关键词:脑动脉瘤旋转DSA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