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志远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2篇血泡样动脉瘤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LVIS
  • 1篇动眼神经
  • 1篇动眼神经疾病
  • 1篇动眼神经麻痹
  • 1篇眼神经
  • 1篇眼神经麻痹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再出血
  • 1篇再出血率
  • 1篇神经疾病
  • 1篇神经麻痹
  • 1篇术中所见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机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郑匡
  • 3篇谭显西
  • 3篇钟鸣
  • 3篇熊叶
  • 3篇李则群
  • 3篇严志远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附二例报告)被引量:6
2016年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一种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近端前壁或前内壁而与ICA分支无关的动脉瘤.因术中所见多为宽基底、瘤壁菲薄、可见的血流、外表鲜红色,呈“血泡样”故而命名.BBA较罕见,约占颅内所有动脉瘤的0.3% ~ 1.0%,占颅内ICA动脉瘤的0.9%~6.5%.BBA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表现,由于BBA瘤壁薄,再出血率高,故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积极治疗.目前,尽管BBA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没有最佳的治疗方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治疗2例颈内动脉BB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熊叶谭显西李则群郑匡严志远潘心瑶钟鸣
关键词:血泡样动脉瘤颈内动脉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所见再出血率
LVIS双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一例
:血泡样动脉瘤具有发病率低、易复发再破裂出血等特点,目前对于血泡样动脉瘤仍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应用LVIS双支架栓塞治疗血泡样动脉瘤病例. 方法:1例33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诊断蛛...
熊叶谭显西郑匡李则群严志远钟鸣
关键词:血泡样动脉瘤栓塞治疗疗效评价
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12个月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9例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6例,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23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机≤14 d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手术时机〉14 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脉瘤出血与否、动脉瘤朝向、动脉瘤大小、手术方式和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与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时机是影响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的独立因素(OR=6.574和32.510,95% CI 1.119-38.640和2.869-368.363,P〈0.05或〈0.01).结论 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而低龄和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郑匡钟鸣谭显西李则群熊叶严志远
关键词:动眼神经疾病动脉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