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肠道菌群及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组内不同分型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IL-17、IL-23进行对比,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肠道菌群、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高于对照组,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内轻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低,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高,重型患者肠杆菌、肠球菌、IL-17、IL-23最高,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最低,中型介于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肠杆菌、肠球菌与IL-17、IL-23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IL-17、IL-23呈负相关性(P<0.05),肠杆菌、肠球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IL-17、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肠道菌群,IL-23/IL-17轴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或可能为该病症的重要治疗靶点。 王淑芳 赵昌东 邵长江 李雪 卢学峰 刘维忠 张秀敏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莫沙必利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IBS-C患者共计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9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杆菌较治疗前降低、乳杆菌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腹胀腹痛、排便不尽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直肠感知域值、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C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动力指标,调节肠道菌群,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雪 邵长江 王淑芳关键词:莫沙必利 地衣芽孢杆菌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改善 安全性 zeb1基因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中zeb1基因的表达量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及四种肿瘤细胞BGC823、SGC7901、A549和HeLa细胞中zeb1基因的表达量;Transwell小室检测五种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在五种细胞中,zeb1在HeLa细胞中表达量最高,BGC823及SGC7901次之,在A549及GES中表达量最低;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目在HeLa细胞中最多,BGC823及SGC7901其次,在A549及GES细胞中最少;线性相关分析表明,zeb1基因的表达量与细胞迁移能力呈正相关(r=0.961,P<0.01).结论:zeb1基因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宋永站 张尤历 乌慧玲 孔梅 陈鑫 邵长江关键词:迁移 肿瘤 PUMA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基因的四种剪接体(PUMA-α,-β,-γ及-δ)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PUMA基因四种剪接体的结构特点;同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不同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细胞中四种剪接体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PUMA-α和-β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但在癌组织中表达难以检测,差异显著(t=9.492,15.875,均P<0.05);PUMA-γ和-δ在癌旁及癌组织中均可见表达,且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组织(t=4.823,4.056,P<0.05).PUMA-α,-γ及-δ在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系BGC-823(低分化)及SGC-7901(中分化)中均有表达,但两细胞系间无统计学差异.而PUMA-β在BGC-823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t=8.710,P<0.05).结论:PUMA四种剪接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癌的发生呈负相关;PUMA-β的表达还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陈鑫 张尤历 乌慧玲 孔梅 邵长江 宋永站关键词:胃癌 细胞凋亡 幽门螺杆菌上皮接触诱导基因iceA1的克隆及序列特征 2012年 目的:克隆和分析镇江地区来源于不同疾病的(胃癌、溃疡和胃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表皮接触诱导基因iceA1.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ylori,PCR扩增检测iceA1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克隆和测序了镇江地区来源于不同疾病的(胃癌、溃疡和胃炎)共12株H.pylori的i c e A1基因片段,并与标准菌株60190比对,结果显示镇江地区的H.pylori的iceA1基因中存在着3处框内缺失突变热点(780del6、809del5、914del7),这些缺失突变在溃疡和胃炎中均存在,但是胃癌株只存在809del5.对缺失片段周围的序列进行分析,这些缺失序列的两端基本都与同向重复序列相连,这可能与复制过程中滑动错配的小片段缺失模型有关.结论:iceA1序列的变异性有可能作为分析H.pylori群体遗传学的有用工具. 邵长江 张尤历 王文兵 陈慧娟 孔梅 陈鑫 宋永站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克隆 分子标记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息肉大小、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是影响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于有结肠粗蒂性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需注意术后定期复查。 邵长江 赵昌东 王淑芳 张秀敏 李雪 卢学峰 刘维忠关键词: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幽门螺杆菌尿素通道蛋白基因ureI的检测、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镇江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尿素通道蛋白基因ureI,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60例Hpylori,PCR扩增检测ureI基因,部分菌株的ureI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60例Hpylori菌株的ureI检出率为100%,成功克隆了8株来源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Hpylori菌株ureI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Hpylori菌株之间ureI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达95.6%以上.结论:ureI基因在Hpylori中高度保守,可以作为鉴定Hpylori的分子诊断标志. 邵长江 张尤历 王文兵 孔梅 陈鑫 宋永站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克隆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