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刚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胎蛋白含量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含量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肝衰竭患者AF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回顾分析的6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最后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AFP含量的差异,同时观察AFP含量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AFP含量高于正常者53例(81.54%),存活组不同时期的AFP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差别(P<0.01)。AFP含量升高(≥300 IU/mL)主要分布在血清总胆红素<510μmoL/mL,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中,随AFP含量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反应了肝细胞再生活跃,提示预后良好。
- 夏刚李显勇
- 关键词:甲胎蛋白慢加急性肝衰竭
-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为治疗组(53例)和α-干扰素为对照组(5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eAg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肝功复常率、HBeAg及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它能提高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促进HBeAg及HBVDNA的阴转。
- 夏刚李显勇
- 关键词:胸腺肽Α1慢性乙型肝炎
-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NAC)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分为对照组(5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血浆或白蛋白等基础治疗及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8g/d静脉滴注,疗程30d,并于用药前,用药后15d,30d分别抽血查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Bil,提高PTA,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有较好的帮助。
- 夏刚
-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 支链氨基酸引起寒颤、发热被引量:3
- 2003年
- 患者男,33岁.因乏力,厌油,纳差20d,腹胀伴间断恶心、呕吐5d,于2002年3月11日收入住院.查体:T 37.1℃,P 83次·min-1,R 20次·min-1,BP 150/90mmHg;慢性病容,被扶入病房,神清合作,精神差,皮肤巩膜黄染.
- 王元明夏刚
- 关键词:支链氨基酸寒颤发热药物不良反应
- 自发性腹膜炎对慢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的对肝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肝衰竭患者103例,将其分为无自发性腹膜炎组,疑诊自发性腹膜炎组,确诊自发性腹膜炎组,比较3组的治愈好转率、死亡率。结果无自发性腹膜炎组治愈好转率为94.74%,死亡率为2.63%;疑诊自发性腹膜炎组分别为71.43%、20.00%;确诊自发性腹膜炎组分别为30.00%、60.00%。无自发性腹膜炎组与疑诊自发性腹膜炎组治愈好转率、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疑诊自发性腹膜炎组与确诊自发性腹膜炎组治愈好转率、死亡率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肝衰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将对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 李显勇夏刚
-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慢性肝衰竭预后
- 血液学指标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2010年
- 李显勇夏刚
- 关键词:血液学指标肝纤维化慢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病理组织
- 不同疗程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持续应答率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持续应答率的影响。方法对106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完全应答39例(36.8%)。将该3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0例)终止治疗;另一组(19例)同样方法继续抗病毒治疗6个月(总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12个月时应答率。结果终止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2个月时,HBVDNA转阴、肝功能持续正常者16例(80%);12个月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2个月时,HBVDNA转阴、肝功能持续正常者18例(9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α-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持续应答率也逐渐升高。
- 夏刚李显勇
- 关键词:乙型肝炎Α-干扰素
- 成人Still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成人Still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体温均≥39.0℃,有一过性皮疹、关节疼痛,周围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80%),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增高,骨髓涂片为增生性骨髓像,其次有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措施。结论成人Still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血清铁蛋白检测值的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预后效好。
- 李显勇夏刚苏尊玮
- 关键词:STILL病成人血清铁蛋白
-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IV)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值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检测128例慢性肝病,18例急性乙型肝炎及22例健康人血清HA、PCⅢ、CIV、LN4项指标定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P<0.01),但静止性肝硬化该4项指标定量反而降低甚至正常。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CIV、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其中HA的敏感性最高,动态监测其变化情况很重要。
- 夏刚李显勇
- 关键词:肝纤维化透明质酸
- 中国规范化乙型肝炎病例监测项目内江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在内江地区试行新的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流程,探索新的诊断报告流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地区乙型肝炎分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临床医师在研究1年时间里接诊患者时:(1)详细准确地了解乙型肝炎病例HBs Ag既往阳性情况(何时首次发现HBs Ag阳性)。(2)按照实施方案,对所有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影响常规检测的前提下,增加抗-HBc Ig M 1∶1 000稀释检测(项目执行期间该指标为免费检测)。(3)临床医师在收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后,完成相关病毒性肝炎病例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附卡"中。医院检测的标本备份保存,每半年转运至四川省疾控中心复核,并报国家疾控中心。项目工作实施结束后(1年时间),将医院报告的新发乙型肝炎病例与近3年同期报告的新发乙型肝炎病例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方法、报告流程的差异性。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上报例数:2011年435例、2012年395例、2013年257例、2014年76例。2014年较2013年乙型肝炎上报下降7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医院乙型肝炎病例分类诊断的准确性有了显著性提高,抗-HBc Ig M(1∶1 000稀释)检测的应用有一定临床价值,加大抗-HBc Ig M(1∶1 000稀释)检测范围能更准确地掌握本地区乃至全国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际情况,更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效果。
- 李显勇夏刚袁平宗蒋云惠古诚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情